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中国历代名人
历代皇帝
历代后妃
历代名将
历代名相
历代名臣
历代文人
历代名医
科技人物
传奇人物
历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历史文物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古代游记
经典史籍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各类专史
其他史料
历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华五千年
远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东周
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世界史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现代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史海钩沉
细说历史
中华五千年
春秋战国/东周
远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东周
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连载:三峡工程36计
中国城市发展史
春秋战国/东周
中国城市发展史:春秋战国(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建筑快速扩张,城市繁荣,春秋战国城市的轮廓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城市发展史
雅慧
中国城市神貌与发展
2012年4月21日 10:04 PM
中国城市发展史:春秋战国(二)
辅佐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管仲,在其著作《管子》中对强国富民和城镇的选址建设作了许多阐述。春秋时代管仲的建城观念打破了以四方形为城池的传统定规,开创了中国城市形态的多样化。到底管仲对建城的看法有何特殊之处呢?
中国城市发展史
雅慧
中国城市神貌与发展
2012年4月17日 10:04 PM
中国城市发展史:春秋战国(一)
为何春秋时代形成中国第二波的造城高潮?
中国城市
雅慧
中国城市神貌与发展
2012年4月16日 10:04 PM
隶书的由来
战国时代,各国正互相纷争征伐,策士们到处游说“合纵连横”策略,王次仲正住在大夏小夏山中。他认为当时通行的篆体字,写起来很费事而用处不广,而且人们很难在短时期内学会使用篆字。现在天下这么纷乱,事情繁杂,文字的普及是很重要的。王次仲就把篆体、籀体字变化成隶书。
中华五千年
春秋战国
2010年3月15日 2:18 PM
古代管理社会策略:尚书·周书·洪范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汉书·五行志第七》)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
2010年2月23日 10:28 AM
古代先王管理策略:孔子论语·八佾第三
人能够远色、欲,为情不过,修身养德,敬天知命,守人道,保持人的本性善念,就是一个好人。但是人类社会善恶同在,人很容易被欲望诱惑走向邪路,所以圣人制定礼、乐以教化万民。礼、乐只是形式,归正人心才是关键。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
2010年2月20日 10:19 AM
古代管理社会策略:道德
道化生万物,万物都具有道的特性,如果人溶于道中,他就是归真的。道也规定了做人的标准,人就应该遵守道规定的做人标准。君王治理国家就应该教化万民修身,顺行天道,国家才能太平。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
2010年2月16日 10:11 AM
古代管理社会策略: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孔子讲为政的原则就是讲德,教化人民修身养德、保持人的善良本性,并且以《礼》作为行为标准,社会就能够治理好,老百姓知道羞耻,不会做不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天下人向往的。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
2010年2月13日 3:01 PM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史记》乐书第二)
中国古代先王管理社会策略
中华五千年
2010年1月24日 9:39 AM
看中华古代爱情故事(中)范蠡与西施
范蠡与西施,这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人,却因时代动乱而走到一起,他们之间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后世津津乐道…
七夕
中华五千年
情人节
历史故事
西施
2009年8月23日 4:25 PM
吹箫引凤与乘龙快婿
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成语
2009年1月21日 1:01 AM
历史典故:管仲与鲍叔牙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东方的霸主。管仲有一个从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叫鲍叔牙。鲍叔牙家比管仲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朋友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
历史故事
2008年12月15日 4:24 AM
中华侠士——溅君子之血,任天下之勇!
