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台湾?
面积不过3.6万平方公里的台湾地区,确切地说是面积不过2052.3平方公里的台北,是华人娱乐圈最重要的舞台之一。这里每年产出的综艺节目数量号称全球之首,这里的偶像剧早已颇具规模,最大强度地冲击着稳固的日本市场。
为什么是台湾?凭什么是台湾?
在大陆这头,许多人听台湾歌手的歌曲、看台湾偶像剧、追台湾综艺节目、喜欢台湾明星,却觉得“台湾娱乐”离离我们既近又远,那一湾浅浅的海水,为台湾笼上了重重的神秘。
2008年,近60年后,中国大陆终于与台湾地区实现直航,南方都市报记者在两岸实现直航后,首次深入台湾娱乐第一线,怀着好奇与与您一齐探寻———
台湾,你凭什么?!
台湾,确切地说是台北,是全球综艺节目产量最丰富的地区。台湾大约有80家电视台,总共经营150多个频道,其密集度世界少有。各频道逢工作日每天一档综艺节目,逢休息日每天两档,所以每天有无数节目轰炸着台湾观众的神经,也使得台湾成为“全球综艺节目产量最高的地区”(吴宗宪多次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过)。为什么,这里会成为“第一”呢?
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听他来解析台湾综艺凭什么这么牛。
王伟忠,这是个在台湾如雷贯耳的名字。因为王伟忠在台湾综艺界“位高权重”,很少有人“敢”直呼其名,而是得叫上一声“伟忠哥”;他和他所创办并掌舵的金星娱乐及旗下艺人,则被外界统称为“伟忠帮”。
王伟忠的综艺节目已经伴随台湾观众度过了30多年的时光,成为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在接受采访时,他自豪地说:“你到路上问问王伟忠,人人都可以给你一个答案,都认识。”
王伟忠和他的金星娱乐,在台湾电视界几乎是创意与口碑的代名词,几乎每推出一档新节目就会让人拍着大腿叫绝叫好。《康熙来了》、《超级星光大道》、《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全民大闷锅》等脍炙人口的节目,都是出出自他和他的金星娱乐;而大小S、吴宗宪、胡瓜、陶子、阿雅、九孔等烫金的名字,也都由他一手打造。
与王伟忠的采访就约在台北光复南路260巷的金星娱乐公司,他如约而至,除了高大的身材,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头发有些花白的脑袋———那里面究竟装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有些节目你做红了,你仔细研究它为什么红呢,后来你(接受)访问,就讲出一大堆理由来,其实你也不知道怎么红的。所以到底有什么定论呢?没什么定论。就是不断地做,因为你没有办法给人家一本“圣经”,说照这个做就做了。
王伟忠成长史:我的幽默细胞来自家庭
王伟忠一坐下来就在不停张罗,一派大家长风范。但实际上,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面对着会客室,是一幅台湾眷村图———“眷村”这个特殊的历史产物目前在台湾已逐渐消失,但说起王伟忠的辉煌,不得不从那让他眷念不已的眷村说起。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和你的公司做这么多综艺节目,都这么轻幽默松,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幽默细胞特别多的人呢?
王伟忠:有的话大概就来自家庭吧。我父亲49年来台湾,来的时候我爸19岁,我妈16岁,很年轻,两个人自由恋爱结婚。在那会儿自由恋爱是很难的事,其实是我爸把我妈给糊弄出来的。两个人年纪小,又自由恋爱,再加上我爸个性就好玩,所以我家是很典型的快乐家庭,比较苦中作乐,穷开心没事偷着乐这样,所以就影响了自己很多。然后我在这种眷村长大,你看那个街道啊巷里啊,就很多妈妈小孩在那儿玩,所以从小人情世故就懂得很多嘛,会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啊,各省方言在那窜来窜去啊,很有意思,看那些人的互动非常有趣味。可能这些影响我比较多吧。
南都: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电视的?
王伟忠:我们家自己装电视的时候是我国一(编者注:国中一年级相当于内地的初中一年级,王伟忠出生于1957年)的时候,哎呀觉得好兴奋啊,那时我对电视的看法就以为电视转台就能看到电影,一直觉得电视是很神秘的东西。有一次有电视台的人到我老家嘉义出外景,我就一直跟在他们旁边看,我觉得电视是好棒的一个工作,那时候在我们那能够到电视台做事不得了啊,眼球都跑脑袋瓜上面去了,所以就想做电视。到后来考大学,考上新闻系,学广播电视,大二就进电视台打工了。
南都:你觉得你会成为一个节目制作人是你的性格造成的?
