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

贺兰栖真,不知是何地人氏,是位道士,自称一百岁。善于服食练气,不惧寒暑,常常不吃食物;有时纵酒,在集市上游逛,能吃几斤肉。起初住在嵩山紫虚观,后来搬到济源奉仙观,张齐贤与他交好。
赵自然,太平繁昌人,家住荻港附近,以卖茶为业,本名叫王九。十三岁时,病得很厉害,他父亲抱他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当道士。后来他梦见一人相貌魁梧,戴着丝巾穿着素袍,鬓发斑白,自称姓阴,带着他登上高山,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来教你练绝食的法术。”于是拿出青柏枝让他吃,在梦中吃了进去。醒来后,就不再吃食物,神气清爽,每次一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呕吐,只吃生果喝清泉。
韩显符,不知何地人。少年时学习遁甲、太乙、六壬,善于观察星象,补为司天监生,升为灵台郎,积功加官为司天冬官正。韩显符专长浑天之学,淳化初年,上表请求造铜浑仪、候仪。
王处讷,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有一个老翁来到他的住处,煮得洛河中的石头像面一样,让王处讷吃掉,并说:“你天性聪明,今后应为人师。”又曾梦见有人拿着一面大镜,其中布满星宿,又剖开自己的肚子把镜装进去,醒来后汗流浃背,过了一个多月,仍觉得心口疼痛。因此对星历、占候之学留心,深入钻研其道理。后晋末战乱,到太原避难,汉祖当时正领节制,召他在幕府。即位后,擢升他为司天夏官正,出任许田县令,召入为国子《尚书》博士,判司天监事。
张文仲在武则天当政初年任侍御医。当时特进苏良嗣在殿庭上因跪拜而昏倒,武则天命令张文仲、韦慈藏跟到宅中守候他。张文仲说:“这是由于忧愤邪气激化所致,如果疼痛冲到胸胁,那就病情加剧难以救治了。”
武则天当政时召见他,拜授他为太史令,他坚持辞谢说:“臣放纵不羁久了,不能屈身事奉官长。”武则天于是改太史局为浑仪监,不隶属秘书省,用尚献甫任浑仪监。几次向他咨询灾异之事,事后都得到应验。又命令尚献甫在上阳宫召集学者撰《方域图》。
陈朝灭亡后入隋做官,历任尚药奉御。武德初年,几次授任至散骑侍郎。当时关中很多人患骨蒸病,得病必死,互相传染,医生们没有能治疗此病的。许胤宗每次治疗,没有不痊愈的。有人对他说:“公的医术如神,为什么不着书遗留给后人?”
严善思起初考中消声幽薮科。武则天当政时任监察御史,兼右拾遣、内供奉。他几次上表陈述时政得失,大多被采钠。后升任太史令。圣历二年,荧惑星进入舆鬼星域,武则天因此询问严善思,严善思回答说:“姓商声的大臣会承担。”
哥舒翰在东面守卫潼关,几个月后,上奏推荐裴冕任御史中丞,催他赶赴京城。裴冕又问:“事情应验了吧。”裴冕又询问三日之兆,金梁凤说:“东京的太阳即将自行熄灭,蜀川的太阳也不能长久,这里的太阳为何运转分明,不可言传。”裴冕记住了他的话。
张果,不知是何处人。武则天当政时,隐居在中条山,往来于汾、晋之间,当时人传说他有长寿秘术,自称年纪有数百岁。曾着《阴符经玄解》,充分阐发了书中的玄妙道理。武则天派使者召见他,张果装死不来。后来人们又见到他,往来于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把他的情况上奏给玄宗知道。
刘惇字子仁,是平原郡人。他遭受战乱离开故乡,漂泊客居在庐陵郡,服事孙辅。他因懂得天象通晓占卜数术在南方地区很出名。每当发生水灾、旱灾盗匪祸乱,他都能事先推断日期,没有算不准的。孙辅对他很惊奇,任命他做军师,军中都尊敬他,称为“神明”。
自从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国人对中医的非议时常风生水起,现在亦是如此。本人聊以拙文,为祖国的中医学挺一挺。也许是引众人一笑,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公元前十六世纪时,夏王朝已经统治了中国四百多年,夏朝最后的一个帝王叫夏桀(音“杰”)。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暴虐残忍,鱼肉百姓,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弄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大臣关龙逄(音“旁”)劝说夏桀,这样下去会丧失民心。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夏桀妄自尊大,常常把自己比做永不灭亡的太阳。
因信奉陆放翁所言“功夫在诗外”,所以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笔者常常喜欢搜寻并阅读一些与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历代笔记小说,于是也自然得到了几许乐趣,几多收获。历代笔记小说中大量的篇幅是关于当世名医的记载,而其中的女性却寥若晨星,所幸的是,笔者在一些宋代的笔记小说中,找到了几位元女性名医的记载,今铺衍如下。
