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探源

渡黑水而来 台湾木匠阿公九死一生的故事
百年前渡黑水来台湾木匠子孙 ,八句《认祖诗》遥心系武汉。先民敬天信神得安生于乱世,现今疫情蔓延之时,人心惶惶何以自求多福?此故事或许值得省思借镜。
武昌起义——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的终局之战
武汉,是中国的历史名城,自古即是兵家必争之地,有无数的帝王、英雄、才子、佳人在此地留下足迹。尤其是在清末民初发生的武昌起义,是为辛亥革命的开端,革命党人兵力起初仅不过数千人,却能击败大清帝国的数万精锐大军,它的胜利让中国各地民众风起云涌的响应革命,被视为是中国由帝制走向共和的最为关键的终局之战…...
比德如玉 先秦君子具真正的贵族风范
先秦时期,尤其是传国近八百年的周朝,是一个君子辈出的时代,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邵穆公、仲山甫、郑武公、卫武公、曹刿、叔孙穆子、管仲、鲍叔牙、晋文公、晏子、狐偃、赵衰、赵宣子、范文子、魏绛、祁溪、叔向、赵襄子、子产、伍子胥、范蠡、师旷、老子、孔子、孟子……他们不仅具有内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举止优雅得体。他们就是孔子所说的“文质彬彬”的君子。
【文史】天安门紫禁城  屋脊藏宝匣有说道
中国古代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字条“上梁大吉”、抛元宝、安放镇物等祈求平安的方式。据说在修建紫禁城时,施工人员都要在重要的建筑屋顶施工结束前,在屋顶正脊中部预先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之后再举行一个较为隆重的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含有“镇物”的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该盒子被称为宝匣,而放置宝匣的过程称为“合龙”。合龙标志着一座建筑的落成。
【征文】文宇:科举千年兴衰录(三)
清代设立官卷,是为了维护科场秩序和平民考生的合法权益。
【征文】文宇:科举千年兴衰录(二)
在千年神传文化的沃土中,诞生了史上最公平的选官制——科举制。
【征文】史上最公平选官制 科举千年兴衰录(1)
科举是中国古代发明并实行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幼学》故事(38)佛祖与老子
这是该教材节选的最后一课,回顾整部教材内容,从混沌初开,女娲造人,讲到三皇五帝留下的历史文化,各代的医药、技术,莫不体现神传的特点,到了这最后一课,就只有讲到佛道两大修行文化的始祖。
《幼学》故事(37)鲁班的天命
公输班削竹木制成老鹰,飞上天空三日都还没有落下;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画上眼睛之后,雷电交加,墙上的龙破壁而出,腾空飞上天。
【文史】何谓三老五更 竟让天子行跪拜之礼
受现代影视剧的影响,现代人想当然地认为,高高在上的天子、皇帝只有接受臣子们跪拜的份儿,根本不可能有皇帝反过来给臣子行这样的礼的情况,偶尔有天子求贤若渴,最多也就是行行揖礼罢了。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让我们大吃一惊。比如在现代鲜为人知的尊养“三老五更”的仪式上。
《幼学》故事(36)神医扁鹊
卢医、扁鹊是古代的名医;郑虔、崔白都是古代著名的画家。东晋的郭璞得到《青囊经》,所以擅长于占卜;唐朝的孙思邈得到龙宫的药方,能够医好龙的病,拔除梗在老虎喉咙的骨头。
《幼学》故事(35)蔡伦造纸
造纸术,堪称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被奉为“纸神”。美国科学家麦克.哈特撰写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排在哥伦布和爱因斯坦之前。可见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之大。
《幼学》故事(34)罗盘与浑天仪
周公发明了指南车,而罗盘是他遗留下来的规制;南朝刘宋时的钱乐,奉命制造张衡创制的浑天仪,观察天体运行,从事天文历法研究的人自此才有所依据。
《幼学》故事(33)燧人氏钻木取火
神农氏遍尝百草,了解草药的寒热温和等性质,相互配合的禁忌,才有医药的药方;后稷教导人民播种五谷,让粮食有了保障。燧人氏钻木取火,使人民开始吃熟食,懂得烹饪;有巢氏架木为巢,发明了建造房屋的方法,开始了宫室的建筑。
化之以德 理之上也
《忠经》的第七章谈的是政理。开章的第一句:“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让笔者穿越了时空想起了小时候课本里面说的:“以德报怨”,那时说的是对待战败的日本。不管这四个字的原则带给日本人民多少的恩泽,但对学生们来说确实留下了不复仇与善待侵略者的教育影响力。
《幼学》故事(32)黄帝规制汉服
