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谈红楼梦的哲学

宝玉是未成道的释迦牟尼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金沙休斯顿报导)近年以“红楼梦悟”一书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受休斯顿美南作协邀请,于1月17日下午两点在美南新闻大礼堂主讲红楼梦,内容为红楼梦的哲学内涵。

刘再复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红楼四书”包括《红楼梦悟》《共悟红楼》《红楼人三十种解读》以及《红楼哲学笔记》,是他目前对红学最大的贡献。他的创举是由文学、哲学、美学和心理学来探究“红楼梦”,摆脱历史、考古的框框。

他认为,“红楼梦”本身就是一场无比广阔瑰丽的大梦,是一本生命的大书。既然是梦,就只可悟证,难以实证,更难以考证。红楼梦是文学,是艺术,是美学,全书无处不美,也是一本心理学。历来的红学家多以理性的意识形态判断、取代文学的研究,虽然有王国维、鲁迅、聂绀弩、舒芜等拥抱文学的人,但无论是索隐派、考证派、新证派都忽略远离文学本身,所以才有俞平伯先生晚年“多从文学、哲学着眼”的呼唤。

蔡元培的“索隐”研究,把“红楼梦”的无限自由时空简化成一个朝代有限的时空,他反清的目的显而易见;在“红楼梦”的考证上开山劈岭的胡适竟然认为该书比不上“儒林外史”“海上花列传”和“老残游记”,是一本“未成熟”的文艺作品;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考证作者家世背景,成为20世纪红学的里程碑,却把对红楼梦的文学鉴赏和批评排除在红学之外,认为它在世界文学中是“第二等”

刘再复表示,文学三要素:想象、心灵、审美形式,“红楼梦”都是极限。太虚幻境和青埂峰都是想象中的所在;宝玉抓住黛玉要闻她身上的幽香,不知香从何处来,但她的前世是银河边的绛珠仙草,可能是草香。这些都是心灵活动。而全书中充满佛家禅宗的空和道家的无,如贾雨村(假雨村)、甄士隐(真事隐)、茫茫大士(佛家)、渺渺真人(道家),而以宝玉的出家(归于虚空)为终结。

刘再复认为“红楼梦”以禅宗为基点,没有禅宗就没有红楼梦。大观园就是用“大观”(宇宙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既是悲剧,也是荒诞剧。基本的哲学问题是:人来到世上走一回,到底为的是什么?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海格尔说,未知死,焉知生?曹雪芹则说,你一定要面对死亡。(见《好了歌》)

刘再复说,禅宗讲“无相”,“破执”,宝玉哭鸳鸯之死,却不哭贾母,宝玉对众丫鬟的敬爱,打破尊卑贵贱。他不讲佛、道、儒的理论,却在生活中的小节上处处实行,被贾政打得皮破血流,也毫无怨言。他的世界是普爱世界,是个佛光普照的世界。刘再复认为,宝玉是一个“未成道的释迦牟尼。”而另一个甄(真)宝玉是他的两位一体,一个活在空灵的世界,一个活在现实世界,追求现世名利的宝玉已经忘掉了真正的自己,贾(假)宝玉才是本体。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慕容患:道和逻辑
曲婉兰:中华哲学概念解言
吴惠林:重新拥抱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
好言一句三冬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