唐代名医孙思邈先生是北京华原人,在世活了一百多岁,行医七十余年,是中国在医药学实践上最长寿的一位医药学家,人们把他当做“神仙”,又被尊称为药王孙天医。
医缓与医和都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 -- 前476年)同一时期内的秦国名医。他们称号中的“医”表示职业和头衔,“缓”与“和”分别是他们的名字。由于是同一时代、同一国家的人,都有超常的医术,因此放到一起写成列传的形式。
赵炳用禁术治病的方法,后来以“赵侯禁法”的名称在江南一代流传。特别有意思的是,据《后汉书》注称,经过那样多年以后,蚊、蚋一类飞虫都始终不飞到他的祠堂里去。
提到华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称赞别人医术高明便说这人是华佗再世,祝贺医师开业更是要送他一块匾额“华佗再世”,希望他的医术真能如华佗般精湛。
【风云人物】璀璨的医学巨星——扁鹊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中国东方(今河北雄县及任丘县一带)升起一颗璀璨的医学巨星,他-就是中国古代史上医术最高的名医-扁鹊。
一五五一年李时珍因为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儿子的病而声名远播,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聘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几年后,李时珍又被推荐到太医院工作。此期间,他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摘录了不少医学资料。
【风云人物】一代“医圣”李时珍
在16世纪中国明代,出现了一位被后人誉为“医圣”的医学家,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末清初重验证、考查的代表人物。他花了将近40年的时间,编写了一部药典《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医药史上的经典著作。可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曾三试举人不中。
中华“药圣”──李时珍
李时珍 ,字东璧,生于公元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1593年(即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瓦硝坝(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他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名著《本草纲目》一书。 圣人
东汉初年(公元一世纪),有一位经常在涪水边捕鱼的老头子,当时的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和来历,就叫他“涪翁”。他向人们乞讨食物,看到有病的人时,经常用针、石为他们治病,总是即刻就能收到好的疗效。于是他写了《针经》、《诊脉法》来传给后人,可惜后来这两本书都散失了。
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人,东汉名医,中国伟大的医学家。
华佗,一名敷,字元化,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医学家。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着,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人物
历史人物:隋唐名医甄权和甄立言
甄权(公元541-643年),隋唐年间医学家,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因为母亲生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隋文帝开皇初年,甄权为秘书省正字,后来称自己有病而被免职。
古代名医 李东垣传
李东垣小时候就和一般孩子不同。长大后,言语忠诚有信用,行为敦厚令人敬重。他在人际交往上很谨慎,与人接触时没有开玩笑的话。市面上众人以为可资娱乐的场所,他从未去过,似乎天性生来就是这个样子。
古代名医 仓公传
当时阳庆已经七十多岁了,没有儿子。他对仓公说:“完全抛弃你原来学过的方书吧,它们是不正确的。我有古代先贤流传下来的黄帝、扁鹊的脉书,五色诊病的方法,知人生死,决断疑难病证,确定疾病可治与否,以及药论方面的书籍,非常精当。
    共有约 129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