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政:7天甲流抗击战

标签: ,

今天(11月17日)的《广州日报》登了一则新闻:广东出现首例甲流死亡病例。死者在死后才被确诊患有甲流,因此在最后7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并未施以甲流的对症治疗。更令人扼腕痛惜的是,死者是一位年仅14岁品学兼优的花季少女。

回想起刚刚和女儿一起抗击甲流的亲身经历,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连夜写下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做好防范和应对,不要让悲剧重演。

11月10日晚9时许,住校的女儿打来电话,告诉我早上考试坐在一个发烧的同学边上,下午就觉得头晕、浑身无力、咳嗽,晚上吃了在校医务室开的药,却不见好转,我马上意识到女儿可能被传染感冒了(有可能是甲流)。不由分说,马上赶到学校把女儿接回家。到家后立刻给女儿服了感冒药,并让她卧床休息。过了两个小时,女儿开始发烧了,体温38.2℃,马上又服退烧药,喝两大杯水。半夜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感觉烧退了。11月11日早7点测体温,39.1℃。赶紧送医院。到了发热门诊,里面已经有3、4个病人在就诊,其中就有女儿临班的同学。医生听完病症叙述,接着听诊和检查,然后就开始开处方。因担心女儿患的是甲流,我向医生提议要做确诊检验。医生这才开了血检单。拿到女儿的血检报告后,医生失声说了句:啊呀。我一听就感觉问题严重了。女儿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低于正常值很多,是典型的病毒感染症状。为了尽快知道是否患了甲流,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医生开具了咽试子化验(一种检验甲流病毒的方法),告诉我化验结果要三天以后才能出来,而且这是最快的方法了。按甲流治还是按普通流感治?这是当时我面临最要紧的问题。稍作考虑,我就要求医生再增加抗甲流病毒的药物,医生在她原先开的治疗普通感冒的药方里增加了一项针对性药物–奥司他韦胶囊。

回到家后,在女儿吃完药卧床休息的空档,我就开始把所有房间用消毒水进行消毒,然后开窗通风。为了避免交叉传染,我在护理女儿的全过程都戴着口罩,喝板蓝根冲剂,餐具分开,用后高温消毒。在外地出差的太太得知女儿的病情后,准备提前赶回来,但被我劝阻了。原因很简单:甲流传染性不可小视,护理的人越少,可能被传染的人越少。

女儿始终在发烧,11月11日晚38.1℃,11月12日早39℃。一直按照剂量和时间服药,直到11月12日下午,体温才得到了控制。到了11月13日早,烧退了。这时候,医院给我打来电话,说女儿患的是甲流。得到这个迟到的通知,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如果当时不施以甲流的对症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烧退后,女儿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胃口好了,活动范围大了,也想听音乐看电视了。到了11月14日,发烧、咳嗽、流涕、全身无力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11月16日,女儿完全康复,可以返校了,我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这前后7天的甲流抗击战中,女儿痊愈,我和太太均未被传染,算是打了一场胜战。这里面有及时治疗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风险意识和应对措施。在目前甲流流行期间,宁愿把风险识别和应对的功课做足一点,也千万不要大意,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相关新闻
“南洋冰室”开幕 视后林夏薇亲临大马剪彩
享跨年优惠 排毒养颜 冬季更养生
一生中必看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一)
美容技术最新流行语:Opus Plasma等离子技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