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唐代君臣佳话:驳正封还皇帝诏书 却得褒奖
大唐贤才灿若星河,有人光耀青史,流芳千载;也有人寂寂无闻,但其威望却能摄服富豪贵族。本篇介绍的唐朝大臣许孟容,时人称其“有大臣风采”,我们就来领略这位先贤的风采。
【文史】王阳明匡扶社稷 祈风又祈雨
若有精诚,天地动容。明朝大臣王阳明,就拥有感天动地的至诚。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不是武将,却能多次率军平叛;不是出家人,依然修行有素;一生为官,能够祈风祈雨,以血禳灾,力济天下苍生。
【才子佳人】一生一世一双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顺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1月19日生于北京,始祖是蒙古人,满洲正黄旗人。他出身显赫,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纳兰家族与爱新觉罗皇室是亲戚,其曾祖父之妹是皇太极的生母,其母觉罗氏,为一品诰命夫人。其父纳兰明珠,康熙年间居内阁十三年,为权倾一时的朝野首辅之臣。
朝露指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时间短。“人生如朝露”比喻人生短促。这句话来自“苏武牧羊”的典故,语出《汉书·苏武传》。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的忠烈大臣于谦
于谦是明朝人,他不但使明朝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转危为安,而且他三十余年的官场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的爱戴。但当时政风败坏,攀缘附会、贪污纳贿的情况十分严重,致使他经历诸多磨砺。
当时,金人闻之丧胆,出“千金”重价购买,读后为之变色,惊叹说:“南宋有人!”这个使金人闻之丧胆的年轻的编修官,就是南宋时代的爱国名臣胡铨。
【文史】郑和下西洋 弘扬灿烂中华文明(上)
明成祖时期,亦积极开展与周边其它国家的外交,并改变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海禁”政策。比如明成祖朱棣从1403年开始派使臣到安南、日本、暹罗(泰国)、高丽、爪哇、西域等国访问,建立友好关系,而郑和下西洋更是扩大了明朝在海外各国的影响,用《明史》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传递“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理想,而这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贯彻在其所有的对外交往中。
神童巧对帝王题 秦国童子做上卿
让时光倒流五百多年,在明朝童子的眼中,牛儿会跳舞,凤凰遍体是文章,蜘蛛全身都是经纶。天真的童语,巧妙的对答,令皇帝龙颜大悦。让时光倒流二千多年,秦国12岁的童子出使一趟赵国,竟然改变了二国格局,被秦始皇帝封为上卿……
“唾面自干”娄师德 因误杀减寿十年
唐朝初期有一位青史留名的宰相,名叫娄师德,他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厚。史书说他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而且不在脸上流露出恼怒的样子。大家熟知的成语“唾面自干”就和他有关。
康熙帝赞誉“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的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历任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他严于律己,爱护百姓,不贪名利,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和百姓的爱戴。康熙称赞其为“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
让皇帝敬畏的憨直大臣
汲黯,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人。西汉景帝时期任太子洗马,就是太子的随从。汉武帝登基后,开始在皇帝身边传达帝命,后来任职东海太守,颇有口碑,被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脚心红痣是贵兆?才情并茂的陈诜父子
陈诜左脚底下有一颗红痣,常常以此自诩这是富贵的象征。婢女也笑着说:“您别骗我了。您的脚下只有一颗痣,就已经贵为公卿。我的两脚心都有红痣,为何只是一个婢女呢?”
