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1月24日讯】思想方法上有一条“诉诸权威的谬误”,最常见的就是广告运用:以并非是产品专业的名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人们因为相信名人的权威,因而相信其所代言的产品是好的;但是名人与产品的专业知识二者之间却是不相关的,因此犯了推论上的致命谬误。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前台湾中研院长李远哲在2000年时,因为陈水扁站台,提出“向上提升?抑或向下沈沦?”有力地帮助民进党赢得总统大选。当时即有学术界人士,反对地位崇隆的中研院院长作政治表态,即唯恐一旦“押宝”错误,可能要赔上学术界清誉,殊不值得。
结果不幸言中,陈水扁执政这八年来,未见向上提升,只见向下沈沦,李远哲甚至因而公开要求陈水扁辞职下台。那么这次2008总统选举,原本预期李远哲这回应会学到教训,不会轻易表态,结果却出乎意料,李远哲上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的专访时说,他也承认陈水扁有个人缺点,是一个不理想的总统。但如果国民党赢得立委选举后,又在总统大选再度获胜,台湾政治就会陷入不平衡的“危险状态”。消息传来,连李远哲的友人都为他捏一把冷汗。
因为作为社会清流的院士级学术界人物,可以议论时事,却不宜在政党间选边靠,才能维持超然的清流角色,站稳针砭时事的公正立场。拿学术清誉作政治消费,殊为不智。但话既已说出,就必须接受公评。如果我们针对李远哲这条假说式的论述进行思想检验,马上就会发现李远哲的观点禁不起分析。
因为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的设计,从来不把政党同时取得行政权与立法权列为危险状态。破除这种谬误式论述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经验举证。论者也纷纷指出,行政与立法权同时为执政党所取得,本身彰显的就是内阁制精神,所以美、法等民主国家,总统都希望其政党是国会的多数党,但没有一个民主国家,规定政党不能绝对多数,或是行政权与立法权不能同属一个党。
相反地,当国会为执政党绝对多数时,这本身代表的就是人民的选择与意志,同时使“责任政治”更加明确,也避免了各党不过半所带来的“搓汤圆式的分赃政治”的弊病。所以李远哲的观点,就只能是危言耸听的选举语言。这对知识界领袖而言,就是非常不恰当的发言。
并且台湾在目前的政治氛围下,国民党拥有国会绝对多数,也缺乏能够为所欲为的环境。即使马英九在2008当选总统,如果表现不佳,呈现权力的傲慢,不用等到2012年,就会在2010年的县市长选举中被人民以选票唾弃。
从民主政治的理性诉求而言,选举诉诸于激情与悲情,是谬误的,但却是有效的。因为人不仅是理性的动物,同时也是感性与具有本能的动物。但台湾人民这些年来,已深切体会到选错人的苦果,最后还得自己吞下去!慢慢地人民也就能从诉诸各种谬误的选举语言、花招与手段中挣脱出来,从而得到免疫的能力。
人们因为相信李远哲获得诺贝尔奖的权威,因而相信其所推荐的政治侯选人,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终于发现到原来自己犯了思想方法上“诉诸权威的谬误”,这对台湾人民在思想训练上而言,当然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不论如何,台湾人民一直在尝试错误与反省修正中,稳健地走出一条康庄的民主大道。诺贝尔奖得主的政治表态,其影响相形之下已大幅降低;人民自身的主体性思考,才是选举抉择的重要依据。(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