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动力艺术家徐瑞宪在纽约成立工作室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5月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3日专电)1997年以第1名取得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艺术表达文凭的徐瑞宪,过去10年在亚、欧、澳洲及美国有多项获好评的展出。他最近在纽约成立工作室,在另一个创作环境再出发。

走进徐瑞宪位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1800平方呎的工作室,感觉像进入小型工厂。除了车床、铣床、钻床、切割机、焊接设备、重型圆矩机及起重装备,还有各式各样的小钢钉、电线及钢板。

徐瑞宪解释,在展览中看似造型简单的作品,观者看不到的机械动力的部分其实是相当复杂的。通常一件作品从构想到完成的过程包括图面、结构分析、初步草图制作(手绘的电脑图档)、细部草图(与电脑制图连结)、结构板件的雷射精密切割、零件制作。待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才进行组装、调整及修整,而焊接的步骤是根据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做法。

纽约的雀儿喜美术馆(Chelsea Art Museum)目前展出的亚洲当代艺术家作品当中,就有一件徐瑞宪机械动力装置作品“一种行为”。作品的呈现是盖在沙地上的许多水桶此起彼落的突然掀起又立即盖合,仿佛是沙滩上一群偶尔掀起重壳张望的寄居蟹。观者掀起水桶才会发觉,简简单单的外观设计其实并不简单,有许多艺术家的巧思在其中。

徐瑞宪在在今年2月迁进新的工作室,目前有3件作品的创作同时在进行中,主题都和纽约有关。他说,他的创作从不重复过去的作品。在纽约,他看到更多的包容,呼吸这个城市的空气,让他的创作有新的养分。他希望透过他的创作可以让观者也获得他处在这个环境里得到的启发。

“向纽约致敬”是墙面上的动力机械装置。“曼哈坦之云”是视觉与音乐结合的装置。“未完的旅程”则是上百张曼哈坦建筑物的素描。徐瑞宪说,2007 年来到纽约的第一个冬天,他中午常常在纽约中城等朋友一道吃午餐,而等待的时间就随手勾划周遭的建筑物。

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美术系西画组、1992 年初到法国普罗旺斯艺术学院(Aix-en-Provence)修习西画的徐瑞宪,绘画作品也获得艺术界高度肯定。他的纽约建筑物素描系列展现出这个多元城市建筑物的多元面貌。他说,这些生活中所见也反映出他创作的生活。

纪录片导演黄明川曾拍摄纪录徐瑞宪如何用废弃物重新组装成许多会自动或连动的艺术作品,以及这位科技艺术家生活、亲情与艺术之间的激荡。黄明川的“飞越科技艺术”2007年在台湾“公共电视”频道播出,让许多人认识长年与母亲做环保回收工作并从中获得启发的徐瑞宪。

强调“能创作就是最大的幸福”的徐瑞宪说,来到纽约再出发,亲情和家人仍是最大的内在支撑力量。总是以坦然笑容迎人的徐瑞宪表示,创作过程上他会做更困难的尝试,精神上却更简约。他也是纽约给他的重要启发。

相关新闻
川普关税促亚洲伙伴考虑投资美大型能源项目
缓解美关税压力 日本拟就汽车安全标准让步
日首相:希望日美关税谈判成为世界典范
教宗方济各短暂会晤万斯 出席复活节活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