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企业如何擦亮招牌(3)

道格拉斯 B. 霍特 Douglas B. Holt

标签:

⊙奇魅美学手法:更衣室

就像早期该台的新闻记者彼此认真看待一样,ESPN把观众视同运动员,也让自己成为狂热的运动迷。

因为那么投入运动员的世界、那么狂热,所以ESPN的记者往往会追随运动员的价值观。

该台为自己设下一个专业定义范畴:唯有真正认同运动的人,才会获邀上节目讨论。进入ESPN的世界,就得把自己想像成一个同路人。

那些打从青少年起就没穿过运动鞋的中年矮胖销售经理,只要有本事能以赛马骑师的身份上节目,该台都十分欢迎。

绝大多数的品牌,都会将各式各样的神话嵌进平淡无奇的产品内,让它们得以在市场上展现魅力、吸引消费者;有时候,还可以藉由新颖的卖场设计和服务互动来创造神话。

但与此大相径庭的是,ESPN的吸引力却直接来自现场播出的特色,特别是欧伯曼和派屈克在《体育中心》的表现。

ESPN的特色通常在于提供观众大量的意见,如同大学辩论赛一样,这些意见往往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该台教导运动迷如何像运动员观察他的同僚一样地看各项运动,而非单从观众的角度去看专业运动员。

ESPN的主播也经常挺身而出、抗议电视台高层不懂运动。如同其他的全国新闻报导一样,在ESPN主播出现前,体育新闻也曾是一个庄重的专业领域。

当ESPN高层试图为该台建立专业风格和可信度,以符合新闻播报尺度时,记者却各行其道。

相反地,这些急进分子(Young Turk)发展出一套他们特有的粗鲁喧闹、有时甚至是满口粗话的播报风格,没想到反而很快地赢得全美国男人的青睐。

举个例子,伯曼发展出他自己那套“伯曼理论”(Bermanism)—只要他发现哪个运动员的表现值得他拿来当话题,他就帮那人取一个傻呼呼的绰号。

当电视台高层警告他不准再用这种不专业的玩笑方式播报时,伯曼的回应也很有创意:直接在现场播出时提出抗议。

他面无表情地一个字、一个字准确地念出那些运动员的全名,就像在读他们驾照上的名字一样。惯于看他用戏谑、滑稽的绰号称呼那些运动员的观众,当然立刻知道他是故意用面无表情的方式来讽刺、反击高层主管的干预。

电视台的电话线和传真机立即被大量涌入的观众意见瘫痪,观众告诉ESPN,他们怀念伯曼古怪的即兴播报方式。

也许是要故意让主管难堪,来电的观众还特别强调他们了解伯曼为何抗命,也支持他的做法,就像支持他取绰号一样。电视台主管很快就软化态度,伯曼也得以恢复他的即兴主持风格。

在ESPN出现之前,各大电视台把观众当成什么都不懂的旁观者。他们雇用播报员来播报实况,教育观众如何欣赏眼中的画面。体育记者往往用奉承讨好的语调、从现场做实况报导,把场上的运动员描述成英雄。

ESPN打破这种传统,他们把运动员看成与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体育中心》记者的播报方式,就好像他们和球员一起坐在更衣室里一样。

球评会大声欢呼、赞扬那些精彩演出,或是毫不留情地破口大骂那些表现糟糕或没遵守运动员精神的选手。

《体育中心》的传奇时刻之一,是ESPN的电视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叙述某一集内容,就像其他品牌的爱好者叙述该品牌的经典广告一样。

有一次,《体育中心》播出田径明星卡尔‧刘易士(CarlLewis)在NBA纽泽西篮网队(New Jersey Nets)比赛前唱国歌的画面。虽然刘易士曾是全世界最快的短跑选手,但很不幸地,他也是全世界最烂的歌手之一。

《体育中心》的观众,看到这段刘易士的唱歌画面时都莞尔一笑!不过,《体育中心》节目却继续往下播,让特写画面上的刘易士五音不全地唱完整首国歌,当他结结巴巴地结束最后一个音符时,球场里的NBA球迷开始发出嘘声,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清楚地听到球迷的大声嘲笑。

《体育中心》的主播查理‧史坦能(Charley Steiner)和杰克‧爱德华(JackEdwards)试着想用更大的声音压过现场球迷的笑声,但很显然无功而退。

当刘易士的破锣嗓音终于消失后,史坦能和爱德华重新出现在萤光幕前,两人都笑得歇斯底里,根本无法继续主持下去。

史坦能满脸涨得通红、眼泪都笑出来了,他想说话,却因笑个不停而结结巴巴。爱德华双手托着脸,根本无法面对镜头。

要想搞清楚为什么刘易士的鬼哭神号—及主播的无礼—会如此让《体育中心》的观众如此乐不可支,大家必须先了解一件事:许多运动迷把刘易士看成一个杰出却自私的运动员,同时也是纯运动员精神对照下的典型人物。

