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汐:评《暮城之光》这个杀手不太冷

——《暮城之光》爱情之外的解读

陈汐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1月25日讯】这里说的不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名片《这个杀手不太冷》,而是近来好莱坞大热青春片《暮城之光》(Twilight,下文简称《暮光》)中的男主角吸血鬼爱德华。不是吗?爱德华在山谷阳光中,向贝拉展现自己熠熠生辉的皮肤时,凄凉地说:“美丽?这是一个杀手的皮肤。”吸血鬼,在传说中,吸食人血换取永生,确实是地道的杀手。
  
可是《暮光》中的爱德华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甚至媒体报导说,有八岁的小女孩对演员罗伯特‧帕丁森说:“请咬我一口,让我也成为吸血鬼”。什么原因促成爱德华如此风靡全球?笔者个人体会,帕丁森演活了这个角色,他得原著之精髓,使这个杀手具有了人性的温度。
  
首先,爱德华和他家族中的所有成员一样,不吃人。虽然,小说中,他有过捕猎恶人的历史,但这更造就爱德华深深罪恶感,从而具有自我毁灭倾向,认为自己“失去了灵魂”。最终爱德华家族以捕食动物为生,自称为素食者。也许您觉得这有什么稀奇的,白痴也能想到,要是主人翁吃人的话,观众会多么倒胃口。美国大导演科波拉的吸血鬼大片《惊情四百年》中,那个情痴吸血鬼德古拉之所以最后没能逃脱被导演整死的结局,估计是因为德古拉维持着吸血鬼吃人的劣性。不管他有多么漫长的痴情历史,相信观众还是不能原谅他。
  
不“杀生”为人性之底线,似乎是常识,但,且慢。大陆去年的鬼怪大片《画皮》对此说“不”。周迅扮演的狐妖小唯,只是为了美容(不是为了生计),吃了很多老百姓的人心。男主人翁生为守护百姓的将军,跪在被妖精害死的原配王夫人尸体旁,对高高在上的妖精发自肺腑地说:“我爱你!”,真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导演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接着的配乐如诉如泣,歌颂之意,溢于言表,更有国内影评人写道:“这是大爱!”,人类爱上魔鬼,这种人类有多么糊涂!
  
回到《暮光》,爱德华深得我心的原因之二是,他具有抗拒诱惑的坚强意志。爱德华告诉贝拉,她的血液是九十年中他遇到的最大诱惑,就像“我的专有品牌的海洛因。”最初他几乎不能与她多呆一秒钟,深恐自己会扑将上去,吸个痛快。小说中爱德华还说,当初贝拉站在他身后时,他就控制不住转出无数个如何诱惑贝拉以捕食的主意。到爱德华和贝拉最终相爱,情越浓,置爱人于死地的诱惑越强烈。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人鬼恋,太辛苦,也真了不起。试想,人生的种种错误以及坏习惯,大多是经不起被欲望带动的诱惑,名利色气财,哪个能除外?!
  
是我联想得太远了吗?看看来自有关媒体对演员罗伯特‧帕丁森的采访,这位23岁的帅哥这样揣摩他的角色(大概意思):“我一直在想爱德华为什么会爱上贝拉,也许是这样,他发现自己能够克服这么巨大的诱惑,这是他的一种成功,所以他就试着接近一些,再近一些”,最后走进了爱情。
  
关于杀手捕猎的话题,台湾导演李安也有一“大手笔”:《色‧戒》。被色带动的情爱是不是真的爱情且不讨论,最终的结果是欢爱过后,男主人翁把女主人翁给枪毙了。正如原著小说中写道:“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人与兽无异,这样的糟粕,会入导演法眼,如此广而告之,真不解为何?当然也不只是华人导演这么做,西方现代电影中,这样颓废变态的也很多,不过大多不入主流。其实纵观电影史,感动人心的,还是遵循了普世价值观和最基本道德规范的电影。
  
再谈《暮光》,续集电影《新月》还没有来得及看,先读了小说。贝拉对爱德华的养父库伦医生感到好奇,他身为吸血鬼,却坚持做直面血液诱惑的医生,其中一段对话,感人至深。
  
贝拉问库伦,是否出于一种弥补的心态。库伦却说“我不得不确定该如何应对生活赠予我的一切。” 即便成了吸血鬼这样无法更改的事实,库伦仍然把这些视为生活的馈赠。而信仰让库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生活。“自从我出生到现在四百年来,我从来都不曾看到过任何东西使我怀疑上帝是否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存在。”他敬业行善,以期得到造物主的认同。“就人们所认为的,我们无论怎样都注定永受灵魂的惩罚,但是我希望,或许有些傻,我们能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同。”个人理解,作者笔下的“吸血鬼”是有含义的,这个标签其实暗示的是人生无可避免的苦难与不幸。是在魔性中迷失?还是用强大的意志去坚守生命最初的善良根本?
  
所以我说,这个杀手不太冷,他和他的家族,在冰冷的命运中,磨砺出生命温暖的火焰,感染了观众。使得这样一部很琼瑶很偶像的电影,在魔幻传奇的炫目包装下,有了一种深沉回味的余地。正如作者斯蒂芬妮‧梅尔所言:“它是人生的指引者,爱情只是书中的一小部分。”

相关新闻
凡妮莎-哈金斯影片《新月》中扮演狼人?
组图:《暮光之城2》罗马首映 俊男美女齐聚
组图:《暮光之城2》日本发布会 罗伯特帅气电粉丝
今日首映-- 先睹为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