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人无善志 虽勇必伤

font print 人气: 233
【字号】    
   标签: tags:

在中国古书中,不乏勇猛善战的武将。例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打遍天下无敌手,在虎牢关三英一起上阵都战不下吕布一人,由此可见其勇猛异常。然而,这员勇将却为人不忠,为个人的利益三易其主,阵前常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最终他因溺爱女色,不听忠言,导致兵败被擒,死于非命。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一语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义,即使很强大也定会灭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会受到挫折而失败。古罗马曾是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是暴君尼禄实行的是恐怖统治,他是一个典型的放纵、野蛮、残暴的变态狂,为了欣赏大火的景象,他竟下令焚毁罗马城,事后又把罪责嫁祸于基督教徒身上,并且派人大肆逮捕基督教徒,并把他们当作替罪羊送到竞技场,任凭猛兽撕扯、啃噬。也有一些基督教徒被他钉在十字架上示众,还有的被迫穿上浇了沥青的紧身衣,给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然而此后不过数年,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败落、灭亡。

与此相比,德国的希特勒是一个纳粹的精神领袖,他在画坛失意后,开始在德国的政坛拼搏。在他的脑中,有着一个狂热的理念,即他的日尔曼民族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其他的一切民族皆是下等或应被认为是下贱的种族。在这种狂热的理念下,他立志于为了日尔曼民族的强大和权威而奋斗。最终由于这一可怕的民族主义志向,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犹太人几乎遭到灭族的危机,世界千千万万的人为之流离失所,血流成河,这不能说不是这种可怕的志向所致。

人有善念,始得天佑,立善志才能结善果。无善志者,无非为个人的利益而争而斗,愈勇愈伤。只有立下良好的志向,归真返璞,才能与世无争,走出一条真正潇洒脱俗的人生大道。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为人者,理当立志在先,修行在后。但立志亦有好坏善恶之分。在心中立下一个善念,就为自己选择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最终利人利己。相反,如果立下一个恶念,就等于播下一株苦果,最后必将伤人伤己。不仅如此,如果立一下个错误的奋斗方向或者误上贼船者,努力愈大,最终伤得愈深。

人们都知道钱财乃身外之物,却有多少人为之奋斗终身;权力亦同样以着它特有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人们为之着迷。在中共恶党体制之内的人,不管有无真才实学,不管如何挣扎求存,最终都难免灭顶之灾。勇敢的退出中共恶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才能使自己的勇敢与才智得到真正的发挥。@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很喜欢静心遥望暴风过后的海面,更喜欢凝神观看大雨初晴的天空。暴风过后的海面风止浪静,令人心旷神怡;大雨初晴的天空洁净如洗,使人顿感万物清新。从立志修炼的那一天起,我就感到人的修炼就如同玉器的磨砺一样,在磨难与痛苦中才能得到灵性的升华。“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巨难之下挺立不倒,在重责之下忍辱负重,越是严酷的环境就越能造就大德之士。细思之,人世间发生的任何事对于修炼人来说都是好事,只要金刚不动的坚守自己的信仰,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 以前结识过一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的人,当时曾认为那是他们的一种才能,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辩与善恶的关系问题。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顿时感到恍然大悟。是啊,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 “不争”并不是让人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劝人们凡事要顺其自然,不要一味的强取豪夺...
  • 人世间有德的人必定有福。德少的人不管怎样辛苦劳作,却经常有温饱之忧。世俗中的人讲积德,中国的古人大都相信积德得福报,所以本分的人都是与人为善,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修炼的人则讲守德,凡事顺其自然而不刻意强求,却要在修行中信守法理,不做任何有损道德的事。德生于卑退,因此大凡积德与守德之人都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个谦虚忍让的心态。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世风日下,迷茫的人们虽然都醉心于物质享受,但是在金融海啸和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灾难面前却是束手无策。
  • 由于命运不同,前生今世的因缘不同,所以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一个庸俗的人即使生活在富裕、舒适的环境之中,如果贪心很重,他也不会满足;相反,一个人如果生性乐观,淡然而无畏,即使生活在严酷、贫困的环境之中,他也不会悲观消沉。
  • 那是二十年之前的一个夏天,我与我的博士课程导师──日本KT大学的K教授到中国的N经济学院讲学。在我们成功的举办了学术讲座之后,我大学时代的老师顾教授带着一个身材消瘦、面露倦容的青年来拜访我们。
  • 在喧嚣噪杂的红尘世界中,如果不能看淡各种欲望,就很难保持住一个清静祥和的心态。当把一些事关个人利益的繁琐杂事看得很重时,人自然就会变得心浮气躁。
  • 苏东坡(清玉 绘图/大纪元)
    从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为一谈,代代欢歌与悲语的记忆在此时空延展,生死交织的特殊时空在此时交叙。苏东坡(苏轼)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变,无如此节者”。东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节中的有哪些令他难忘的生命脚印呢?让我们从他的诗集中寻去。
  • 离奇!男子一想结婚就会身患绝症,恢复单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师预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会孤老终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