大学时代的刘易士,就已经是全世界顶尖的百米短跑好手,在全国比赛中赢得三项竞赛,成绩无人可及。

接下来的那一年,更在一九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中拿下四面金牌。但是他在其中一项比赛时的表现,却让大家对他是否真的值得受人尊敬产生质疑:在男子跳远第一次试跳时(每个选手有六次试跳机会),他觉得这次的成绩已足够让他获胜,为了保留体力参加其他几项比赛,接下来的几次试跳他干脆走过去而非跳过去,让其他选手去努力打破他第一次的成绩。

这一点,让花了几百美元买票进来看比赛的运动迷大为不满、开始嘘他,他们要看他企图打破鲍伯‧贝蒙(Bob Beamon)在一九六八年奥运中创下的世界记录。

在创下傲人的成绩后,刘易士更公开宣称要拍卖他的奥运金牌,在市场竞标价格无法达到他的底价时,他极为不悦,并公开表示不满。

虽然刘易士对他的二流声望多少有些耳闻,但是他在田径场上仍然傲视群雄,从没有人同时在奥运会上卫冕百米短跑和跳远两项金牌,但是刘易士却做到了。

刘易士自己,也常因过人表现而洋洋自得。在他拿下一九九一年东京世界冠军赛百米冠军后,刘易士公开恭喜自己,然后对着那些可能或不能理解他的成就的人,他态度高傲地说:“这一生中最棒的竞赛、最佳的技巧、最快的速度,我在三十岁就完成了。”

尊崇纯运动员精神的运动迷,对刘易士这种傲慢的态度嗤之以鼻,大家都认为他应该受点教训,因此当《体育中心》播出那段轻侮的影片时,每个人都乐歪了。

欧伯曼和史提夫‧勒维(Steve Levy),也常拿《体育中心》另一个最有名的趣谈开玩笑。

ESPN的评论员总是爱用球员更衣室里听到的粗话当取笑题材,其中一个众所皆知的笑话,是发生在更衣室内的一桩意外:有个选手不小心被突出的铁饼(bulgingdisk)砸伤背部,结果记者口误,说成该选手是被“突出来的那话儿”(bulging dick)砸伤。

接下来的后半段节目,只见主播频频拭泪、笑个不停,像是两个高中生唱双簧似地、不断取笑那节愚蠢的口误片段。

观众不仅爱死了他们的插科打诨,还对主播这段有欠庄重的播出津津乐道了好几年。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当或有损公司形象时,ESPN高层有时会将欧伯曼和其他主播停职;但是对运动迷而言,这些处罚反而大大提升主播的声望。

有一次,欧伯曼又因言行犯上而遭停职,他的搭档派屈克在播出现场出其不意地问他:“你他妈的到哪儿去了?”欧伯曼当时有点惊讶,不过还是爽快地答道:“我睡过头啦!”观众们立刻就听出来,欧伯曼这个捣蛋鬼八成又闯祸挨罚了。

但是在运动迷看来,这是心目中的英雄给他们挤眉弄眼做暗号,意思是告诉他们,小丑偶尔会出来串串场,不过主控秀场的还是那两个坏小子。

欧伯曼还让观众知道,如果他觉得哪一位运动员名过其实、让他想出口修理时,连史坦能也拦不住他。欧伯曼现场评论时最有名的,就是他会发出一种咯咯、干呕的声音,暗示某个运动员被呛到或是在强大的压力下无法正常演出。

有一次在NBA公牛队(Bulls)对超音速队(Supersonics)的冠亚军争霸赛中,电视上播出在西雅图开打的第一场比赛的精彩画面,镜头带到看台上许多来看球赛的名人,其中一位是出身西雅图的流行乐萨克斯风乐手肯尼吉(Kenny G),很多男性都认为,他多愁善感的乐风太过娘娘腔。

大部分的体育播报员看到镜头上出现他时,顶多会这么介绍:“那是肯尼吉。”欧伯曼却故意把“吉”字的尾音拉得长长的,暗示他不茍同肯尼的音乐,更甭提肯尼那头又细又长、干巴巴的卷发了。

别的体育台主播,好比说ABC的《周一美式足球之夜》(Monday Night Football)主播艾尔‧迈克斯(Al Michaels),就不会在节目镜头带到某个名人时,故意发出那种糗人的干呕声。

ESPN就像是一间挤满运动员的更衣室。欧伯曼和他的同志们,用实干男人的感性扮演他们身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角色,也以相同的态度看待他们最喜爱的运动员。

若是发现任何人的指示违反他们接受的第一指令,这些经验老到、热情洋溢的体育新闻播报员是绝对不会听从的。ESPN的主播绝非单纯地播新闻,他们还把运动场上的运动员精神带入播报台。@(待续)

摘编自 《从brand到Icon,文化品牌行销学:看世界顶尖企业如何创造神话、擦亮招牌》 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经济不景气 关键字广告逆势崛起 年成长可达19.73%
领导的代价与奖赏:做好主管的第一课(7)
市场营销:国进民退现象的本质与后果
杰出女企业家破产:我会破浪重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