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中国历代名人
历代皇帝
历代后妃
历代名将
历代名相
历代名臣
历代文人
历代名医
科技人物
传奇人物
历史探源
古代典章制度
古代教育
古代科技
姓氏探源
历史文物
历史故事
古代战争
古代游记
经典史籍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各类专史
其他史料
历史上的今天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中华五千年
远古
夏
商
西周
春秋战国/东周
秦
西汉
魏晋南北朝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近代
现代
世界史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现代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史海钩沉
细说历史
经典史籍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各类专史
其他史料
呻吟语
天工开物
贞观政要
经典史籍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倭缎
倭缎制法起源于日本,福建漳州、泉州沿海地区曾加以仿制。其丝的原料来自四川,由商人万里贩来,换易胡椒而回。其织法也是从日本传来,先将丝料染色作为纬线,再将剪断的铜钱夹织到经线中,织过数寸经丝后将织物刮成黑光。东北满族地区的商人见到这种织物非常喜欢。但由于这种织物很容易污损,作成的帽子戴上后很快就积聚灰尘,作成衣领穿过不了几天就损坏。现在各地都不看重,将来或许被淘汰,这种织法也未必会流传下去。
乃服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15日 5:51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龙袍
供皇帝穿着的龙袍,我朝(明朝)的织造局设在苏州和杭州。生产龙袍的织机的花楼高达一丈五尺,由两名技术能手拿着设计好的花样提花,每织过几寸以后,便变换提织龙形图案的另一部分。龙袍有机房各部分工织造单独部分再拼合而成,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所用的丝先染成红、黄等色,所用工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人工和成本要增加数十倍,以表示忠敬之意。其中的细节繁多,无法详细诉说。
乃服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11日 5:50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熟练
丝织品织成以后还是生丝,要经过煮练之后,才能成为熟丝。煮练的时候,用稻秆灰加水一起煮,并用猪胰脂浸泡一晚,再放进水中洗濯,这样丝色就能很鲜艳。如果是用乌梅水煮的,丝色就会差一些。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8日 5:5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分名
罗之类的丝织物有中空的小孔用来透风取凉,它织造的关键在于用线绳作成的软综(绞综)。用两扇衮头打综,一个是软综,一个是硬综。织过五梭、三梭(最厚的是七梭)纬线以后,踏起软综,自然会使两股经丝绞组成绞纱孔,而不并合起来,形成网眼。如果一直织下去,不起条纹而普遍有孔的,就叫纱,织纱的关键也在两扇衮头。直到织花绫绸时,才可去掉两扇衮头,转用八扇桄综。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8日 5:55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穿经
将蚕丝穿过综再穿过织筘,需要四个人前后排列坐着操作。掌握穿筘的人手握筘钩先穿过筘齿中,等对面的人把丝递过来准备接丝。等丝经过筘后,就用两个手指捏住,每穿好五十到七十个筘齿,就把丝合起来编一个结。丝之所以能够不乱,其中的奥妙全在将丝分开的交竹上。如果是接断丝,就把丝一拉就伸长几寸。打上结后,仍会回缩到原来的长度,这是利用丝本身就具有弹性的巧妙。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4日 5:5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花本
凡是能结织花的纹样的工匠,心思最为精细巧妙。无论画师先将什么样的图案在纸上画出,结织花的纹样的工匠都能用丝线按照画样仔细量度,精确细微地算计分寸而编结出织花的纹样来。织花的纹样张挂在花楼上,即便织工不知道会织出什么花样,只要穿综带经,按照织花的纹样的尺寸、度数,提起纹针,穿梭织造,图案就会呈现出来了。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2017年8月4日 5:41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花机式
织纱罗用的叠助木,比织绫绢的最好轻十几斤。织素罗不起花纹,要在软纱、绫绢上织出波浪、梅花等小花,比织素罗只多加两扇综框,一个人踏织即可,不用提花的人闲着呆在花楼上那个,即不设衢盘与衢脚。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花机式
2017年8月1日 5:5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腰机式
织“杭西”、“罗地”等绢,轻素等绸,以及银条、巾帽等纱,不必用提花机,只需用小机。织匠用一块熟皮作靠背,他的力全在腰和臀部,所以叫腰机。各个地区织葛、苎麻、棉布的,都用这种织机。织出的布、帛更整齐、结实而有光泽,可惜至今还没有普遍流传。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8月1日 5:5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经数
