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人

font print 人气: 4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29日讯】自从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国人对中医的非议时常风生水起,现在亦是如此。本人聊以拙文,为祖国的中医学挺一挺。也许是引众人一笑,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我非医家,但对医学上的某些问题颇感兴趣。

例如,在中国古代医学中,解剖学比之西方是有很大差距的。然而,中国古代的许多医学高手在对人体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血脉等方面的熟悉程度,较之西方的医学家好像毫不逊色,特别是在经络、穴位方面的造诣,那更是西方医学家望尘莫及的。哪怕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西方医学家对于人体上那些能够通过刺或灸治病的穴位,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因此,我常常想,中国古代的那些医学先贤们是怎么发现并了解那些神秘的穴位的呢?

不久前,我在看《药圣李时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医学先贤们一是得到先师的口传心授,二是自己长期实践,三是有些人练出了能够内视的特异功能。

李时珍就是一位练出内视特异功能的人!

李时珍从青年时代起,就坚持练习吐纳、导引之术,后来在武昌蛇山观音阁与一位高僧切磋内功之法。他还按照唐代孙思邈介绍的方法长期坚持练习,终于练成了反观内视的特异功能。有这种特异功能的人能够把自己的五脏六腑、经脉穴位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血液的流向、载有生命活体的元气的运行情况。因此,对生命元气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关节点——穴位,他当然掌握得非常清楚。

西方医学家没有这种特异功能,他们了解人体内部构造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众所周知,他们解剖的标本绝大多数都是尸体而非活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要发现血液的流向、神经的活动、元气的运动等方面的规律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他们就更看不到神秘的穴位了。打个比方说,他们就好像将电源切断后再去观察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传导一样,肯定是一无所获。

由此看来,中医在外国人甚至现在不少的中国人看来,永远都是一个谜,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他们看来永远是一座云遮雾绕且广大无边的金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药“三七”即是医治跌打损伤的“云南白药”中主要成分,被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为“金不换”。清朝前期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说过:“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北参南七”,皆属中药名贵药材。
  •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治疗中风的方子去风丹的由来。
  • 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治疗中风的方子去风丹的由来。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糖、气血亏虚”等疾病。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养肝防癌功能尤为突出。“一日吃仨枣,红颜不显老”。
  • 何首乌是固精补肾、养发乌发的最佳中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何首乌,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乌髭须,为滋补良药。”古人把何首乌作为乌须黑发补肾的圣药推崇备至。晋代陶弘景认为何首乌“和魂而练魄,利窍而益肌,厚赐而开心,调营而理丑,上品仙药也”。
  • 在现代社会,有些人会认为算命先生能算准别人,却算不准自己。其实在中国古代,能算准自己命运,甚至离世之期的高人、术士比比皆是。因天机不可泄,有时是不便说与外人听的。
  • 在现代社会,已有医学研究者表示,“人体的每一系统、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杰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认为,人的身体“不只是化合物组成”,“而是上帝别出心裁的创造”。
  • 在中国古代,一些修佛、修道的世外高人能制作出功能显着或疗效神奇的药丸。这与他们掌握的秘术,尤其是修炼出的神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世间云游时,若遇到具足慧根或颇有悟性的人,他们就会拿出这样的药丸,目的是让人能有所了悟,从而促成修炼的机缘,踏上返本归真之路。
  • 中国古代的针灸术源远流长,尤其是针术,更有出神入化的功效。据史料记载,中医鼻祖神农氏曾“尝草制砭”“尝百药而制九针”。在中医大家的必读书目《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九针”的样式和用法。将细针缓慢地扎入身体就能治病,这种异乎寻常的诊疗方式也证明了人体中用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穴位是真实存在的。
  • 古代中医有许多诊疗方法都极为神妙,而其中的太素脉就堪称一绝。说起太素脉,有人认为是脉术,也有人说是相术。因为它与一般的脉术不同,不但能诊断病情,还能预测人的贫富贵贱、祸福夭寿。据史料记载,太素脉始于唐,兴于宋,而流传于后世的则是明代“青城山神仙张名太素者”所着的《太素脉决》(后为《订正太素脉秘诀》)一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