一直到黄帝时,各种冠服衣着的等级制度才趋于完备;黄帝的妻子元妃嫘祖发明了采桑养蚕治丝的方法,并教导民众如何织布制衣。
提起秦始皇,总是和无数的“第一”及“唯一”联系起来,他是名符其实的“始皇帝”,是本次人类中华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地球上唯一大帝国的皇帝。
《幼学》故事(31)伏羲出自华胥国
在五千年有系统史料记载之前,也就是在黄帝之前,存在着一个漫长的三皇时期,这段时期大多以神话传说的方式流传,这些帝皇都神通大显,具有圣德,以半神半人的形像教化人间,制礼乐正人心,定婚嫁懂人伦,带领人类从蒙昧无知走向开化,一步步走进了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最后才进入开启这一轮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黄帝时代。
《幼学》故事(30)炎黄二帝 开五千文明
历日是神农所为,甲子乃大挠所作。算数作于隶首,律吕造自伶伦。甲胄、舟车,系轩辕之创始;权量衡度,亦轩辕之立规。
《幼学》故事(29)天授文化 圣人传之
上古的时候,人们在绳子上打大小不同的结,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仓颉创造文字,才取代绳结记事的方法。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着“河图”从黄河中浮出来,伏羲氏依照“河图”画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时,洛水出现背负“洛书”的神龟,呈现出祥瑞的征兆,大禹依据龟背上文字,列出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则。
《幼学》故事(28)有巢氏
在远古未开化的时代,人们夏天居住在荒野,冬天住在洞穴;自从有巢氏发明房屋之后,人们才建造出有屋梁屋檐,可以遮风避雨的房屋。
西方种痘防天花之法源自中国?
说到天花这种疾病,现代人似乎很陌生,也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怕,因为几乎每个人从小就打了疫苗,而且早已有了有效的医治手段。不过在历史上,天花是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因为它的杀伤力极强,在18世纪的欧洲,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死于天花;而在中国的明朝后期和清朝初期,天花的肆虐同样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幼学》故事(27)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个字,杨震只把清白廉洁的家风传给后代子孙。
现代家规30条考量你的家教 你听过几条?
下面介绍的近代流传下来的老一辈人总结的30条家训,即使对于我们今天的爸爸和子女也会有很多裨益。它涵盖日常生活中的仪态、尊老、用餐、倒茶、做客等诸多方面,你都听过几条?对照自己做到了几条?
《幼学》故事(26)大学首重明新
《大学》这一本书首先重视的是,每个人应当发扬自己原有的美德,日日更新,每天都有进步;小孩子首先要学应对进退的语言和礼节。人的仪态举止固然应该适中合宜,说话尤其重视有条理。智慧要圆融而行为要端正,胆量要大而心思却要细密。
《幼学》故事(25)羊祜缓带轻裘
羊祜出身汉魏名门士族,祖辈历代为官,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蔡邕的女儿。家风以廉洁有德著称于世,到了羊祜,德行更是比先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太原人郭奕赞叹他是“当代的颜回”。能与孔子最为节俭,以苦为乐的弟子颜回并肩,可见他的仁德天下闻名。
《幼学》故事(24)虞舜制衣裳
这一课同样讲节俭的重要性,从古代帝王治国的角度来讲节俭的重要性。目的还是为了养德。帝王节俭就可以实现“为政以德”,国家兴盛的治国理想。
《幼学》故事(23)布被十年
卜子夏甚贫,鹑衣百结;公孙弘甚俭,布被十年。
【征文】文宇:史上最公平的选官制——科举千年兴衰录(四)
科举选士的方式与现代选官制的民选、任命比论,也依旧显示出其科学与民主的一面。
《几睱格物编》 康熙帝不为人知的杂学才识
大清圣祖康熙皇帝缔造的“康乾盛世”,在中国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作为帝王,康熙罕见的好学,其博览全书、兴趣广泛,不仅熟读儒家经典,学以致用,而且在地理、气象、农业、史学以及西方历法、数学、机械、医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可以说,康熙的学问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出类拔萃的,其鲜为人知的“偏门杂学”才识则体现在他编撰的《几睱格物编》一书中。一篇篇小短文,迄今读来,仍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