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历史

拒刻《元祐党籍碑》的工匠
常安民、李仲宁虽是小小的工匠,但他们都有做人最朴素的是非观,并因此而青史留名!
司马光砸缸的智慧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中华文化中任何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其背后一定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用以启迪现在的人。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鞅更秦法 普读鲁论
商鞅变更秦国法令,赵普常读《鲁论语》。
纪晓岚是如何看待不幸的
人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发生,好事坏事都有前因后果。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丧邦黄皓 误国章惇
宦官黄皓专权使蜀汉亡国,宰相章惇结党营私而败坏朝政。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皋惟团力 泌仅献身
李皋训练兵力而大破贼兵,李泌无所进献而仅能献身。
三国英雄─周瑜 (8):雄烈胆略 千古英豪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太公钓渭 伊尹耕莘
姜太公在渭河边垂钓,遇到周文王,被文王视为圣人;伊尹在有莘国耕种,喜爱尧舜之道而成为商汤的宰相。
三国英雄─周瑜 (7):指挥若定 赤壁大战江映红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文翁教士 朱邑爱民
文翁建校教育蜀地士子,朱邑以仁爱对待桐乡人民。
三国英雄─周瑜 (6):英主孙权拍板 周瑜三万精兵抗曹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孔门十哲,殷室三仁
孔子门下有十位圣贤,殷商宗室有三位仁臣。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阳雍五璧 温峤一台
阳伯雍种出五双白璧,聘娶贤妻;温峤以一个玉镜台,聘娶从姑之女。
三国英雄─周瑜 (5):力挺少主建功业 抗衡曹魏
鲁肃立即动身亲赴荆州与刘备联络。相传他骑上一匹白马,沿着长江西奔。白马驮着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铁蹄都磨破了。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湘妃泣竹 鉏麑触槐
舜死后,二妃娥皇和女英十分悲痛,泪沾青竹而成斑;晋灵公派鉏麑刺杀赵盾,鉏麑不忍杀害忠臣,撞槐树自尽。
三国英雄─周瑜 (4):尽忠护少主 延揽奇杰鲁肃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绶交给二弟孙权说:“率领江东将士,与天下争战,你不如我;但是,举贤任能,使人才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就不如你了!”孙策逝世,十九岁的孙权继位为吴侯。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杨亿鹤蜕 窦武蛇胎
杨亿出生时,有一尺多长的毛发覆盖身体,经过一个月才脱落。刚学会说话,母亲以口授经书,杨亿马上就能背诵。七岁能写文章,与客人谈论,有老成稳重的风范。
三国英雄─周瑜 (3): 剑舞英雄志  跃马江东
一直以来,周瑜似乎对于功名没有太大兴趣,好像更乐于待在叔叔周尚身边打杂,仿佛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帮助孙策征战江东。
元代术士能预言国家大事 颇受皇帝器重
尽管元朝的国祚只有97年,但能预言国家兴亡等重大事件的术士却不少。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平仲无术 安道多才
寇准才智出众可惜学术不足,张方平绝顶聪明为天下奇才。
三国英雄─周瑜 (2):总角之交 生死与共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寿春造访孙策。两位少年英雄一见如故,原来,周瑜与孙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孙策小一个月,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相谈融洽,意气相投,结下奇妙的缘分。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台乌成兆 屏雀为媒
御史台聚集乌鸦,成了事前的预兆;屏风上的孔雀,成为李渊和窦氏的媒人。
三国英雄─周瑜 (1):江东天子气 花落谁家?
从历史的预言脉络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分立与建国,是早有预示的。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穆生决去 贾郁重来
穆生因为楚王怠慢而决定离去,贾郁再回来做县令以惩治醉吏。
三国英雄——序言
三国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珍宝,提起三国,人们总能津津乐道许多《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情节。可以说,《三国演义》一书的溢彩灿光,远远超过正史《三国志》。
太白昼现女主昌 寇准再刚也无奈呀!(1)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长安上空太白屡昼见。太史占卜曰:“女主昌”。关于武则天掌权称帝的预测在《推背图》第三象里就有。相传唐太宗命天文学家李淳风、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国运,没想到竟一直推演到两千年后,还大多应验成真了!这本预言奇书最初的名字为《太白会运逆兆通代记图》,就是以金星为坐标、以会运为纪年、配有卦象图的谶语。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耿弇北道 僧孺西台
耿弇是汉光武帝平定北方的开路者,有如北道上款待光武帝的主人。牛僧孺在西边见到一对紫鸳鸯(水鸟),不久果然任职御史台。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鸡黍张范 胶漆陈雷
张劭、范式二年之约,张劭杀鸡炊黍,范式依约前来;陈重、雷义被举荐做官,二人互相礼让,都被征召为官。
贞观名相 房玄龄与杜如晦——房谋杜断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烟阁,陈列由阎本立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经常前往怀旧,房玄龄、杜如晦亦位列其中。
看《龙文鞭影》学典故:渊明赏菊 和靖观梅
陶渊明喜爱玩赏菊花,林逋喜欢观看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