对皇帝有大恩却匿功不言的丙吉
西汉的丙吉,字少卿,鲁地即山东曲阜人。他出身于司法小吏,曾是鲁国狱史,因为人正直、办案公正,累功升迁到廷尉右监。后任关内侯、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博阳侯,官至丞相。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吟哦清丽超逸的纳兰词,心是要痛的,唇齿是要留香的。三百年了,岁月没有湮没他——纳兰性德。这个美好的名字,即使在今天也不让人感觉陌生,他是真,他是义,他是才情。
东汉士人风骨——刚正不阿的郅恽
王莽代汉时期,盗贼频繁出现,百姓民不聊生。郅恽观察日月星辰所显现的天象,对友人说:“现在天文展示的迹象是:镇星、岁星、荧惑都在汉分翼轸之地域,寓意汉室必定复兴。有福之人必定是有德的人,如能顺从天意的人,必成大功。”
【文史】直言敢谏 一位擅长与皇上讲理的朝臣
袁盎,字丝,是西汉有名的谏臣。汉文帝登基后,袁盎的哥哥袁哙推荐袁盎做了郎中,即宫廷侍卫,虽然官位不高,但袁盎能言直谏,尊礼重义,宽待下属。朝臣都很佩服他,江湖上他也声名远播,深受民间游侠的敬重。
北宋名臣忆前生 禅僧抄经未完 今世续写了余愿
有一天张方平到滁州琅琊寺礼佛,进入一所闲置的僧房。他偶然抬头张望,发现房梁上有一个经函。他命人取来梯子,攀至房梁,取下经函。函里装着半卷《楞伽经》。原来他前世曾是琅琊寺的僧人,那半卷经书就是他前世所抄写的,没有抄写完就去世了。
僧人预言“七死而不死” 内阁首辅刘健传奇
刘健出生一个多月后,一天,一位僧人化缘路过刘家大门,看到了小刘健。他指着婴儿说:“日后这个孩子七死而不死。过了四十,官至一品,寿过一百。”
【文史】康熙保清官创盛世 不爱钱官吏接踵比肩
康熙皇帝倡导尊德崇道,实行仁政德治,他说:“万世道统之传,即万世治统之所系也。……道统在是,治统亦在是矣。”他言传身教,严于律己,堪称内圣外王的典范。
贤能与机智兼备──晏子的故事
孔子把弟子们都叫来,感叹地对他们说:“晏子是精通礼仪的人啊!他不仅知道明文写好的礼仪,更懂得那些没有明文写上去的礼仪,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去实行它,这叫理论联系实际。晏子是真正懂得礼仪的人啊!”
奇特的来历!应运而生作良臣 辅佐康熙皇帝
清朝康熙年间,圣祖一朝有二位大臣李霨和张英,均是官至尚书兼大学士。他们辅佐康熙皇帝,各有千秋,各有功绩。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有着特别的来历,辅佐圣祖如虎添翼。
最忠耿的末代帝师 力阻溥仪伪满称帝
上个世纪30年代去世的陈宝琛,高寿至88岁。作为满清遗老和末代帝师,他和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他的学生不只是溥仪,民国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既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朋友。
范仲淹创义庄 传奇延续近千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广为人知的名句。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了非政府、非宗教的民间慈善组织“义庄”的大慈善家。而这一慈善组织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末,延续了八百多年,堪称奇迹。
【文史】史上最爱与皇帝开玩笑的臣子
东方朔(公元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他非常有才华,是西汉文学家,其赋体散文《答客难》开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他也是影响后世的术数家。
断舌骂叛贼 大唐忠臣——颜杲卿
南宋忠臣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作品《正气歌》之中,列举了历朝历代“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义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张睢阳齿”,说得是气吞山河的大唐忠臣张巡固守睢阳,以身徇义的浩然正气。 而“颜常山舌”则是指大唐忠臣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叛贼的壮烈事迹。
惩治不法官吏 百姓盼着他到来:清朝名臣彭玉麟
刚直公彭玉麟天性不喜安逸,治军十多年,没有为自己建一座屋子,增一亩田产,也没有请过一天假。曾国藩评价他:“淡于荣利,公而忘私”。
当代中国,多么需要范仲淹所身体力行的美德与精神!今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气节在中国日渐衰亡,大批知识分子的良知已被暴政高压、党文化的侵蚀以及私利私欲所蚕食。
小县令政声清廉 康熙钦点 官运扶摇直上
康熙帝感佩甘汝来无畏强权,公正刚直,裁定汝来无罪,并复其官职,也下令将毕里克革职。甘汝来“循吏”美誉也由此而来。
转危为安 严戒鞭靴之贪 唐朝宰相陆贽青史留名
陆贽谪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他先后向皇帝写了近百条奏疏,体恤民生。他写了近万字的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力劝德宗爱护百姓,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认为上至君王,下至士人其职责在于“志于道”和“喻于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蒋琬继诸葛亮位 坦然接受“不如前人”批评
三国时代,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情势危悚。蒋琬为相初总朝政,却镇定自若。他为人宽厚,能纳逆言,被后人赞为“宰相肚里能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