织纱罗的筘以八百个齿为标准。织绫绢的筘以一千二百齿为标准。每个筘齿中穿入已上浆的经线,把四根合为两根。罗纱的经丝共三千二百根,绫绸的经丝共五、六千根。古书称八十根为一升,现在较厚的绫绢就是古时所说的六十升布。织花纹时必须用嘉兴、湖州所产结茧和缫丝时都用火烘干的丝作经线,那么任凭提拉也不会断头。其他省所出的丝,即使可以勉强提花,也不精致。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28日 5:58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边维
丝织物不论是厚的绫或薄的罗,纺织时都要另行织边。其两个边各牵经线二十多根,边经线必须过浆,用筘推移梳干。绫罗必须三十丈或五、六十丈穿一次筘,可省去穿接的繁杂辛苦。每织一匹(四丈)应在边经上用墨划记号,以便掌握长度。织边的丝线不绕在杠(经轴)上,而是另外绕在织机横梁上。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28日 5:53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过糊
浆丝用的糊是以面筋里面的小粉(淀粉)为原料。织纱、罗必须要浆丝,织绫、绸可以浆也可以不浆丝。用染过的丝织纱,因为丝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本性,要用牛胶水过浆,名叫清胶纱。浆料放在梳丝筘上,推移梳丝筘把丝浆透,一边推一边干。天气晴朗时,马上就干,阴天需靠风来吹干。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28日 5:27 AM
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下)
在皇帝颁布天下的诏书中,最重要者是两种:即位之初的“登极恩诏”、宾天之际的“大行遗诏”,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命令。
清朝
诏书
皇帝
研之有物
2017年7月27日 5:55 PM
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中)
因应路程远近不同,康熙四十二年 ( 1703 ) 时曾明确订定赍诏官赴各地颁诏往返的时限,例如从京师到河南、山西一带往返限 30 天。
清朝
诏书
皇帝
研之有物
2017年7月25日 11:36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经具 溜眼 掌扇 经耙 印架
当丝线绕在篗(绕丝棒)上以后,便可以牵经准备开始纺织。在一根直竹竿上穿上三十多个小眼,眼内穿上竹圈,称为溜眼。将这跟竹竿横架在木柱子上,先将丝通过竹圈再穿过“掌扇”(分丝筘),然后缠绕在“经耙”(牵纬架)上。丝达到足够长度时,就卷在“印架”(卷经架)上。卷好后,中间用两根“交竹”(经线分交棒)把丝分为一上一下,然后插到梳丝筘内(此筘不是织机上的筘)。穿过梳丝筘后,把“的杠”与“印架”(卷丝架)相对拉开五至七丈远。需要浆丝的现在可以浆丝,不需要浆丝的可以卷在杠上,即可穿综织丝了。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25日 5:51 AM
清朝诏书大发现!皇帝原来这样想(上)
宫中争权夺位的可怕,坐在龙椅上的皇帝想必体会最深,一方面要让自己坐稳、一方面也要阻止别人窜位,透过颁诏的总动员仪式,将皇帝对自己的期许、对政权的看法布告天下。
清朝
皇帝
诏书
研之有物
2017年7月23日 5:00 P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纬络 纺车
丝在篗上绕好以后,就可以作经纬线了。经线用的丝较少,而纬线用的丝较多。每十两丝,经线用四两,纬线用六两,这是大致的情况。供卷纬线用的篗(绕丝棒),要将上面的丝用水湿润后,再摇卷纬车带动锭子转动。把丝绕在管上(竹管以小箭竹作成)。
乃粒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21日 5:15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调丝
将要织丝时,先要绕丝。在光线好的屋檐下把木架铺在地上,木架上直插四根竹竿,称络笃。把丝围绕在竹竿上,络笃旁边的立柱上,在八尺的高度上,用铁钉钉上一根带有半月形挂钩的倾斜的小竹竿。把丝悬挂在半月形钩内,手中拿住篗(绕丝棒),旋转绕丝,为牵经、织纬做准备。小竹竿一端挂一个小石块,作为活头,断丝时一拉绳子,挂钩就下来了。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18日 5:5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 缫车
缫丝用的薪柴,要干透不要有烟湿的气味,这样才不致损害丝的色泽。使丝质美好的办法有六个字,一曰“出口干”,是指在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是指在缫丝上车时在盆内装四、五两炭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远的地方,当关车飞速转动时,生丝借助火温边转边干,这就叫出水干。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13日 11:00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造棉
湖州的丝棉特别洁白、纯净,是因为造棉的手法巧妙。上弓操作时主要在于动作敏捷,带水将丝棉打开。如果动作稍慢,水已流去,那么丝棉结成块就不能完全松开,看起来颜色也不纯白。缫丝剩下的东西叫“锅底棉”,把它装入棉衣、棉被用来御寒,称为“挟纩”(指里面装有丝棉的衣或被)。制造丝棉所用的人工,比造缫丝多八倍有余,劳动一日每人只能造四两多丝棉。用这种丝棉坠打成线来织“湖绸”,价钱稍贵,用丝线在提花机上织出的产品叫“花棉”,价钱更贵。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11日 5:43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择茧