王伟忠:我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我觉得一个人做自己———小孩子没有什么不好的小孩子,就是孟母三迁,把他带到对的位置就可以了。小孩子如果放对位置,我觉得他就能做事事半功倍;就是放错一次,他就痛不欲生。就这样子。我是歪打正着。我也还好,因为我学广播电视,好像小时候冥冥之中就感觉自己要朝这方面发展。
南都:你觉得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制作人需要什么?
王伟忠:不仅要有热情、创意、勤奋,还要有执行力。执行力非常重要,没有执行力的话你就是空谈。其实你看大陆跟台湾,或者是你朋友,你会发现很多人很能说,很能侃,那是真的把它侃起来之精彩啊,他没做什么活儿出来,这活儿成败都无所谓,只要你一直在做。
王伟忠发迹史:成功没什么定论,就是不断地做
王伟忠就是这样一直做下来的。早年,他跟随台湾第一代电视人江吉雄进入电视圈,从一个大二暑期实习生做起,很快就成为台湾知名的制作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出名很早,大概22、23岁就开始小有名气,24岁时就很红了,又牛逼,然后创意很强,又很肯干”。王伟忠的发迹史,就是一部台湾本土电视的成功史。
南都:我们了解到你从张小燕的《综艺一百》开始做,那是很早期的台湾综艺节目,台湾的综艺节目刚开始时是不是也有模仿日本呢?
王伟忠:有。一开始,一定的。
南都:你刚开始做也这样吗?
王伟忠:我还好。我没有的原因是,我本来的个性是比较喜欢做跟人家不一样的东西,我对歌舞的东西没有很大兴趣,所以我一开始做的时候,比如新闻综艺,我就拿台湾发生的一些事情来做,做一些有趣的小品啊、一些短剧啊、一些讽刺一些Talkshow啊,这是我的专长,因为我是学新闻的嘛。你说有没有日本电视节目的影子,也多少有一些啦,但是大部分都是自己创作的。
南都:刚开始创作可能是好奇与激情,但一个人坚持这么长时间有这么多创意是不是很难?
王伟忠:那就是孩子穷嘛,因为你穷就必须要奔。第一要有那个劲儿,第二要昏头昏脑努力赚钱,要真的有热情,真的爱电视。对从南部上来的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孩子、军人子弟,然后开始,哎,有了一片天地之后就很珍惜,就一直在、一直在、一直在做,所以做得自己快要崩溃啊,也做得自己身心怪怪的,因为也有点,大神附体啊,然后也神经失调啊神经衰弱啊,也付出蛮多代价。
南都:做综艺三十几年,你自己最满意的节目是哪一个?
王伟忠:我最得意的都是跟社会产生关系的。我以前做过一个单元叫“消息树”,胡瓜就是做这个节目红的。那个树就是,他访问大牌,大牌讲了谎话,那树就倒掉了,其实是胡瓜自己按钮的。那棵树就像测谎仪一样,观众看到大牌手忙脚乱大惊失色地去扶那棵树,就笑了。这个节目影响了台湾电视三十多年,到现在还在用,就那样一个小破树,名利双收,又捧红了一个综艺圈的妖魔,胡瓜。所以这一块就是简单,有效,有文化,有趣味,然后无中生有,但又似乎不是无中生有,其实这个节目的创意就是来自一句话“树倒猢狲散”。
南都:创意这个东西好像很难具体说成什么样。如果我们说,做这么多年综艺,你对自己成功的节目有没有一个总结?就是做哪一类创意的节目更容易成功。或者你有没有摸索出,原来观众喜欢看这样的节目?
