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1月18日报导】(中央社台北18日电)中国大陆接连爆发毒奶粉、毒奶精、毒鸡蛋等与三聚氰胺有关的“黑心食品”风暴,然而因为获利庞大,竟有不肖商人改以成本更低的三聚氰胺废渣提炼成蛋白精添加剂,利润因此暴涨数十倍。
上海“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从三鹿毒奶粉事件涉及的河北,到毒鸡蛋事件涉及的山东,再到这次被查出鱼饲料中含三聚氰胺的福建,短短数月,三聚氰胺风暴已经席卷大半个中国。
报导说,这仅是三聚氰胺成为非法食物添加剂近10年来问题的集中爆发。三聚氰胺背后牵扯的庞大利益,与生产商、化工贸易商、蛋白饲料供应商、饲料厂息息相关。
福建三明一位大型三聚氰胺生产商说,三聚氰胺的正常报价在每吨人民币1万2000元,而三聚氰胺废渣只能卖到每吨350到700元,价格低很多,但是蛋白含量有20%到30%,两者相去不远。
这间工厂一天能生产七到八吨的三聚氰胺废渣,换言之,仅仅该工厂一年就生产出近3000吨三聚氰胺废渣。
中国大陆某大型化工厂负责人说,目前三聚氰胺废渣年产量超过5万公吨,主要流向饲料原料行业,或是落到贸易商手中,经过“加工”,变成食品添加剂“蛋白精”。
福建知情人士说,三聚氰胺废渣其实不需经过任何生产加工,也不需添加任何成分,唯一“加工”流程就是“分装”,然后改换成“××生物蛋白精”的名字,就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各饲料厂的生产厂区。
报导引述一间蛋白饲料公司负责人说,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饲料厂就能多赚人民币50到55元,“不加蛋白精,饲料厂还不愿意购买呢。”
业内人士推估,一公吨饲料增加三个百分点的蛋白质含量,约需添加10公斤三聚氰胺废渣,折合成本价是三到七元,而饲料的售价因此提高约150元,这样数十倍的暴利正是不肖厂家掺假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