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记者 克林顿成焦点 政商网络引侧目

【大纪元8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胡立宗华盛顿特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顺利接回两位遭北韩囚禁的记者,虽然帮助现任总统奥巴马解决难题,又提升自己的国内声望,但他背后的复杂政商人脉却意外成为讨论焦点。

克林顿此行,美国官方为免节外生枝,上从白宫主人奥巴马、国务卿希拉蕊‧克林顿,下至负责发言的事务官员,一律定调是“私人及人道访问”,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没有政府协助,柯林顿无法成行。

首先,美国飞行器未经许可不得飞入北韩,就算是前总统的私人行程,也需要联邦航空总署(FAA)及国务院同意;官员也承认,白宫与克林顿保持“某种形式的沟通方式”。

其次,克林顿2001年卸任前无法访问北韩,人身安全无疑是重要考量之一;这次他固然已经卸任,但前总统遭不礼貌对待、甚至是受到威胁,对美国的伤害依然很大。因此,政府自然得透过“双重管道”(纽约及瑞士使节团)确认北韩意愿。

因此,在白宫、外交体系与前总统幕僚的合作下,才能让“英雄救美”的戏码成真。也因此,外交专家多半认为,克林顿不是去“谈”放人,是去“收割”谈判成果。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民调显示,克林顿在卸任后的认同度一直维持在50%至60%之间,但去年民主党党内初选期间,他为了力挺妻子、痛批奥巴马,却导致声望及民调一路下滑;这次的外交任务,一方面恢复声望,一方面也重建他在外交圈的形象。

但是,两名记者返国的情绪高潮消退后,克林顿此行动用的政商人脉却可能引发质疑。克林顿在阿肯色州州长任内的“白水案”即是他复杂人脉与金流的证明之一。

“华盛顿邮报”及其他媒体报导,克林顿此行不仅是政府出力,多金“民间友人”更是助益良多:如克林顿从纽约飞往加州的飞机,来自陶氏化学公司(DowChemical);出访的波音737则是好莱坞制片宾恩(Steve Bing)提供。

除了前驻联合国大使波顿(John Bolton)的严厉批评,美国目前大致都是称赞克林顿的声音;但此行台面下的政商穿梭,仍可能为柯林顿引来意想不到的批评。

相关新闻
美国获释记者随同克林顿返美
美国务院:克林顿出访前获北韩安全保证
旋风20小时 柯林顿救出女记者
北韩“通美封韩”  南韩锉咧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