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4月19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采访报)中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推动“家电下乡”,以刺激农村消费。但是,有专家认为,不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就不可能刺激农村消费。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4月15号表示,今年第1季度全国累计销售下乡家电产品270万台,3月份的销售额超过22亿元人民币。由于出口量减少,占中国出口产品超过50%的彩电、冰箱等家电行业的产量、产值和利润大幅度下滑。中国政府2007年底推出了“家电下乡”政策,希望借此促使家电企业把市场重点由国外转向国内,但目前城市消费趋于饱和,产品积压严重,如何开拓农村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难题之一。北京大学的夏业良教授认为,从中国人口的整体消费结构来看,农民增收缓慢是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原因: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高储蓄大国。总体上来说,在它的整个支出结构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还是偏低的,农民比城市里面的中低收入阶层还要受到局限。局限的原因是,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家电下乡表面上看是替农民着想,促进农民消费,但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农民没有钱,收入增长的速度太慢。”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4月15号联合发布的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显示,2008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均不足当年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2007年中国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洗衣机、移动电话数量不足城镇居民的一半,衣着消费不足城镇居民的两成,近千万农村住户人均居住面积不足十平方米。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 10年。为了刺激农民的购买能力,政府提出对包括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电脑、微波炉和电磁炉等九大类产品实行13%的销售价格补贴政策,中国农业专家吴瀛洲指出,13%的家电补贴并不是补到农民手中,而是补贴给企业,这不会起到惠农的作用。原《经济学周报》副主编、旅美政治学者王军涛认为,家电出口是中国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政府为了弥补出口减少造成的过剩产品,转而面向国内农村市场:
“中国在有一个危机出来之后用什么方式消化这个危机?因为产品积压,那么让谁来承担这个经济上的损失?他们就让农民去做这个事情。农民的消费市场不是很发达,再加上中国本身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很差。中国面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行业部门和地区合作将消化中国现在过剩的家电生产能力,他们就让农民去承担经济危机的苦果。”
据估算,目前占中国人口70%的农民,只消费了全社会30%的商品。对于下乡的家电产品,农民的感觉是即使优惠也没钱买、即使买得起,也用不起。夏业良教授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真正带动经济的发展,单靠“家电下乡”式的刺激消费,并不能有实效:
“ 单靠消费是肯定不能拉动经济的,肯定还要靠大量的投资来带动一些消费,农民消费家电还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包括公路、交通、电力、自来水。基础设施到位以后,才能够消费这些家电。今后还要继续大幅度地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民更多地消费,否则家电下乡就不能真正起到它的实效。”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09年新年过后,至今仍有1100万返乡农民工没有找到工作,导致农村居民增加收入更加困难。(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