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雍正(系列之二)

自号圆明居士
小童子
font print 人气: 35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真人出雍州,鹡鸰原上使人愁。须知深刻非常法,白虎嗟逢一岁周。——唐朝高僧黄檗

现在的历史工作者多认为,包括女真族祖先的传说以及乾隆为文殊菩萨应化的这些说法,都是为了遂行政治目的,使统治者成为人王与法王。因为抱持着这样的历史 观点,加上现代人宗教信仰淡薄,或根本是个无神论者与怀疑论者,于是便带着有色的眼镜过滤掉历史人物与信仰有关的这一部分。但拿掉敬天信神的这个部分,割裂辨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帝王,岂能获得全貌?

这种史观下的历史结论,只会剩下建筑遗迹、帝王陵、工艺发展……就好像拍一部历史剧,那些历史上原本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血有泪的人们,变得干涸、冷硬、浅薄。

为了给剧情加料,现代编剧经常凭空弄出一些为情所困、陷于情欲之中的桥段。但是拿掉古人安身立命之精髓,替代以激烈的现代情欲戏、勾心斗角的权力争夺,只是使历史的真貌更加模糊不清。这几年来中共官方支持的几部大型电影,从《秦颂》、《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全都是这样的结构。看的人越多,认不清中 国人祖先的人就越多,还以为古人就是这样的。至于被猛拍炒烂了的清宫历史剧,有只知谈情说爱的“古人”,还有只知斗争的“古人”,就是没有活在信仰中,讲究“以天合天”的古人。

这些由中共批准出品甚至由中共直接出资拍摄的戏剧,实在误人太深。这种影片充其量只是当今中国现况以及拍片者自己的世界观的投射,而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真貌。只不过导演让现代人穿上古装,硬是假托古人来演绎当今的荒诞。

想要换个角度来看雍正帝,首先要把坊间常见的历史书籍里缺漏的,例如关于雍正帝与佛教的关系把它补充回来,然后抹去成见,逐一印证雍正帝的重大施政。

圆明居士──清世宗雍正

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皇帝,雍正帝是第三位,在位期间为一七二三年~一七三五年,共计十三年。雍正帝全名为“爱新觉罗.胤禛”。生于康熙十 七年十月三十日(西元一六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排行皇四子,庶出,但由康熙帝的皇后亲自扶养成人。“胤”字是康熙帝的诸子共用的排辈字(雍正即位后,诸 兄弟讳,改序“允”字)。康熙帝为皇子们赐名都取“示”字旁,有赐福的含意。“禛”字在《说文解字》中则意为“以真受福”。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圆明 园”,被八国联军焚毁掠夺的那个旷古绝今的名园,就是康熙帝赐予皇四子胤禛的园邸。“圆明”二字也是康熙帝赐予他的,意谓“圆而入神,明而普照”,是君子 自修也是帝王治国的极高境界。之后胤禛便以此二字自号为“圆明居士”,又号“破尘居士”。


圆明园。(新纪元)

承先启后

康熙盛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康熙后期因为太子(嫡长子,排行二皇子)行迳荒诞,一度废储。重立之后又二度废储,之后就没有再改立太子。因为太子之 位空悬,使得有意争位的皇子为夺取皇位而分党结派,其中又以八皇子活动最积极。雍正帝反而相对沉潜,与僧侣结交往来。后来人们对于帝位的归属有诸多的揣测,但是从康熙晚年,将一向由他亲力亲为的祭孔工作交给胤禛代行来看,康熙帝最后选择由他继位是有迹可循的。由皇后扶养长大的胤禛,自少年时期就跟在父皇身边办事,行政经验丰富而且深知吏治。他在诸皇子中较为年长成熟,性格严谨铁面无私。宽厚的康熙帝选择胤禛继位,符合“宽则济之以严”的治国之道。事实证 明,雍正帝夹在二个各在位六十年的康熙与乾隆盛世之间,短短十三年的执政,却负起了承先启后的重担,在他的任内,不但吏治革新、党争平息,同时还弭平亏 空、充实国库。康熙帝将皇位传给四皇子胤禛时,清朝国库储银仅余八百万两。到了雍正六年,在不加税的情况下,国库的水位却高达四千多万两。雍正中期打了西 北大仗,最后留给乾隆的还有二千多万两库银,而且吏治改革,府库继续充实,很快又攀升到五千多万两!而雍正帝留下的清明吏治与丰实的国库,两者就是乾隆可 以当个附庸风雅的“十全老人”还能够打造另一个六十年盛世的资本。