缫丝时必须用端正的独头茧,这样丝的顺序不会乱。如果有两个蚕或四、五条蚕共同结的茧,需要挑选出来用作丝棉。如果用这种茧丝,缫丝会很粗。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7日 5:39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物害
危害蚕的有麻雀、老鼠和蚊子三种害物。但是麻雀不会伤到茧,蚊子伤不到早蚕,只有老鼠自始至终都会给蚕带来威胁。防止和除害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如果麻雀屎粘到桑叶上,蚕吃了后会立刻死亡。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7日 5:38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取茧
蚕结茧三天后,便可以取下蚕箔来取茧。茧壳外面的浮丝叫“丝匡”(茧衣),被湖州的老妇人以贱价买去每斤百文钱,用铜钱坠作纺锤将其打成线,再织成湖绸。去掉浮丝后的茧,在大盘里摊开并放在架子上,准备缫丝和制丝棉。如果用橱柜、箱子装蚕茧,会使蚕茧郁闷受潮,造成断丝。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7日 5:35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结茧 山箔
但是用嘉兴、湖州产的丝作衣服,即使在水中洗涤上百次以上,丝质还是完好的。嘉兴、湖州的方法是劈竹编成竹席状的蚕箔,下面用木料做支架,离地大约六尺高,地面放着炭火(防止炭爆出),前后左右每隔四、五尺即放一个火盆。蚕开始上山时,火力较小些,引导蚕吐丝,因为蚕喜欢温暖,便立即结茧,不再游走。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7月4日 5:37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老足
蚕吃足桑叶后,要尽快捉蚕作茧,不可以耽误时间。蚕卵孵化一般在辰(上午七时至九时)、巳(上午九时至十一时)这两个时辰,所以蚕的发育成熟结茧一般也多在这个时间。老熟的蚕喉下两颊是透明的。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30日 5:12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病症
蚕要生病时,胸部发光,周身黄色,头渐大而尾渐小。而且该入眠时游走不眠,吃叶又不多,这都是病态。应当将其急速淘汰除去,勿使害群。健美的蚕必会眠在叶面上,压在下面的蚕不是体弱,便是懒惰,结茧会薄。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27日 5:12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食忌
凡蚕大眠以后,径食湿叶。雨天摘来者,任从铺地加飡;晴日摘来者,以水洒湿而饲之,则丝有光泽。未大眠时,雨天摘叶用绳悬挂透风檐下,时振其绳,待风吹干。若用手掌拍干,则叶焦而不滋润,他时丝亦枯色。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23日 5:18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叶料
欲叶便前剪摘,则树至七八尺即斩截当顶,叶则婆娑可扳伐,不必乘梯缘木也。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20日 5:23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养忌
蚕即害怕香味又害怕臭味,如果有掏厕所或烧骨头的味道随风而来,蚕闻到后会死亡,隔壁有煎咸鱼或不新鲜的油脂,也会使蚕死亡。烧煤炭或点燃沉香、檀香的烟味也会使蚕死亡。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16日 5:21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抱养
。喂幼蚕要将桑叶切成细条。切叶的墩子要用稻麦扎成,就不会损坏刀口。摘下的桑叶用瓮坛盛放,不要让风吹干枯。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13日 5:21 AM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种类
蚕茧的形状也有好几种。晚蚕结成束腰像葫芦形的茧,天然露水浴过的蚕结成尖长像榧子形状的茧,或扁圆像核桃形的茧。还有一种蚕不怕吃沾泥的桑叶,叫“贱蚕”,得丝反而多。
乃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李淑芬
2017年6月9日 5:21 AM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下一页
共有约 364 条记录
【品读唐诗】登高秋望 吟成古今第一七言律
苏东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梦”与生死故事
测量 载人 传讯 保健——古代的风筝 你想不到的用途
青松絮语:凝望未来的琥珀
圣诞传奇:《是的 维吉尼亚 有圣诞老人》
时间为何不够用?
诗坛奇葩宝塔诗 仅55字层层展开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灾难生 是巧合?还是预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陆羽不随凡俗 开启中华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