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

小番茄大惊喜
一日午后,母亲突然在门口大喊,我与父亲以为发生什么事,赶紧冲出去查看。母亲说,原本已经放弃栽种的小番茄,居然结出了果实,而且还不少颗。父亲随后摘了一颗品尝,说酸酸甜甜的,十分好吃。
人生感悟:话鸡 画鸡
我有一盒12色的水彩,因不是科班出身,不怎么会画,都没用。前年过年期间,两个小侄女回来,一个3岁多,一个1岁多,小的跟着大的,两个在玩我的水彩与水彩笔,把调色用的五个梅花盘上面调了各种颜色,玩到她们的妈妈骂她们:“你们不要再浪费姑姑的东西了!”两个小家伙弄得很乱,我只好在旁边很辛苦地擦掉她们画在家具上的颜色。
日常的幸福
“在最微小的事物中也找得到幸福,幸福始于喜欢自己,并细细体会寻常事物含有的力道。”
向残酷的仁慈说再见──拒绝无效医疗
古人认为,人生最后一福是“善终”,到生命尽头时,安详自在的离开。二十世纪德国神学家田立克(H. Thielicke)认为,不计一切代价去延长末期病人的生命,是一种“残酷的仁慈”。
连蜜蜂都需要妈妈
蜜蜂需要家庭的温暖,落了单的蜜蜂可能撑不到天亮就孤单而死。要是蜂后死了,工蜂会发了疯似的飞遍整个蜂巢,寻找它的踪影。接着,蜂窝逐渐萎缩,蜜蜂失去活力,无精打采地在蜂巢里闲晃,不去采集花蜜,成天无所事事直到生命流逝。
身在此山中
醒和醉之间,原来是在问我们如何自处。只怕,身在此山中,连这样的选择也无!
想起变色龙的夜里
人若成了变色龙,明明身不由己受人摆布,反而也能沾沾自喜。只不过,如果夜半醒来,看见一片清明的世界本色,毫无人工色彩,那时既不知自己何在,一定发愁不知该变成什么才好!
纯真不遗落
当走在路上,看到有人像在找路,或是需要帮助时,我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他们。我身旁的人总说,干嘛多管闲事,他们只是陌生人,可以不用这样做。
他的千年之约
黄馆长发布讯息,免费赠书给清寒学生,结果来的人寥寥无几,于是又发布消息,来拿书的可以获得一百元交通费,这一下来了不少人,有的来了好几次。
成为母亲后 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我希望在孩子眼里,我是一个“还不错的大人”。虽然很想让孩子看到自己完美的一面,但也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不过,与其因为不完美而难过抱怨,我想让孩子看到的是:即使不完美,仍然努力活得精彩的自己。
当太阳从台湾东方的海平面升起时,散发出的热情光辉,就会唤醒沉睡的树木,慢慢地舒展叶面,运作整个叶、枝、干、根的循环,轻轻吐露出的讯息,轻易的与其他树木交通,只要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就可互通讯息,不论远近。
出游,通常不一定要详细的计划,更需要的是一股冲动。
不知不觉,夏天的脚步渐渐逼近,骄阳似火般烘烤着大地,那一抹阳光的香气,早已弥漫我的口鼻,独特的浓郁气息,嗅到醉人思念的味道,熟悉却陌生,真实却虚幻。在生命最活泼的童稚期,年节欢庆高挂脸上,笑盈盈的走来,舌尖留存棒棒糖的唯美甜蜜,抬眸追随夕阳下沉的脚步,踩踏浪花翻腾涌起,尘封荡漾着蜕变,刻划烙印在另一处家园。在生活的脚步变慢之后,许多的回忆及感受纷纷涌上心头。
写给一年后的自己的信
那时,参加受训,课程要求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最近才从家人手中接过这封信,迫不及待的想打开看写些什么。
夏日的枣花,仿佛与秋日的桂花有着同一个清香的灵魂。
报载在台北“暗光鸟慢跑团”40多名义工与东石国小学生透过每月写信结缘,义工与学生都透过手写字传递温度,看了实在让人感动。
从电影《他们不会老去》说起
战争带给人巨大创痛,人们都不希望战乱再起,然而人心的无名火总会燃起,因此战争始终与人类历史长相左右。
纯真的威力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睿智的老灵魂,同时,每个长者也都存有纯真善良之心”,在飞越太平洋的航班上观赏电影《魔剑少年》,咀嚼着剧中话,深受触动。
行善之人散发着正向能量,感应着天地间善的生命呵护,即使在命定的风雨飘摇中,都能转危为安,所以人们好说天祐台湾。人有天定的命运,同时,天会为行善之人改变命运。
莫与神较劲
人实际上什么也主宰不了,学习谦卑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将心力从无度的欲求转向对生命的珍惜,从对神的挑战转向对神的恭敬,人需要神的启示,受到神的眷顾才是真正幸福的生命。
中华记忆中的江南,那里芳草鲜美,而景美人更美,耳闻的是软依吴语,目睹的则是善良澄澈的人,举手投足之间,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我不愿仅仅在梦中纸上寻根,更是希望, 数千年的古韵能够重回中国大地,像友人一样的年轻男女,能够彼此充满自豪的研学着,实 践着中华悠悠古风。
小棣天真而固执,时常迷路,丢三忘四。信用卡、钥匙经常遗失,对很多事情毫无概念,也很难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
报应.轮回
筐内体型较大的一只伸出所有的脚尽可能抓住其它的蟹,不让它们进锅,令人怵目惊心,怎么办呢?当时并没条件再大老远的将螃蟹送回海里,把心一横全煮了。
小时候,时常会有灵魂出窍的时候,看着周围熟悉的世界,恍然觉得非常陌生,又觉得十分好奇。十多岁时,心底发出大人般的天问:我为什么来到世上?来到世上究竟要做什么?
生命探索中的告白
恍然明白了近二十年来探索中的疑惑,身心安顿,体悟了天下本无事的奥妙。身体竟在不觉中发生巨变,短时间内奇迹康复。
先生嬷的中途之家
黄老师成立“国际单亲儿童基金会”,并设立保护和教养机构,照顾那些沦落社会边缘的家长,以及因而堕落、糟蹋自己的孩子。迄今受惠的单亲家庭已超过十万户,称她“先生嬷”的孩子已逾两百。
文化的元气
中国人,用了五千年修炼了内敛之气,内敛的气质曾经是中国文化最自信的“品牌”。
城内学府拾趣
当年妈妈带我们去衡阳路或延平北路等商区购物,习惯说要去城内,当时都会经过这所高中。
惜食打包杂记
在学校任教时,有一次系主任请客,让服务生帮忙打包剩余的排骨,说要带回去喂狗。同事跟着也说要打包,系主任问,你也养狗吗?她腼腆地说,带回去给先生吃。
偏乡小校翻转传奇
孩子们的美术、舞蹈、音乐功底,远远超过一般艺术学校和艺术班,获奖年年增加,包括国际奖项。有些孩子不仅进入美国指导学校就读,更成为神韵艺术团的专业演员,于国际间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