历史故事

《龙文鞭影》一东(7)嘉宾赋雪 圣祖吟虹
jiā bīn fù xuě,shèng zǔ yín hóng。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ㄐㄧㄚ ㄅㄧㄣ ㄈㄨˋ ㄒㄩㄝˇ,ㄕㄥˋ ㄗㄨˇ ㄧㄣˊ ㄏㄨㄥˊ。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注释】 (1)赋:写作,歌...
《龙文鞭影》一东(6)太宗怀鹞 桓典乘骢
魏徵善于进谏,唐太宗知人善任,曾把魏徵比喻为镜子,能随时劝诫太宗的缺失。为了让太宗不因爱鹞而玩物丧志,耽误国家大事,魏徵在太宗玩鹞时启奏国事,使太宗明白了自己的缺失。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虚心接纳谏言,缔造了历史上的太平盛世,史称“贞观之治”。桓典处事刚直,不畏强权,令不法官员非常害怕,为后世竖立了秉公执法的典范。
《龙文鞭影》一东(5)秀巡河北 策据江东
建武元年(公历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中兴汉之天下,史称“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求访才德之士,表彰节义,兴建学校,开创东汉淳厚的好风俗。
《龙文鞭影》一东(4)商王祷雨 汉祖歌风
商汤在位时发生了七年的旱灾,他向上天祈求大雨,解除旱象;汉高祖刘邦,即位后回到家乡,和父老饮酒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龙文鞭影》一东(3)尧眉八彩 舜目重瞳
据说舜所到之处,一年之后就会形成小聚落,二年就变成小镇,三年就成为一个城市了。可见舜是一个既有德行又有才能的人,能让人心悦诚服归顺。唐尧得知舜的贤能,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并将帝位传给舜。
《龙文鞭影》一东(2)重华大孝 武穆精忠
中华文化向来以“忠孝”传家,认为这是做人的道德标准,安身立命的根本。舜的父母想害死他,舜能以孝谐和,孔孟皆称舜为大孝,扬雄《法言》也称赞舜为“绝德”(卓绝的品德)。
狄仁杰为什么会有深藏不露的医疗绝技?
狄仁杰的师父在教他如何治国的时候,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其它本领。这就是为什么狄仁杰既有杰出的治国才能外,又身怀治病绝技的原因所在。
陆绩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吴郡,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以为他做了几年大官,荣归故里,一定会满满地载上一船奇珍异宝。都纷纷出来,帮助卸船。谁知,除了一些书籍和几件旧衣服之外,仅有一大块石头……
汉宫的明珠——王昭君
中国古代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个成语来形容美丽的女子。其中“落雁”这一词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在形容西汉时和亲匈奴的宫女王昭君。人们相信,当她手捧琵琶,在马背上弹奏故国歌谣时,天上的大雁都因那哀婉的音乐和那美貌的面容而惊得呆了,以致忘记挥动翅膀,从半空中坠落下来。
睦妯娌和兄弟 她们留下千古佳话
古人重视德行,重视“修身”,男女皆是如此。如女子未出嫁时,要敬重兄嫂,友爱弟弟妹妹;出嫁后,到了夫家,则要亲睦妯娌,慈爱小辈,尤其以调和兄弟间的矛盾为首要之事。如此,才能使长辈心安,大家庭和睦。
水性与渡船
《列子‧黄帝篇》中颜回关于划船技术请教孔子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她们诠释了为人继母之道
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曾编撰了《闺范》一书。“闺范”,意指女子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书中专门讲了为母之道,在他看来,身为亲生母亲,最为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教育子女,而不是溺爱姑息;但身为继母,最为重要的是慈爱,而不是嫌弃厌恶继子女。因此,古往今来,“慈母不传,而慈继母传”。
古代良医救人 仁心仁术得福报
古人重德行,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医生要讲医德,商人要讲商德,官员要讲官德等。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围绕“医乃仁术”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毕士安之孙承祖父遗风 为官有道公正清廉
有人为毕从古家的境况感到担忧,他就告诉那些人:“如果我子子孙孙都是德行出众的人,即使没有田宅,也不会饿死;如果他们无德无才,即使我留下再多土地和财产,他们也会悉数败光的。”他一生与诗书为伴,亦留下了诗文不下二百篇。
古代超能力记载:远距离传音
人体的精妙远胜任何科学仪器,自然能够产生出远超科技力量的各种人体功能,只是现代人迷失在无神论等各种邪说与利益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超常。
【未解之谜】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下)
九品莲花众生都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如果他们思念人间家人,会发生什么事?极乐世界无男女之分,为什么会有女孩子,而且所有人都长一样?
