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韩延徽投效契丹

font print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刘守光晚年势力衰败,就派遣参军韩延徽到契丹去求援。

契丹国王对韩延徽不肯下拜非常恼怒,于是就罚他到郊野去牧马。韩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又擅长写文章。

述律皇后对契丹王说:“韩延徽能够守节不屈服,是当今的贤人,怎么能侮辱他让他去放马呢?应当以礼相待重用他。”

契丹王召韩延徽来,与他谈话,非常喜欢,于是让他做自己的主要谋士,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韩延徽开始教契丹人建立幕府,辟置僚属,修筑城郭,建立城市里巷,用来安置汉人,让他们都有配偶,开垦种植荒田。

从此汉人都能够安居乐业,逃亡的人更加减少了。契丹国能威服各国,韩延徽的帮助很大。

转载 正见网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9/2/8/57319.html(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宪宗时宰相李蕃,其在任时知无不言,言而敢谏,深受皇帝器重。
  • 唐朝时,苏州有个老者,名叫彦枢,正直勤苦,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他有个很要好的同乡,是京城某寺庙的老和尚。这个老僧常常手持念珠,闭着双目念诵经文,除了吃饭、睡觉之外,从不停止。
  • 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媳妇,侍奉婆婆恭敬谨慎。婆婆说:“媳妇伺候我很勤苦,我已经老了,何必吝惜残年,长久地拖累年轻媳妇呢?”于是她悬梁自尽了。她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严刑拷打,凶狠毒辣。孝妇忍受不住酷刑的苦楚,被迫承认了被诬陷的罪名。当时于公任狱吏,他说:“这个妇人侍奉婆婆十几年,因为孝顺而名扬天下,她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于公与他争辨不成,抱着狱词,痛哭着离开了官府。
  • 李密等盗贼发动暴乱的时候,睦彦通是武牢城的县宰。武牢城中的坏人要杀了他,来响应李密的暴乱。睦彦通偶然听到了消息,就跑出城外,投奔他乡。
  • 从前,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假话、大话、空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嘲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 清代被称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诗人袁枚(公元1716-1797年),曾在他的《新齐谐》一书中,记载过一则关于他的祖母柴太夫人的外祖母杨氏老夫人的故事。
  • 崔氏离开朱买臣后,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节,崔氏随着丈夫去扫墓。来到坟地,看到坟地树林中,有个清瘦的人影一边砍柴,一边在高吟着“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读书倒是真,砍了半天,连根小树枝也没砍断。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买臣。
  • 明朝时代,有个人名叫张才,少年时和一位姓郑的青年友好,一次梦见冥司派遣一名鬼卒拿着牌子,上写张才以及郑某的姓名,前来捉拿他们。张才和郑某二人,到了冥府后,主管官员翻检他们二人的生死簿说:“张才还有两年阳寿;郑某阳寿己尽,关押入狱。”
  • 士兵所送题目,竟然没有一点差错!就这样,华士的考试,全都答对了,考试结果名列前茅...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少时勤奋好学,十三岁即有文名,二十岁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凭自己的经历及观察所得,写出《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指出,这也是养人的道理,为官治民者,不可“好烦其令”。文传千载,熠熠生辉,极富社会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