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邓三才、陈燕威综合编译报导)国际糖尿病联盟表示,全球有两亿四千六百万糖尿病患者,每年有380万人死亡,相当于每十秒就有一人死亡,同时增加两起新病例。此外,多个国家相继发布警讯:占糖尿病患95%且好发于成人的第二型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减肥一直是全球健康防治的重点,然后究竟是哪些症结使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减反升?其中正本清源之道又为何?
警讯:第二型糖尿病患呈年轻化:
根据目前的分类,糖尿病分为两型:
第一型系由于胰脏生产胰岛素的细胞遭到免疫系统破坏,无法分泌或分泌很少的胰岛素。通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第二型则因体内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虽然胰岛素分泌正常,却功能失调。好发在40岁以后,亦称成人型糖尿病。而大多数这类病患都过重或肥胖。
在追踪近300位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孩童后,德州糖尿病研究中心小儿科医师林奇(Jane Lynch)表示,有些病患年龄才七岁,更有甚者,有些孩童还出现混合型的双重糖尿病,在90年代早期这是前所未见的。同样地,在台湾针对糖尿病大规模研究结果发现,第二型病童是第一型的六倍,约有一万人,尤其以13-15岁的风险最高。
肥胖是罪魁祸首
台湾糖尿病医学会理事长庄立民指出,糖尿病患年轻化趋势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胖宝宝具糖尿病致病因子比起体重正常的孩子足足多出二十倍。
青少年肥胖问题不仅是全球性问题,而且日益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2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肥胖或过重。另据估计,全世界5-17岁的学龄儿童有10%是过重或肥胖,而且情况是每下愈况。
以美国为例,6-18岁儿童与青少年的肥胖比率从1970年代的15%上升至1990年代的25%。台湾台大内科部医师江怡德表示,近二十年来,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症从5%增加到18-20%。直线上升的青少年肥胖问题不单是已开发国家的隐忧,开发中国家也不例外。在中国,一项观察都市儿童过重与肥胖的研究发现,1991年占8%,而6年后已远远超过12%;巴西6-18岁的比例则从1970年代中期的4%增至1997年的13%以上。
孩童患者药物治疗的阴郁未来
II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孩童是未知领域:林奇强调,目前医生熟悉于治疗第一型糖尿病孩童,但对第二型病童的治疗则属未知。
当前被认可的儿童处方只有胰岛素和药物metformin。但是使用胰岛素做第一线治疗,可能导致已经过重的孩子体重更为增加;而只用metformin通常是不够的。
美国国家研究计划支持的糖尿病协会正进行青少年及青年第二型糖尿病治疗选项(Treatment Options for Type 2 Diabet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th, TODAY)的研究。他们对参与计划的孩童施予metformin和Avandia。Avandia可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且能维持胰脏制造胰岛素的功能。
然而根据美国FDA去年的药物警告公告,FiercePharma公司所列出的10大警告药物中,糖尿病药物就占有三个;Avandia因会引起心衰竭、心肌梗塞而名列黑框警告。TODAY的研究正高度观察病童身上是否也会引起这类并发症。
林奇预测,这些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孩童到青少年晚期,将面临上一代直到中年才会发生的健康问题。好比说:十七岁时肾脏功能就持续下降;十八岁得服用控制高血压的多种药物或一堆成人病用药。
他忧心忡忡地说,这些成人用药用于儿童身上是否安全,它仍是个尚未完成的研究,这是一条巨大且可怕的学习曲线。
减肥药有引发自杀风险:谈到过重或肥胖,不少人服用减肥药解决问题。如同糖尿病用药一样,减肥药品同样有引发副作用,甚至是自杀的风险。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部门波斯纳(Kelly Posner)分析药物临床试验后发现,欧洲制药业龙头–法国的赛诺菲圣德拉堡-安万特(Sanofi-Aventis)生产的减肥药利莫那班(Rimonabant)引发病人自杀意图的危险性增加一倍。而美国药厂巨擘默克(Merck)的减肥药taranabant也于上月底被发现会引起类似的问题。
预防控制II型糖尿病之症结和解套
过胖的隐忧:就个人健康而言,除了糖尿病,肥胖还会引发高血压、中风、肾脏病和癌症等诸多疾病。以目前趋势发展下去,专家担心青少年肥胖问题很可能拖垮国家的健康照护体系,甚至阻碍经济发展。
