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

【忽必烈传】选英才 善纳谏 崇尚节俭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忽必烈,深知人才乃是治世之本,他选贤任能,还仿照中原汉制,制定了选拔、考核、监察官员的制度。此外,他如唐太宗一样善于纳谏,亦崇尚节俭。
【忽必烈传】劝农桑理税赋 开运河定历法
先后征服吐蕃、大理和南宋王朝的忽必烈,真正实现了全国的大统一。统一后的元朝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忽必烈传】万里江山一统 忽必烈善用汉臣
虽然南宋朝廷归顺了元朝,元军也占领了大部分宋朝国土,但在南部一些地区仍有不愿降元的南宋大臣再建小朝廷,继续进行抵抗,代表人物正是文天祥。
【忽必烈传】伯颜南伐势如破竹 南宋灭亡
蒙元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打开了南宋仰仗的长江上游的重要门户,元军前进的步伐已不是宋军所能阻挡得了的。忽必烈对此役非常满意,下诏嘉奖众将士。其后,诸多大臣将领提出乘胜南伐,刘整也入朝请命,愿率水军乘胜追击,杀过长江,直捣南宋都城。
【忽必烈传】南宋气数尽 蒙元攻下襄樊
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蒙古人经过几番征讨,将日渐衰落的西夏和金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这也意味着蒙古帝国的边界与南宋接壤,而南宋则成为蒙古人下一个征服的目标,但这也是最难征服的目标。
【忽必烈传】兴建元大都 尊儒崇佛建太庙
由于忽必烈所辖汉地范围逐渐扩大,其统治中心也转移到中原地区,如果继续将和林作为帝国的都城已经不合适,因此,在仿照中原王朝建立年号和国号前后,忽必烈将都城从和林迁到了汉地。
【忽必烈传】登汗位初仿汉制 建立元朝
阿里不哥臣服后,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已然包括中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北部、漠南漠北蒙古草原全境(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及西伯利亚南部地区、西域大部分地区(今新疆东部和南部)、吐蕃地区(包括今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地)以及云南地区等地。如何治理这些地区,是忽必烈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忽必烈传】开平府定鼎继汗位 削平叛逆
蒙哥汗1259年在南征时的猝然去世,对于南宋而言是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时间。因为彼时兀良哈台已从南边攻打广西南宁、桂林,剑指潭州(今长沙),忽必烈则围攻湖北鄂州(今武昌),蒙哥则在四川一路高奏凯歌,南宋已处于北、西、南三面同时面临进攻的局面。南宋朝廷极为恐慌,当时的丞相丁大全隐匿战情,引发不满,宋理宗将其罢免,并急拜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率军前往鄂州迎敌。
【忽必烈传】建开平引轰动 蒙哥攻宋驾崩
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汉人军务后,虽然将藩府建在了金莲川,但他仍保持着蒙古人入账居野处、冬夏迁徙的游牧习惯,即通常夏天驻扎在金莲川,有时驻帐在大盘山,冬天则临时寻找避寒的地方,或是在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或是在离燕京不远的奉圣州之北,或是在抚州(今河北张北),可以说是居无定所。
【忽必烈传】金莲川群英荟萃 挥师征大理
如果说“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忽必烈在漠北潜邸时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与诸多名儒的交谈及通过他们的讲授和答疑了解了儒家文化、了解了如何做一名帝王、了解了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并初步有了“以儒治天下”的想法,那么,在金莲川时期,其身边形成的“金莲川幕府”使他未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了“行汉法”的主张。史书说,忽必烈“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忽必烈传】辅佐蒙哥 总领漠南汉地民务
1241年黄历十一月,在位十二年零三个月的大汗窝阔台行猎时,在行宫驾崩,终年56岁。由于窝阔台生前未确立太子,在他过世后,汗位继承人问题引发了朝中的一系列纷争,导致汗位空悬。
【忽必烈传】初征名僧名儒 询以治道
忽必烈幼年和青年时的成长,不仅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而且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成吉思汗奠定伟业后,窝阔台时期的蒙古帝国继续壮大,辽阔的草原上矗立着金碧辉煌的幕帐,来自内地、中亚各地的商贾以及前来拜访、投靠合罕和蒙古贵族的各色人等云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多种语言交织,除了农牧业,还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大汗牙帐所在地哈拉和林更是建起了一座相当规模的城市,并成为世界性的焦点。
【忽必烈传】自幼出类拔萃 祖父留惊人预言
1227年8月,在建立了草原帝国“大蒙古国”并让欧亚为之震撼的成吉思汗魂归长生天后,他的继任者,即被追封为元太宗的窝阔台大汗,秉承父亲的遗命,一方面联宋攻金,继续开疆拓土,彻底消灭了金国,完全征服了华北和中亚地区;另一方面,重用耶律楚材管理华北和中原地区,整顿内治,巩固了大蒙古国的统治基础。与此同时,蒙古人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西征,进一步加强了欧亚大陆间的交往。而最终让蒙古人“入继中华大统”、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建立一个新王朝并使之灿烂一时的乃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如成吉思汗曾经的预言一样。
故剑深情为谁起?汉宣帝“诏求微时故剑”的圣旨有着最浪漫圣旨、最深情的诏书之昵称。皇上的故剑情深为她传情话,汉宣帝为何下了这道与众大不同的昭书呢?
