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乱世守心性,仁义值千金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81
【字号】    
   标签: tags: , ,

宋末元初,有位大学问家名叫许衡(1209–1281),字仲平,号鲁斋。一生以维护儒家学说、承传民族美德为己任。有《鲁斋遗书》传世。

现撷取数事,简介如下:

苦学成才,品德高尚

许衡家住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家境贫寒,世代务农。他吃糠咽菜,坚持求学。七岁时,曾问老师:“人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是为考中科举。”他想了一会儿说:“不应该仅此而已吧?”老师听了十分惊奇。

许衡渐渐长大,无钱买书,就登门向有学问的人去求教,用借书、抄书、读书的方法,获得了许多学识。有一天在集市上,见一位算命先生的桌上,放有一本《书经 集解》,就坐在地上,看得入了迷。算命先生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借书给他带回家抄写。如此这般,他白天劳动,夜晚抄书读书,终于成了一位大学问家。元世祖为亲王时,任命许衡为京兆提学,在关中办理学校。后来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之职。他曾向元世祖建议:为政必须遵循先王之道,必须讲义理,因为道理是事物的“所以然”和“所当然”;不可违背了传统的美德。

在动乱之际,更要守心性

许衡在青年时代,读书能联系自己,对照自己,认为圣贤之言,首先是用以律己,然后才是教人;不可颠倒。

他用圣贤之理,指导自己的言行,无论说话做事,都考虑是否合乎道义。有个大暑天,他与几个青年一起逃难,一天一夜无吃无喝,嗓子干得冒烟。忽见路边有一株结了许多梨子的树。那些逃难的人们,争先恐后的都去摘梨吃。只有他一个人坐在树下看书,就像不知树上有梨子一样。

有个同伴对他讲:“这树上的梨子刚熟,清香可口,非常解渴。你怎么不去摘了吃呀?”许衡回答:“这不是我家的梨树,怎么可以摘来吃呢?我不吃。”同伴劝他:“现在兵荒马乱的,人们死的死,逃的逃,这树是没有主人了。不用担心,快去吃吧。”许衡回答说:“即使梨树无主,我心不能无主;仁义即是我心之主。”他坚守“非己勿取,非义勿取”的操守,始终没有去摘梨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许衡的学识与道德日增,许多人都对他由衷的尊敬起来。沁阳县附近有一位秀才,备了礼物,登门去拜访他。许衡见到他送来礼物,心中不悦,向他施礼后讲:“我有何德能,敢劳先生大驾?先生不嫌我愚昧,能光临寒舍,我非常欢迎。但我不收受不合礼义的财物,不愿改变我做人的志向。请别见怪!”秀才听了这些话,很受感动,说道:“许兄果然品德高尚,为人严谨,今日初次见面,使我受益非浅。”

此后,拜访求教于他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在中年以后,干脆从事讲学,以期有益于世。他讲学的内容很广博:经、传、子、史、礼、乐、星历、兵刑、食货、水利等,样样都讲。他所知甚广,传德授知,教书育人,深受生员的喜爱。并且对学生不分贫富,一视同仁。

一个下雪天,有位学生冒着大风雪前来求教。许衡见他冻得发抖,就把自己身上的棉袄脱给他穿,关切的问道:“为何只穿单衣出门?”对方讲:“家母患病,我当掉棉衣,换药了。”许衡立即取出两贯铜钱,送给他以赎回棉衣。对方知道他并不富足,推辞不要。许衡说:“我助你克服眼前困难,并不影响到我的生计。况且古人讲得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我历来认为:收入能满足基本生活即可,多余财钱应济困助人。这比留下钱来自己享受,更有意义。”他把钱硬塞给了那位贫寒的学生。

元世祖时,朝廷内外都知道许衡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在继承与传扬民族文化和美德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在许衡去世后,被谥号为“文正”,以资嘉奖。

正是:
严于自律,
品行高尚;
弘传美德,
万众钦仰!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6/9/53262.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第三天清早,晨曦初露,曙光乍现,小沙弥急急起床会同老师父一块儿沿线找去。找到一处草丛间,线就没了踪影。他们取来铁铲按址小心翼翼的挖去,果然...
  • 有一次齐景公请他的部下来赴宴会。酒后他在一起比射箭比武,齐景公拿起弓来,一箭射去没射中,他的部下却一齐喝采道:“好呀,射得好呀!”
  • 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在一座桥上停下车子,观看眼前正在出现的一幕非常惊险奇特的景象:
    有一匹巨大的瀑布,高达三十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周制以八尺为一仞),下面翻腾着回旋的水流,长达九十里。鱼鳖不敢从这里过去,鳄鱼不敢在这里停留。
  • 包拯,又被称为“包青天”,以其刚正不阿,清廉公正的为官风格被传扬了千年。他在民间与关羽并称为“文武二圣”,其在乡村草野的地位能与孔子在庙堂大殿上的地位相媲美。
  • 赵抃平素生活清幽简朴,公务之余不是读书吟诗, 就是焚香弹琴, 或是观鹤起舞,十分自得其乐。连他的白鹤也一样“高洁清廉”,从来不会啄食官塘里的鱼虾,也不吃别人的喂食。神宗时,赵抃从四川被召回京城,仍旧只带着一琴一鹤。当时皇帝都不由得向大臣们赞叹他的高洁品质。
  • 清代献县有一个官员,姓王,简称王官。此人能说会道,工于刀笔,常用文字陷人于罪。又善用心机,聚敛财富。但他每贪得一笔赃款后,就会遇到一件意外的事,耗去他相应的钱财。
  • 乌程县有个老彭,妻子有病,儿子年幼,全家就靠他一个人卖丝度日,生活比较困难。有一天,他抱着一捆丝,去收购店卖丝。由于价钱没有谈妥,就把一捆丝放在柜台上,用手比划着他劳作的艰难,请店主同情照顾他这件生意。
  • 百千年来,都在说知音,谈知音,又有多少人品得知音的滋味!
    俞伯牙,春秋时晋大夫,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 拆字又称测字或相字。谈起这门学问,大多数人都把它和一般算命、看相及卜卦等敛财糊口的江湖之术相提并论。其实仓颉造字,不论是象形、会意或形声等等,无不有所依据,从而使中国文字别具一格,独步世界。就以诗词、联语、妙对、灯谜以及测字来说,哪一国、哪一种的文字能做到这一点?
  • 林则徐,字少穆,是清朝禁止鸦片,在虎门销烟的著名人士。他在一篇文章中讲:他的一位朋友姓屠,是钱塘人,曾任太守,后被贬为袁州九江县官。他在辛巳年的秋天,得了重病,医生又开错了药,几乎死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