王伟忠:其实这是一辈子的斗争,对自己来讲。有些节目你做红了,你仔细研究它为什么红呢,后来你(接受)访问,就讲出一大堆理由来,一些狗屁,其实还是,其实你也不知道怎么红的。有的节目你想了半天,哇,什么都处理好了,但出来就不对,你就觉得它怎么……这种事情在我们做制作这种行业里面,跟路边的花一样,他妈的一堆,每天都看得到,多了去了。所以到底有什么定论呢?没什么定论。就是不断地做,什么东西可以写一本书告诉你怎么做节目,告诉你我写本书出来也没告诉人家怎么做节目,因为你没有办法给人家一本“圣经”,说照这个做就做了。不是,真的不是,所以很难解释。可是有一点点感觉就是说,电视里那些人最多只能高人一等,你不能高人三等,就是你的故事,不管你是做综艺还是做戏剧,反正做作品来讲,这个东西要打动人心还是要跟别人有一点点关系。所以创作,我还是讲它是一种发现,不是一种发明。
南都:好,我们以《全民大闷锅》来举例,你是如何发现这个题材的?
王伟忠:当年在TVBS做副总的时候,台湾没有CallIn节目,只有广播有CallIn节目。我做副总的时候呢也想节目,然后就说服总经理做,做一个节目叫《全民开讲》,“开讲”,闽南语,这是台湾第一个电视CallIn节目,我记得第一集是访问吴伯雄,但是可以观众CallIn,后来就慢慢变成政论节目,哎,一下子就红了,而且成本很低,但收入很高……后来中视集团就买了中天,就叫我们合作。我看那时候台湾类似《全民开讲》这样的节目太多了,泛滥,然后我就想,那个时候我做“全民开讲”,现在我就再做个“全民乱讲”,就名嘴上电视节目胡说八道,每个人都胡说八道,讽刺“全民开讲”,就模仿很多这些政要啊,或者名嘴啊上节目CallIn.那这个节目就开始了。从“全民开讲”到“全民乱讲”,节目上全都乱扯,后来又到《全民大闷锅》,是因为那时候整个台湾很闷,就《全民大闷锅》,现在叫《全民最大党》,这个节目已经到第七年了。
王伟忠经验谈:詹仁雄喜欢吴宗宪女朋友的时候我真的很烦恼
王伟忠旗下的节目网罗了一群台湾电视精英,如知名制作人詹仁雄,一线的主持人吴宗宪、大小S、陶子等,这个大家长有多难当,只有他自己知道。
南都:我们理解,一档节目火,可能因为创意好,也可能因为有有号召力的主持人。那你们的节目,是以主持人为主还是以节目的制作人为主?
王伟忠:我们不跟主持人走,我们制作人比较像制作人。其实很多节目都是腕儿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节目比较选择主持人来跟着我们的节目走,我们比较制作属相,我们比较不是主持人属相。
南都:那如果制作人和主持人发生矛盾,意见相左,你会怎么办?
王伟忠:嗯,问得非常好,我们公司真的发生过……最大的问题是詹仁雄、陈孝萱跟吴宗宪,小詹开车过来喜滋滋地跟我说我恋爱了,结果最后我要他把车停路边我自己走回去,我头痛,因为他告诉我对象是节目主持人吴宗宪的女朋友。那个时候怎么办呢,我很难做,当时真的很烦恼。可是我心里要有数,我两个都不能牺牲,我一定要、一定要保主持人,我要保制作人,所以我只能让制作人去做别的电视节目,我不可能Fire掉他,我不可能做这种卖友求荣的事。不过小詹很好,小詹是很识大体的,他去做别的节目,然后这个节目换了别的制作人。
南都:所以制作人属相,是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你的立场来看,为什么台湾会是全球综艺节目产量最高的地区?
王伟忠:它还是自由。真的也比较尊重制作人,比较自由创作,电视台官僚气很少,比较希望你能够做一点新的东西出来;当然也很现实,不成,你就下来。但毕竟还是比较自由,尺度比较宽,它算是自由市场,因为是自由市场,所以大家就很多东西都敢试。
分析成功综艺节目
超级星光大道这样的最基本的选秀性歌唱节目为什么能创造辉煌?
