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国家的存亡祸福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59
【字号】    
   标签: tags:

鲁哀公问孔子说:“国家的存亡祸福,真的是由天命决定的,不单单是人为的吗?”
孔子回答道:“国家的存亡祸福,都是由执政的人自己决定的。反常的东西或现象,是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的。”

哀公说:“好,那您就讲讲这个理论的依据,难道有事实为证吗?”

孔子回答道:“在历史上,商纣王时代,在国都的城墙边,有一只小鸟生出了一只大鸟。找来了一个占卜的人请教,他说:‘凡是小东西生出个大东西,这个国家就一定能统一天下,而且这个国家会越来越昌盛。’于是,纣王骄傲自满起来,依赖卦辞中所说的小鸟的好兆头,放松了对国家的治理;对百姓和臣子,也变得极度残暴。朝中的臣子们,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发展下去,导致外面的敌人攻打过来,殷国因此而灭亡。这就是由于自己弃善从恶,违逆了天时,使得怪异带来的福,反而成了祸。

纣王的祖先殷王太戊的时代,社会道德败坏,国家法纪紊乱。因此招致反常的植物出现,在朝堂里长出桑毂,长得很快,七天就粗得要两手合抱。找来一个占卜的人请教,他说:‘桑树和谷子本来不能在朝中长到一 起,但是现在却长到了一起,这意味着国家将要灭亡。’太戊十分害怕,就转过身来,面壁修行,回想先王怎么治理朝政的正确法规,执行爱民的措施。三年以后,远方的国家,思慕殷国的道义,千里迢迢的派使者来朝觐殷国。这样的国家,多达十六个。这就是自己改恶从善,扭转原来不好的天象,转祸为福的例子。

所以说,天降灾异,地生怪兆,是上天用来警告国君的;臣子在梦中梦到有寓意的、奇怪的事,是上天用以警告臣子的。灾妖不能胜过好的国政,睡觉做梦抵不过好的德行。能够像这样,或改恶从善,或持善除恶,就是最好的治国兴国的办法,只有圣明的君王,能做到这一点。”

鲁哀公说:“您的教诲,正可以矫正我的浅俗鄙陋,难得听到您这样的教诲啊!”

(资料来源:《孔子家语》)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23/53460.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
  • 松赞干布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便在公主经过的道路上建筑一座城寨,如中原的雕楼,气魄雄伟,十分壮观。
  • 观看了神韵晚会的节目---《创世》,不禁惊奇于中华传统的历史悠久,余韵流芳。主佛驾着飞马拉的天车与众神立下誓约:随我下世,做一千年的王!
  • 中华文化出自神传,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对于现今讲究实证和考据的许多学者来讲,认识这个观点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可是即使是从常人所理解的学问的角度看,当研究深入下去时,也会发现中华文明(以汉文明为主体)与其他种族、民族的文明相比有着极大的不同。简言之,中华文明从其创始之初就是一个完善庞大的“表意符号”系统,旨在通过文字、服饰、音乐、建筑、美术等各种可以展示的形象(为了顺应现代学者的观点,姑且将这些领域都称之为“符号”吧)来揭示深奥的宇宙与人生的真理;并且归止于生命的升华,与自然宇宙的相融。随着朝代的更迭,这个系统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并且不断加入新的内容。
  • 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曾经讲过:“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就是安己;扰民者将自扰之。庸官们不明此理;贪官们则反其道而行之,造成百姓困苦不堪,当地治理混乱,最终自己也被搅扰不堪,甚至被罢官而去。古往今来,多少的教训,都阐发一个为政哲学,就是:为官者当造福一方,一定要谨防百姓破家,不可使百姓家破人亡。
  • 有一年,郑国起兵攻伐陈国,并且攻占了陈国,然后,郑国派子产向晋国奉献战利品。晋国人对郑国的使臣子产很不以为然地质问:“陈国的罪过在哪里?郑国为什么要兴兵攻打它?”
  •  周瑜始终力挺少主孙权,朝“南面称霸”的目标奋勇前行,而在国家面临曹操数十万大军的存亡之际,周瑜力排众议,一力承担对抗超级霸主曹操大军的重责大任。
  • 眼见周瑜治军冷静严谨,拿捏两国分寸,进退之间,丝毫不差,刘备内心大为惊叹,深感敬佩。
  • 在朝廷众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胜败关键。话毕,随即自荐:只需三万精兵,就足以抵抗曹军。 周瑜的一席话,令众人精神大振。当下,孙权心意遂定,正式拍板连蜀抗曹。刘备与孙权顺利结盟,决定共同携手打一场以寡击众的世纪之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