墨子说:“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这是诸侯所说的良宝。它们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吗?回答是:不能。所谓的贵重良宝,必须兴天下之利。而和氏璧、隋侯珠、三翮六翼的九鼎,不能给人们带来实利,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今天在一个国家施行义政,人民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大治,社稷必然安定。所谓的贵重良宝,必须有利于民众,而义可以使民众得到利益,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历史故事
墨子
2008年11月21日 3:25 PM
历史故事:晋惠公背信弃义遭报被擒
春秋战国时期,晋惠公夷吾,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国继承了君位。在此之前,他曾向秦穆公保证:如果秦国支持他回国即位,他即位后,就把晋国的河西土地,奉送给秦国,作为回报。然而,他返国即位后,背信弃义,秦国一寸土地也没得到。
晋惠公
秦穆公
背信
2008年11月19日 8:40 AM
孔门故事(8):相责以礼
孔子逝世后,弟子们守丧三年而后散游诸侯。子夏居西河开馆授学,遂为魏文侯师。子夏丧其子,哭而失明,曾子吊之。依礼,朋友丧明而哭之。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1月9日 2:23 PM
孔门故事(七):圣人无常师
子禽曾问子贡,孔夫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得的。子贡回答,文王武王之大道,散在民间,贤者抓其大要,不贤者只抓住了末节,夫子处处皆学,没有固定的老师。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1月5日 2:18 PM
孔门故事(六):师徒相知
子贡,名端木赐,是孔子利口巧辞的弟子之一,曾多次出使诸侯。孔子赏识他,曾把他比作贵重的祭器。而子贡知孔子却来之不易。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30日 8:33 AM
孔门故事(五):宰予问三年之丧
孔子善于因人施教。古时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孝子要住草庐,睡草垫,枕土块,衣丧服,食粗食。宰予是孔子利口善辩的弟子之一。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28日 2:13 PM
孔门故事(四):子路治蒲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善于施政者之一。卫国的蒲邑壮士多而难治。子路为蒲邑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告诫子路,恭谨谦敬,可以制服勇士;宽大清正,可以亲附民众;自身恭正,百姓安静,即可报效上司。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26日 3:32 PM
孔门故事(三):孔子论穷通
人皆以为,得高官、发大财,飞黄腾达谓之通,反之为穷。而孔子对穷通却有异乎寻常的理解。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22日 10:29 AM
孔门故事(二):孔子论“孝” 闵子骞行之
孝有层次深浅之分。一般所认为的孝顺父母,只是孝浅层次的含义。 孔子所认为的全孝,才是其深层次的含义,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17日 2:26 PM
孔门故事(一):圣人之勇
一般都认为,能上山擒虎、入水捉蛟、战场不避枪林弹雨、行侠仗义者是真正的勇士,而孔子却不这样认为。
中华五千年
2008年10月14日 10:17 AM
至圣先师孔子与教师节
教师节也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先实行“平民教育”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自幼父母就去世了,家境不好,平日要帮忙家务,还得替人家放牧牛、羊等工作,十五岁才有机会入学读书,他十分好学,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因此,而奠定了他深厚的学问基础。
历史故事
2008年9月28日 8:05 AM
神厨庖丁
庖丁为战国时代的厨师,历史上并无记载,只出现在《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术。庖丁解牛的动作干净俐落就像商汤时代的舞蹈,而解牛的声音节奏分明就像唐尧时代的音乐。可见庖丁解牛的技术已达“神乎其技”的境界。
历史故事
神厨
庖丁
2008年9月24日 11:22 AM
孔子论莫图外表,要修内德
子路穿得整整齐齐,气气派派,来拜见孔子。孔子说:“仲由,你这么神气十足,是为了什么?长江刚从岷山流出时,它的水流很小,只能浮起酒杯。
中华五千年
2008年9月15日 8:35 AM
孔子与捕蝉者
那人驼背弓腰,用竹竿来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从来不会失手。孔子走上前去,拱手行礼,问道:“先生技术如此娴熟,有什么道理吗?”
历史故事
孔子
蝉
2008年8月30日 8:43 AM
返老还童,猜一位孔子的学生?
学历史
猜谜语
2008年8月22日 9:49 PM
荀况论“斗”的危害
荀况(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著有《荀子》三十二篇。他在一篇文章中,论述了不忍而好斗的危害。
中华五千年
2008年8月20日 8:42 AM
孔子论学习的重要
孔鲤,字伯鱼。有一次,孔子对伯鱼说:“鲤呵!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疲倦的,大概就是学习吧!有的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提,可是终于成就了有益于社会的大业,名声播扬四方,并能流芳百世的原因,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
中华五千年
2008年7月22日 2:39 PM
历史故事:大恶不除,祸国害民
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代理国相的职务后,第七天,就诛杀了祸乱国家的大夫少正卯。并在宫门外面执行刑罚,而且停尸三天示众,以警示其党羽恶徒。
历史故事
正道
2008年7月20日 5:24 PM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有约 255 条记录
【品读唐诗】登高秋望 吟成古今第一七言律
苏东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梦”与生死故事
测量 载人 传讯 保健——古代的风筝 你想不到的用途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时间为何不够用?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