其实素人比赛节目自古皆然,太多了,可是电视节目就是这样,一个节目红成这样,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
因为星光大道那个时候,台湾政坛斗争很厉害,大家都有一点争锋相对,情绪不太好。第二,美国偶像很成功,这其实在全世界不是新节目了,可怎么跟你的土地产生关系?评审都很毒舌很有特色,但不关心小孩儿。第三,海选出来之后就是选出来了,没有跟唱片公司签约或真的为他们做什么事。
所以我们就想把这些东西做一个改变。第一个,我们的节目还是一个选秀节目,但整个的流程里面有感情,评审对他们很严格,但是要表达关心,对他们又严格又关心。然后也让这些小孩子相濡以沫,刚好在台湾政坛斗争那么强烈的情况之下,他们表达得那么温暖有感情,所以就变成一种气氛。
节目大红成这样它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满屋子都是瓦斯的,你稍微手指甲一蹭,来点火花,崩,就爆起来了。
“我猜”这种综艺节目,为什么能持续火这么多年?主持人今年还能凭它得金钟奖。
“我猜”是一个长久的台湾综艺节目的典型,就是抽屉式的一个方法,就是不断地换单元。它已经变成一种形态就是不断地换单元,它是在星期六晚上的10点钟播出的,星期六晚上的10点钟是人的心情比较愉快的,所以那地方你尽量换东西,观众会接受,它可随时换来换去,抽屉式的好处就是它可以随时换来换去。而且抽屉式节目让主持人能很好去架构。但抽屉式节目的缺点,就是它没有一个主轴,基本上各有利弊。
《康熙来了》在台湾大陆香港都很红,但实际上也就是访谈性节目,这类形式也是很多见的,也很容易被别人模仿的,为什么能红这么久?
《康熙来了》这个节目本来叫做“奇怪的十点钟”,这个节目在10点钟播。因为康永跟小S两个都是很奇怪的人,我们想要他们俩搭档,小S反正就是无厘头,那康永是一个读硕士的,完了跟我做广播,很有才华,但是不“掉书袋”,两个配合起来很有趣,所以我们叫“奇怪的十点钟”。做了一个礼拜之后,哎呀,觉得他们两个实在太有趣了,两个人配在一齐太有趣了,看他们做节目,我们都能看到“康熙”两个字蹦出来,这两个人的搭档,别人模仿不来。
点评一线主持人
大小S
大S其实是很保守、规矩的一个人。人家说“老大必傻,老二必奸”,她们俩就很像这样子。大S总是规规矩矩的,也爱做家课。小S才真的是古灵精怪呢,标准的双子座,她讲些无知的事情……她的好玩就是说,你在心里很多调皮的事情你都不敢讲不敢做,她都可以,你在她身上都可以看到一个自己,她好像你心灵上一个调皮捣蛋精一样,你自己保守,但她帮你跳起来。所以很过瘾。
吴宗宪
吴宗宪真的可以自娱娱人,他是一个天生就没有面子、那种让大家开心,然后自己也很开心的人,他到今天为止我知道他还是很热爱他自己的工作,他觉得,让别人开心自己也开心。他真的是表里如一的一个人,他三八到表里一致,这样的一个人是很难得的哦。大陆有些主持人还得端着,就算他耍宝完了以后,在私底下你碰到他,他还是不太理你。吴宗宪真的很不一样,那他对什么人都‘哎,大姐你来啦,哎呀真好啊,看到你真开心啊’‘你认识我?’‘不认识,但是相逢就是有缘啊’,他真的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表里一致的一个人,他是我看古今第一个,华语娱乐圈真正唯一一个可以自娱娱人的人,这很绝。
阿雅
阿雅也是处女座,也是规规矩矩,但蛮有趣的。阿雅其实蛮适合在大陆发展,她好玩,但不会做一些很恶心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她的语调跟气氛很适合在大陆发展的。
陶子
陶子是我认为最棒的主持人。我觉得一个主持人到了一个亦庄亦谐的地步,最好。亦庄亦谐,她可以“谐”,又可以“庄”。所以主持大型的晚会等等,陶子一个人足以鼎力,人家生了两个小孩子,生了孩子之后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她是政大新闻毕业的,她有读书的习惯,台湾那个时候考大学很难考,她是主持人,还有读书的习惯,吸收知识已经变成她的习惯。
胡瓜
其实胡瓜是个天生的骗子,是个“天才雷普利”,真的可以把死的说成活的。他会自己催眠自己,也会催眠别人的人,基本上他可以自己把自己给骗了,自己的谎话自己都会相信的。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选稿:实习生 马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