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中国历代名人
历代皇帝
历代后妃
历代名将
历代名相
历代名臣
历代文人
历代名医
科技人物
传奇人物
历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历史文物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古代游记
经典史籍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各类专史
其他史料
历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华五千年
远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东周
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世界史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现代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史海钩沉
细说历史
世界史
现代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现代
柳笛
翰青笔谈
现代
美国历史:新政与二次世界大战
在三十年代初期, 罗斯福总统提出"新政"—计划旨在让美国人尽快摆脱经济大萧条。他指出,,当时在其他国家民主已经消失—不是因为民众反对民主—而是因为他们厌倦失业和不安定。
美国历史
2009年6月14日 10:16 PM
美国历史:从一次大战到经济大萧条
1914年在欧洲—与德国以及奥匈帝国攻打英国、法国与俄罗斯的战争—几乎从一开始就影响美国利益。英国和德国海军都干扰美国航运,但德国潜艇的攻击具致命性。1915年,当潜艇击沈英国远洋客轮卢西塔尼亚(Lusitania),将近130名美国人丧生。伍得罗威尔逊总统要求停止攻击,而他们停止一会儿,但到1917年他们已重新开始,美国宣战。
美国历史
2009年6月12日 10:11 PM
荷兰将永久展出安妮日记
为了庆祝当年的犹太少女、纳粹大屠杀遇难者安妮.弗兰克80岁冥诞,荷兰政府准备永久展出著名的安妮日记。 (n2009-06-12-voa25.cfm)
安妮日记
2009年6月12日 8:57 PM
美国历史:不满与改革
至1900年,美国的政治基础已经历成长痛苦、内战、繁荣和经济萧条。宗教自由的理想一直持续着。免费公共教育基本上已实现,并一直维持新闻自由。不过,在同一时间,政治权力似乎集中在腐败官员和他们的朋友手中。对此,一个称为"进步主义"的改革运动应运而生。其目标包括更大的民主与社会公正、廉洁的政府以及更有效的业务控管。
美国历史
2009年6月10日 10:09 PM
美国历史:国家政府的形成
在脱离英国的战争后,13个美国殖民地于1783年成为13个合众国。战争结束前,他们为其共同努力而认可一个架构,这些邦联条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提供一个统一但极度松散与脆弱的制度,乔治华盛顿称之为“不牢固的结合”。
美国史
美国历史
2009年5月13日 10:17 AM
加里波利半岛保持其历史意义
在达达尼尔海峡,也就是许多澳洲人都知道的加里波利半岛上,不难找到战争遗留下的证据。折断的刺刀、钮扣、子弹头、无数破碎的黏土罐、生銹的锡和电线随处可见。
澳洲人
2009年4月23日 5:22 PM
抗日战争中的关键外援‧苏联
在中国抗战期间,前苏联比美国更早的援助了中国抗战,但其援助却反复无常,并让中国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抗日战争
2008年8月15日 5:29 PM
抗日战争中的关键外援‧美国
1941年,中德合作嘎然而止,失去外援的中国抗战陷入了困难时期。国家之间战争归根到底拼的是国力,是经济,如果没有能源、作战物资做保证,如果枪炮里没有弹药,如果飞机、坦克、汽车里没有汽油,如果负伤的战士没有医药的救治,中国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中国抗战的胜利并不是靠人命的堆积、简单的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打赢的,更不是靠小米加步枪、靠人命抢夺敌人的武器来保持与日军的对峙状态。
抗日战争
2008年8月14日 5:36 PM
柏林墙的建与拆 全有我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35期【人物特写】栏目
九评
共产党
柏林围墙
退党
2007年9月22日 3:41 PM
纳粹铁蹄下的荷兰
荷兰人早在1930年前就预见,希特勒掌权后,将会引起欧洲的大灾难。可是荷兰人保持中立,掩耳不闻,视而不见希特勒的咆哮和罪恶,他们以为,不去招惹这个凶恶的纳粹,自己就可以免遭灾难。
纳粹
荷兰
2007年5月4日 7:44 PM
过去和现在:美国夏令时的故事
(大纪元记者冯静综合编译报导)美国人即将在3月11日(周日)把时钟向前拨一小时,提前进入夏令时,比传统的4月提前了三个星期,而到11月4日时钟将要拨回一小时,比通常推后一星期。这样使日出和日落出现的时间出现得更早,因故何为?
夏令时
夏时制
2007年3月11日 2:25 PM
肯尼迪图书馆首度公开展出历史文物
1963年6月﹐身为美国历史上首位爱尔兰裔天主教总统的约翰.肯尼迪﹐以总统身份首次访问祖辈居住的家乡﹐浓厚的故土之情﹑热情的爱尔兰人民﹐让肯尼迪将这次旅程视为他生命中“最感动的经历之一”。而这次的外交访问亦令爱尔兰进入了世界主流国家﹐在爱尔兰近代史上深具意义。而数月后肯尼迪总统的遇刺身亡﹐更令这次的回乡之旅增添了历史性的意义。
肯尼迪
2006年3月25日 1:57 AM
富兰克林——从天空捉到电的人
富兰克林即将300岁了!虽然他作古已久,大家应该对他的长相并不陌生(就是百元美钞上那位长发飘逸的老伯啦!)。不过他的生平事迹,就很少人能说的全了,因为他几乎是全才,集诸多相互之间八竿子打不着的天赋才能于一身:他是参与美国《独立宣言》起草工作的政治家、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外交官、教育家、畅销书的作者、拥有多项发明的科学家、成功的报社老板,同时还是一名音乐家,甚至创造出一种特殊的乐器“玻璃琴”,这种乐器曾经在欧美风靡数十年。
富兰克林
发明
2006年1月14日 11:51 PM
九一一事件中美国人的伟大精神
911
2005年9月8日 11:31 PM
1
2
3
4
共有约 104 条记录
测量定位 载人飞行 传递信息 医疗保健——古代的风筝 你想不到的用途
地震千里外大楼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图》预言大变局?
【未解之谜】哪吒真的是魔童吗?揭秘封神背后的惊人真相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时间为何不够用?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