关于雍正的预言

唐朝高僧黄檗作了十四首《禅师诗》,对明朝灭亡、清朝各代、八年抗战、国共内战、国民党退守台湾等事件都进行了准确的预测。本文最前面所引的就是其中的第三首诗──针对雍正帝的预言。

第一句“有一真人出雍州”预言了雍正帝的即位,此句指出胤禛的名字以及后来的年号,但也可以解为这位皇帝是已开悟之人(真人)。

第二句“鹡鸰原上使人愁”。鹡鸰──《诗经》朱公迁疏义云:“鹡鸰,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汉‧毛亨传:“脊令,雝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 舍耳。急难,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难。”意思是说:(1)兄弟相救于急难之中;(2)兄弟的问题,使雍正哀愁。对雍正帝急难扶持的兄弟是十三皇弟允祥,雍正朝 的几项重大朝政都是允祥一手推动,但雍正八年允祥早逝,使雍正帝哀痛不已。

第三句“须知深刻非常法”是说:要知道雍正的施政、所留下来的法,都有非常深刻的意涵。

第四句“白虎嗟逢一岁周”则是说:可惜雍正在位只有虎年一轮。(一七二二虎年,再加一轮十二年,正好在位十三年。)(待续)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49期【历史新观】栏目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现实生活里,探究神秘不仅是心理保健的目标,也是心灵之旅的目的地。——爱因斯坦
  •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这首诗呈现了一个殊胜浩瀚的场面──佛菩萨乘愿而来,为了度人而甘冒大险、承担大业,进入六道中轮回……从清凉月、毕竟空的境界,进到这浊世之中……浩荡的慈悲与勇气,无以名之!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古代帝王称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来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说是人间掌握了权力之人用来树立自己地位的“说词”吗?还是真有天命并以“吉兆”加持示现呢?
  • 东汉光武帝刘秀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他身长七尺三寸,仪表堂堂,美眉须,鼻梁高挺鼻准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隐隐隆起的日角,显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简朴勤勉,喜爱耕稼农事,对家人重情重义,从来没有想过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这样一个勤朴宽厚温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样当上中兴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师回朝,唐高祖为儿子举行庆功宴。喝到酒酣之处,本是喜庆的场面,高祖的脸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云。
  • 齐王逃回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第一时间得知了刘武周进犯的实力,误以为唐军不敌武周大军,于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联合助剿吕崇茂,同时发出一道敕令,命关中守将,严行堵御,所有河东一带,暂行弃置。
  • 隋朝末年,刘武周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定国号大汉,是大唐的一大劲敌。刘武周为与大唐争雄,屡次进攻幷州。齐王李元吉作战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便给齐王添了一个行军总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练达的裴寂,能帮着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败涂地,反而使唐军失去了晋州以北的全部城镇。
  • 说唐高祖即已定都长安,但天下还未一统,群雄割据地方。李渊称帝,传檄天下。长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标。陇西薛举想趁着李渊帝位还没坐稳,就趁机出兵,攻打长安。薛举雄踞陇西,拥兵十几万,声势颇为强盛,是李唐的一大劲敌。
  • 李世民与平阳公主率领的大军集结,两下会师,共计二十多万兵将。李世民治军严明,大军虽众,但行军时队伍并不凌乱,整齐画一,军容气象自带威仪。凡经炀帝行宫园苑,悉数罢免守官,并释放宫女回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