齐高帝受命于天 施宽仁政治以安天下
中国历史上能当上皇帝的,都是有天命的,这其中就包括南北朝时期南朝“宋齐梁陈”中的齐国开国皇帝,即齐高帝萧道成。萧道成52岁登基做皇帝,55岁驾崩,在位三年中,他不止一次说过:“朕本来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竟然会有做皇帝的一天。”
【成吉思汗】征西夏留灭金遗策 回归长生天
当成吉思汗带着一车车战利品和众多被俘之人返回蒙古草原时,蒙古草原沸腾了,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饮酒庆祝。然而,成吉思汗却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休息,他的雄心促使他走向下一场征战。他西征回来后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背叛自己的西夏。
【成吉思汗】耶律楚材展抱负 木华黎征金
在成吉思汗的戎马一生中,无论是统一草原各部落,还是征服西夏、金国和中亚诸多地方,都少不了忠心不二辅佐他的文臣武将。在他们眼中,秉承着天命的成吉思汗勇敢刚毅、胸襟广阔、宽容诚信、眼光远大,善于识人用人,而这也是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其效力的原因。他们在成吉思汗的麾下,东征西讨,出谋划策,为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人打造强盛的蒙古帝国,尽心竭力。
【成吉思汗】征高加索与南俄 建四大汗国
1222年九月,成吉思汗渡阿姆河,在撒马尔罕城东下营,十月下诏回师,被俘获的长长的商队走在蒙古大军前,朝着布哈拉前进。
【成吉思汗】花剌子模灭国 丘处机道破天机
蒙古大军在撒马尔罕会师后,成吉思汗首先下令扫清外围堡垒,断其外援,其后展开合围。当成吉思汗得知摩诃末已离开撒马尔罕,立即派哲别、速不台和脱忽察儿率军三万,追击摩诃末。
【成吉思汗】蒙古商队遇害 西征花剌子模
在成吉思汗攻打金国的同时,位于中亚的花剌子模国国王阿拉乌定‧摩诃末(穆罕默德)于1215年派遣以巴哈‧阿丁‧吉剌为首的使节,觐见在中都附近攻打金国的成吉思汗,目的是刺探蒙古军力以及各方面情况。
【成吉思汗】占领中都 夺取金国半壁河山
成吉思汗1211年针对金国的攻势以蒙古军队的胜利结束,蒙古大军驻扎在金国北部边境修整,金国将领刘伯林、夹谷长哥等来降,他们后来都成为成吉思汗手下的干将。而哲别攻克金国的东京,让那里一心复国的契丹人、金千户耶律留哥也在1212年初公开叛金,自称“都元帅”,数月间发展至十多万人。其后他遇到进入辽东的蒙古军,耶律留哥以契丹军之名依附大蒙古国,并表示效忠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攻金初战告捷 喜获汉人猛将
在获得部众和盟友的支持以及长生天的庇佑后,成吉思汗发动征讨金国的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不过,那时没有人想到,在针对女真人的战争开始后,蒙古大军不仅将冲出草原,还将驰骋在从印度河流域到多瑙河流域、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东岸的广大地区。在未来的三十年间,蒙古人将击败他们碰到的任何军队、夺取所有的要塞、攻陷所有的城池。
【成吉思汗】三征西夏得助力 剑指大金国
1204年征服了乃蛮部落后,铁木真曾分遣使者前往周边邻国和部落,如北部的乞儿吉思(位于今叶尼塞河上游)和谦谦州,责问他们不应收容乃蛮人等,与蒙古人作对,并告诉两部落,如果不愿与蒙古人为敌,就要马上投降。两部落首领自知无法与蒙古人对抗,遂向铁木真投降。