【未解之谜】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上)
天上一日,地上千年?!高僧游历天界佛国,回来已过去六年。南天门上有中文?八个字可概括佛教前景?
白虎下凡保大唐 历尽艰辛兑誓约(三)
郑帝王世充留得住的瓦岗名将是单雄信。演义小说和评书里讲,因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与李唐有仇的他不会投唐。王世充招单雄信为驸马,是君臣加翁婿的密切关系。
【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四次法难】之一——北魏太武帝时期
一般认为,佛教是在两汉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的,而南北朝时期,则是佛教在中土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既有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所描写的南朝佛教之盛,也有如云岗石窟所体现出的北朝佛教之兴旺,还出现了诸如:佛图澄、道安、达摩、鸠摩罗什、法显等众多高僧。
周宣解梦
周宣看到或知道了将要发生的事情,通过解梦的方式讲出来。他对刍狗的三种解释,只不过是为了符合世间的道理,使得常人易于理解罢了,而真正的原因只有修道之人才清楚。
白虎下凡保大唐 历尽艰辛兑誓约(二)
鸟随鸾凤飞腾远,臣辅明君展宏图。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开创了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万国来朝的贞观之治,是备受景仰称颂的千古一帝。而跟他共襄盛举的文臣武将也为后世津津乐道,在民间传说、文学创作中充满传奇色彩并融合佛道护法神风采的就有三位凌烟阁功臣。
周处——从为害乡里到一代忠臣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么当时被父老乡亲们称为“三害”之一的周处,后来究竟怎样了呢?在大唐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等人编写的《晋书》中,给周处专门立传,记载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古时审案如何测谎
古时没有测谎仪,官员审案时遇到撒谎的人,应当如何揭穿谎言,从而做出公正的判决?我们来看看中国古代的小故事吧。
宁武子的才智和憨愚 受到孔子赞赏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贤大夫宁武子。他的智,其他人可以企及,而他的愚,别人却很少能做到。“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正是孔子对宁武子的评价。为何宁武子受到孔子青睐?我们就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汉典集锦】毁誉不可听 是非久自明
当流言蜚语蔓延,到处都在说周公是坏人,他是否就如谣言所说是真正的坏人?当天下万民为王莽歌功颂德,王莽是否就是真正的好人?一时的诋毁不足为惧,一时的赞美也不足为道。时间的慧眼会洞彻一个人所在的境界,他真正的心灵位置。
见利思义 这两人竟为互让财产惊动官府
清朝雍正年间,山西人李某在京师帮助一个典当商人做事,一年的收入是三百缗。一缗是一千文铜钱,这收入还是不错的。
春秋时谈判高人 不费一兵一卒 只身退秦师
春秋时期诸侯争锋,战事频发。面对秦晋大军压境,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游说秦穆公,不费一兵一卒,就为郑国化解了亡国危机,可谓是智能超群的谈判专家。《左传》故事“烛之武退秦师”脍炙人口,对今日仍有不少启迪。
王爷幺女出家修行 躲过了三藩之乱
“蒲团不堕红羊劫,笑彼飘霖孔四贞。”这句清朝诗文讲述了二位王爷之女:平南王尚可喜之女自悟以及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在命运的劫数中,一位摆脱了王府纷争,安然度过了平生;一位身陷红尘劫数,落得晚景飘零。
白虎下凡保大唐 历尽艰辛兑誓约(一)
俄乌战火纷飞,这壬寅年开春袭来的动荡煞气,令人联想到上个世纪的四个虎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50年的朝鲜半岛战争,差点引发美苏核战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怪不得有“虎年多战乱”的说法。
相国裕德从谏如流 改掉了洁癖
清朝光绪帝时,喜塔腊氏族是满洲的贵族世家,数代人承享荫福,官爵高隆。相国裕德就出身于喜塔腊世家。这位相国“持躬谦谨,礼贤下士”,被誉为一代贤相。美中不足的是,他向来有洁癖,曾令很多人无所适从。后来发生一件小事,被同僚戏谑讽谏。相国能从谏如流,改掉了洁癖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