过胖问题是各国健康防治的主要课题。医师表示,糖尿病患最终都会引起并发症,服用药物只是延缓出现并发症的时间。鉴于药物治疗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许多专家学者检视其中的症结点,提到如何对症下药才能正本清源。
过胖和糖尿病的症结点:过胖问题产生主要系由于(1)饮食习惯的改变和(2)生活型态的改变。
★饮食习惯的改变:世面上充斥的高脂、高糖、加工或垃圾食物成为儿童常吃的餐点类型。《细胞新陈代谢期刊》的报导指出,人体的生理时钟与新陈代谢是个联合运作体系。高脂食物会扰乱人体生理时钟,引发一连串反应影响新陈代谢的许多功能,进而加速形成糖尿病与肥胖。
★生活型态的改变:现代小孩花费在电视、电脑和游戏机的时间日益增加,运动量相对锐减。孩童吃进过多高脂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未能消耗掉不必要的热量,过剩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事实上,这些现象肇因于轰炸式商业广告和食品添加物所带来负面效应。
研究媒体传播学的台湾大学张锦华教授进一步分析,电视上各类新奇美食粉墨登场,不断刺激人的美味神经,让无助的观众摆脱不了诱惑。不少食品加工厂为了多赚钱,在食品中加入刺激食欲和促进上瘾的各类添加剂。
根据泰晤士报,澳洲的研究发现,有些饮料的咖啡因含量非常高,儿童只要喝 500 毫升,就足以上瘾。也有研究指出,近年来市面上无酒精饮料含咖啡因的情形已超过一半,尤其是可乐,它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此外,四处林立的各类速食店所用的食用油,几乎全部是比天然植物油成本低的人工合成的氢化植物油,许多肥胖患者都是这类油炸品的受害者。
为人父母的迷思和扮演角色︰位纽约的蒙特非尔医疗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筹划美国最大型校园健康计划,其中小儿科医师里奥(John Leo)强调,许多家长未能意识到自己的小孩过重或糖尿病会引发诸多危险疾病。该计划除了筛检与治疗糖尿病以及教导体重控制,真正的重点是教育学生和家长,让其了解糖尿病会引起心脏血管疾病风险之代谢症候群的危险因子。
在台湾,传统的养育观认为因成长需要,尽可能让孩童摄入营养,胖了点也没关系,长大后自然会瘦下来。 然而最新科学发现,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肥胖儿童长大后瘦不到哪里去,他们成年后早逝的比率比普通人大一倍。
临床试验证明饮食和运动对该病的控制是有效的。林奇(Lynch)说,饮食和运动需要密集的卫教并加大力度来改变孩童的行为。大家显然低估了心理层面和营养护理支持的重要性,以致孩子的健康无法上轨道。
专家指出,孩童期是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关键时刻,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观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
过胖问题的解套之道:中央社报导,台湾开业减肥专科杨名权医师引述国外研究指出,病患体重若能减轻5%就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10%以上,很多人便开始减药或停药。他强调,肥胖性糖尿病患必须懂得控制体重,才可长保健康。
如何控制体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持之以恒的运动是对“症”下药的两大环节。
★多数家庭性肥胖问题在于父母多食、贪食的不良习惯影响子女,是而容易肥胖。
★进食频次减少。动物实验证明,少餐多吃促使肠道对糖、脂肪吸收加速,糖合成增加因而促成肥胖。
★用餐速度过快易肥胖。人开始吃饭后血糖逐步上升,达到峰值反馈到大脑,给人满腹感,前后约需30分钟。日本研究证实:仔细咀嚼延长用餐时间,食用少量食物就能获得满腹感,进食量减少便能防止肥胖。
★儿童成长需要的是营养均衡的健康食品。避免让他们食用具有刺激性、过于油腻、太甜、太咸、高热、高脂或加工食品。同时要培养他们不挑食习惯,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素。
★避免让肥胖性糖尿病患吃白面包、白饭等精致淀粉类食物,改以全麦、杂粮类低糖淀粉取代,并多吃青菜水果。
★筹划美国最大型校园健康计划位纽约的蒙特非尔医疗中心,它为学生提供的医疗照护就包含着散步计划。近期科学日报(ScienceDaily)报导,6-12岁儿童若要有效控制体重,建议女孩每日步行12,000步,男孩15,000步。
★有效监督孩童从事健康的嗜好和运动,并且持之以恒。避免他们沉迷于电视、电脑或游戏机,久坐不起。
现代生活带给我们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与便利,然而在我们过度享受的同时,致命的疾病也伴随而来。即便人们懂得过胖问题的严重性,面对现代轰炸式商业广告却也抵挡摆脱不了诱惑。针对肥胖问题,美国生化专家朱月明提到了中国古人的养生之道。古人讲清心寡欲,就在提醒每个人从内心对自我要求和约束做起,才不容易迷失在物质洪流中,最后赔上自己的健康。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