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0月7日讯】诺贝尔奖(Nobel Prize)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他于1895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乐部上立下遗嘱,用其遗产中的920万美元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
诺贝尔奖分为6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
到目前为止,有10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按获奖时间排序,他们是:
1、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3、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4、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5、达赖:1935年生于青海,中国国籍,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6、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7、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8、高行健:1940年生于江西,在大陆读完中学和大学,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
9、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
10、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时年76岁。
从此表可以看出,诺贝尔奖设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多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了在自己国土上做出成绩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但是中国大陆却至今未在自己的国土上产生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除两位生于美国外,有五位生于中国民国时期的二、三十年代(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达赖),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教育。而从1949年至今,中国培养的学生中只有高行健一人,而且还是文学奖,自然科学奖一个也没有。
在今年诺贝尔奖揭晓之际,又引发中国国内新一轮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和改革的呼声。据2008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大陆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许多网民发表意见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不完善,教出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应试教育造成的。
附: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简历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一商人家庭,1943年中学毕业于江西赣州,入浙江大学后并入西南联大。46年赴芝加哥大学念博士学位,后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有短期工作,1953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做助理教授,56年29岁时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正教授,57年李政道31岁获奖时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杨振宁:生于1922年,父亲留学美国,后长期任清华大学数学教授,杨振宁1942年大学毕业于西南联大,跟吴大猷做过毕业论文,再在清华跟王竹溪做过研究生后于1944年获硕士。46至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跟有“氢弹之父”之称的特勒(EdwardTeller)获博士,后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时做的研究得1957年物理奖。
丁肇中:生于1936年,父母都是中国的教授,后在台湾念书,1956赴美,在密执安大学读完大学和研究生,62年获博士。以后欧美来回多次,再在麻省理工学院呆下。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新竹。55至59年念台湾大学,59年在台湾的清华大学做硕士论文,62至65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念博士,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后,1968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任助理教授,73年成为正教授,74年后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唯一转世灵童,1940年在拉萨举行坐床典礼,继位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1959年后离开西藏,长期流亡海外,并于1989年由于他为西藏自由作出的努力和他对非暴力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努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朱棣文:1948年出生。他的父亲也是中国留学出来的物理学家,当时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任教,朱棣文因此出生在圣路易斯市。他在罗砌斯特大学毕业后,1976年从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以后在贝尔实验室工作过,1990年起为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的教授,他的哥哥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以后留学美国,1967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博士,此后先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至今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高行健:生于1940年,中国剧作家、小说家、画家、导演,1980年代末前往欧洲,现为法国公民。200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2001年获颁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他也是个翻译家,尤着于翻译塞缪尔‧贝克特和尤金‧伊欧涅斯柯的作品。
钱永健:1952年出生在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16岁时,钱永健即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西屋科学天才奖;20岁时获哈佛大学化学和物理双学士,随后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取得生理学博士及博士后,2004年,钱永健还获得了有诺贝尔指针之称的沃尔夫奖。
高锟:1933年出生于上海,住在法租界。父亲是律师,家境富裕。1948年高锟举家移民香港,他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他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于是远赴英国就读伦敦大学理学院,开展自己的科学大道。毕业后曾任工程师及实验室研究员,并于一九六五年在伦大取得博士学位。他曾经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也是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