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埔 国际湿地‧水鸟天堂(上)

黄俊贤撰文/摄影

人气 10
标签: , ,

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8期【自然生态】栏目

国际级自然保护区

在寸土寸金、地少人众、经济高度发展的香港,却有一块占地广达三百八十公顷的国际级湿地——米埔自然保护区。米埔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界西北端与中国深圳仅仅隔河相望,过去因偏远敏感的地理位置而避免了过度的开发。没有大量人为干扰的米埔,数十年来成为了候鸟的天堂。

一九七六年香港政府宣布米埔是“具有特别科学价值的地区”并划为禁猎区。一九七八年起限量控制香港居民进入该区域,往后廿年有计划的让居民迁出。一九八○年开始买回保护区内基围土地所有权,一九八四年交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管理(World Wild Fund for Nature Hong Kong,简称WWF HK),推行环境教育及保护工作。一九九五年米埔及后海湾内湾共一千五百公顷的湿地根据〈拉姆萨尔公约〉正式列为国际重要保护湿地。


米埔自然保护区地图。

米埔保护区内的红树林。

米埔保护区是国际重要保护湿地。

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由廿四个基围(养虾塘)组成,基围内的虾苗来自后海湾,被海水冲入基围后,便靠区内逾一百公顷的红树林落叶碎屑维生。过去渔民在初冬收虾期结束后,会将基围完全放干,以便捞捕塘内的鱼类。基围放干后,残存的浅水塘区总吸引为数众多的鸟类前往觅食和停栖。


基围是构成米埔保护区的重心。

基围觅食盛况。

由于这种传统管理基围的方式有利于米埔的生态循环,保护区仍继续于冬季十月至隔年三月,采取一个月放干一池的方式轮流放干所有基围。科学管控基围水位,依鸟类觅食区域不同,提供不同水位的食物要求。此外,即时、定量清除区内植物以保证野生动物的食物供应、巢位需求等措施,建立了相当完备的管理体系。

保护区外围环绕着三米高的边境铁网,穿过一○七号闸门方能前往后海湾观赏另一块野鸟栖息重地——后海湾内湾广大的潮间带泥滩地、红树林与芦苇丛。科学考察和环境教育情况下,才能踏着长达一千五百米依潮汐涨落而不至伤害湿地环境的浮桥进入。


白鹭之斗。

虽然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米埔保护区却没有强势的发展生态旅游,坚持生态教育与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依环境承载量,一年只开放四万人参观。前往需事先向WWF HK提出申请,抵达后,至米埔访客中心登记,并领取“进入自然保护区准许证”,随后至保护区入口的渔护署自然护理员办事处,检查许可证,始能进入保护区范围。保护区内禁止车辆进入,民众一律徒步进入事先规划好的游客路径,前往教育中心,团体还可先预约由解说员带领参观基围与后海湾内的红树林与动植物。


学生在教育中心观赏外围鸟类。

候鸟天堂 濒危鸟种多

安适的栖息环境与充足的食源让这里成为东亚至澳洲最重要的候鸟中继站与越冬地,南迁北往的鸟类共记录了超过六万只,种类多达三百四十种,其中全球百分之一以上的黑嘴鸥、小青足鹬、白、彩、斑嘴鹈鹕等廿三种是全球濒危鸟种。这里的观察重点有以下几类:

翠鸟

羽色鲜艳、动作敏捷的翠鸟是观察的重点之一,总是在水岸边捕鱼维生,所以港人称呼其为“鱼郎”。这里易见的有四种鱼郎:斑点鱼郎(斑鱼狗)是WWF HK米埔计划的标志、白胸鱼郎(白胸翡翠)、黑头鱼郎(黑头翡翠),以及最常见的钓鱼郎(普通翠鸟)。

鹭鸶

保护区内廿四个基围因地形、水深、植被塑造不同,大体上营造了四个别具特色的鸟类栖息地。编号一至七基围,周围高树不多,在基围中心栽植大面积的芦苇、红树林,基围内的浅水域及土堤上,广泛分布着大白鹭、苍鹭、紫鹭、夜鹭、小白鹭、池鹭以及黑面琵鹭等鹭科鸟类。米埔是全球第二大黑面琵鹭越冬地,数量达三百五十九只(2006/12/5),占全球总数四分之一。栖息在这里的鸟类已经习惯保护区内人员的进出,只要进入基围旁的赏鸟屋或安静的在路旁,不用伪装,就可以在约三十至五十米左右的近距离观赏到。

今年香港观鸟会更发现一只全球首批被套上脚环的黑面琵鹭,是至今已知最年长的同类,有十年四个月大。这次的旅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韩国系放的K47以及台湾的T39。全球一千六百只中约一百只的黑面琵鹭被系上脚环,做研究迁徙路线及年龄科学研究用,脚环一脚为色环,另一脚为号码环。每个国家都有代表的编号与色彩。

在这里,世界珍稀的黑面琵鹭显而易见。  


编号T39的黑面琵鹭。

黑面琵鹭。

黑面琵鹭。

黑面琵鹭。

鸬鹚

在七号基围深水区,每逢礼拜二、五皆会购置总重量达六十公斤的吴郭鱼,于清晨七点倒入池中,供鸟类觅食,总会吸引无数鸟类前来觅食,包括捕鱼高手——鸬鹚。

鸬鹚主要分布在满布高耸树林编号九至十五号的基围里。繁殖于北方的鸬鹚,冬季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底南迁米埔避寒,这里绝大多数属于普通鸬鹚。全身黑色带深灰蓝,喉咙部白色,眼睛碧绿色,脸部裸露的皮肤为黄色,属大型群聚性鸟种,体长八十二公分。善泳、潜水,每当鱼群被倒入池中,群体会全部往同一方向前进,潜入水中以来回寻觅或绕圈子围捕鱼类。


喂鱼鸟况。

喂鱼鸟况。


在赏鸟屋五至十米的距离可看到活鱼吞食秀。

在赏鸟屋五至十米的距离可看到活鱼吞食秀,长达廿公分的活鱼被大群鸬鹚抢夺、吞食。饱食后,水面起飞呈纵列群,飞至周围树梢或土堤上,停栖休息,休息时会挥动双翅沥干身上的水分,也常张开大嘴,达到散热的目的。

一月中旬后,成鸟渐换上繁殖羽,头、颈部两侧会长出细密稍长白色丝状羽,下胁部则出现大片白斑(雌雄皆同),三月间在栖枝上以长颈相互摩擦求爱,并伴随头、尾同时上翘,喉部鼓动鸣叫的动作。

野鸭

周围环绕树丛,内部由大片开阔滩地与水域构成视野辽阔的八号以及十六、十七号基围,属于野鸭栖息地,每年有十多种野鸭来这里度冬,常见的有绿翅鸭、琵嘴鸭、尖尾鸭。(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组图:“世界第一高人”结婚照在网上曝光
组图:爱丁堡军乐节
缅甸禁印度禽鸟入口
组图:热浪侵袭 欧洲多地森林大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