【成吉思汗】颁布大扎撒 长生天信仰入法典
在1206年的忽里勒台大会上,成吉思汗还颁布了大蒙古国根本大法,也是无论皇族、贵族、官、军、民都必须统一遵循的大法令《大扎撒》(意为“大法令”),又称《成吉思汗法典》。这部法典被视为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也被视为世界最早的宪法性文件。
【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 封功臣 扩怯薛军
统一了蒙古诸部落的铁木真,已经成为草原上无可争辩的统治者,其控制了从南部戈壁到北极冻土带、从东北森林地带到西部阿尔泰山的广阔领域,以及几十万来自不同游牧部落的人口。不过,虽然铁木真已是草原上的雄主,但仍需要获得所有部族的认同,新的忽里勒台大会的召开势在必行。
【成吉思汗】战王汗与札木合 称雄草原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铁木真在成为草原上最优秀的军事统帅外,还征服了大部分蒙古部落,除了东胡族翁吉剌惕部(孛儿帖的母族)、乃蛮部与克烈亦惕部外,其草原征服战大致完成,还有一些被征服部落的首领受到乃蛮部与克烈亦惕部的庇护,随时有使蒙古各部再生叛乱之势。尤其是克烈亦惕部王汗接受札木合的投降,待之如上宾,并带着札木合的部众和财物西去,更有背叛铁木真的倾向。不过,铁木真仍照常派使者向王汗问安。
【成吉思汗】征服草原之战 所向披靡
在铁木真打败塔塔尔人后,他回军首先要讨伐的是乞颜部的主儿勤人。因为在铁木真针对塔塔尔人的战争中,本来答应出兵的主儿勤人不仅听信谗言,背信弃义,而且还趁机抢劫了他的大本营,杀死了铁木真的十几个部下,剥去了五十人的衣服,并劫掠了他们的财产。这让铁木真震怒,加之此前主儿勤人违反蒙古人的规则,拔剑刺伤别勒古台的卑劣做法,使得铁木真在结束对塔塔尔人的战争后,发动了对主儿勤人的战争,并抓获了其首领撒察别乞和其弟弟泰出。
【成吉思汗】宽仁服众 推改革 招揽人才
在草原上逐渐壮大的铁木真发现,曾三次与其结为安答的札木合越来越把自己当作敌人。铁木真被推举为可汗一年之后,即1190年,想给予铁木真教训的札木合,以自己部族中的一名男子因在抢夺牲畜的过程中被铁木真的手下杀死为借口,联合了十三个部落共三万骑,前去攻打铁木真,铁木真也将自己所属一万多人分为十三翼,史称“十三翼”之战。
【成吉思汗】姻缘定 英雄聚 铁木真崛起
失去父亲后度过的艰苦岁月,除了磨炼了铁木真坚强的意志,让其拥有坚韧的性格、强壮的体魄和过人的忍耐力外,还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或许还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看出。
【成吉思汗】降生草原 绝境中成长
13世纪,当南宋偏安于江南、与西夏和金国鼎足而立之际,在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一只雄鹰快速地崛起,并逐渐统一了漠北草原,随之建立了草原帝国“大蒙古国”,这个名叫铁木真的蒙古英雄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随后,他和其子孙率领着蒙古铁骑三次西征,横跨欧亚大陆,甚至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一带,令欧洲为之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