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博士谈古董

从红山玉石文化谈起

易善秾
font print 人气: 204
【字号】    
   标签: tags:

凡接触到红山文化的人,没有不被红山文化玉石的雕刻着迷。

近年来大陆出土的红山玉石越来越多,各种千奇百怪的玉石造型,犹如潘朵拉的盒子,一下子被打开,令人惊异。出土的玉石多半被盗销往经济情况较好的国家,例如新加坡、香港、台湾、美国等,没有人能确切统计到底有多少红山玉石被迫迁移,离开其原祖居地,这应该文化史上的一场劫难,所幸我所了解的一批有心人,收了蛮多这样的红山文化玉石器,例如国父纪念馆的副馆长曾一士先生,或是震旦行的老板,他们所做的算是积文化功德,也算是劫难中的一点安慰。


红山文化地方玉雕

红山文化为什么那么令人惊异,因为它是文化上的一个迷,忽然兴起,又忽然消失,像唐三彩一样,没有人知道。在唐代如炙如织的三彩陶,在五代十国或在宋代,就像流星一般的殒落,给个理由,大概是统治阶级的信仰整个改变了吧。以靠近的商代文化而言,他们的玉石风格与红山文化迥异,以同时期的夏代文化而言,既然发现了红山文化,为什么没有发现夏代文化?以我个人所了解红山玉石出土的面积,并不是如目前学者所认定的那样狭小,有学者告诉我说,红山文化是没有文字,我可以确切的讲,红山文化的确是有文字,而且文字有简单的象形文、也有繁复的进化字体,为什么我的认知与学者相差那么大?答案是那些出土地的红山玉石,学者未到达之前,早已成为盗墓者牟利的商品,销到经济较为繁荣的地区去了,而学者只限于官方的纪录,怎能一窥究竟。我手头上的资料,显示红山文化可能就是夏代文化,我也为他们做了一些探讨,读者有兴趣可以参考黎明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文物艺术探微─兼论以科学方法鉴伪’一书。


红山文化凝脂和阗玉雕

红山文化的玉石为什么那么令人着迷,除了年代久远外,最主要的是风格的特殊,往往是两件不同的动物,组合在一件玉器上面,既写实,又抽象,有些匪夷所思,没有人可以猜透是什么意思,有些组合还包含了人体,这些玉石器的用途大多为:祭祀、避邪、祈福、兵符、印章、摆饰等等,大陆有藏家,以红山文化玉石人体造型的奇特与外太空人扯上关系写了一本书。从玉石造型分布的面积来看,应该是一个大的族群体的王朝,而这些玉石雕工多半精致,青铜器容易折断,这些玉石显然是铁器所为,玉石抛光是在水中打磨,很遗憾的是红山文化目前还没有发现有青铜器的记载,否则,那又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令人更惊异的是红山文化的品味是相当高的,他们雕刻的素材有:蛇纹石、红山石、大理石、和阗玉、地方玉,甚至还有水晶,以下有几个例子读者可以看到红山文化的伟大,我在我自己的网站(http://www.snyie.com)情不由终的给红山大理石石雕‘一个红山文化的女人’写了如下的诗句:


红山文化大理石雕

我的头与身躯是分开的
这正足以叙述我的无奈
人总有两种面孔
不是吗
一种是我的满足
我是女人
没有特别的愿望
只希望能吃的饱饱地
像昆虫的肚子一样

另一种是我深层的悲哀
当我赤裸裸的时候
我必须面对我底心灵地沉重
使我无法抬起我的头来
头大地让我要爆炸
让我无法嘶吼
谁能解决我底问题
我能做的
只能让我的头与身体分开


红山文化水晶雕

您看到红山玉石是疼惜,还是无动于衷?还是像国父纪念馆副馆长曾一士先生一样,会做一些收藏的文化功德,还是像我一样,情不自禁的讴歌?如果都做不到,那至少可以带小朋友参观一下红山玉石的文化,告诉他,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是何其的伟大!(2007/02/14改稿)@

<--ads-->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的第一篇政治评论文

    大字报《院党委抛出“死老虎”,是为了转移斗争大方向》,大约可以算是我的第一篇政治评论文。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后,各大学都停课“闹革命”了。当时是东北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我,本来是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才投考工科专业的,所以非常喜欢读书;想到四年级就开始学习专业课了,心情十分激动。可是,当年想把书读好也不容易,因为有“只专不红”的危险。我虽然是共青团员、系学生会的干部,但因为读书成绩比较好一点,加上父亲有所谓“历史问题”,便成了“问题学生”。常受到“政治辅导员”的旁敲侧击:要注意“又红又专”。他经常炫耀他在反右派斗争中“火线入党”并提前毕业而成为党的政治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以及一年一席在毕业生中抓“反动学生”的战绩。我隐约觉得,我就是他心目中的反动学生的“候选人”。后来文革中有人抄了他的办公室,果然发现他收集了很多我的“反动言论”:例如上政治课时奉命模拟反派的发言;例如《海瑞罢官》是政治问题还是学术问题;对资产阶级法权的看法等等。

  • 【大纪元1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王淑芬高雄二十一日电)玉是汉民族重要的生活器物,不管是器皿、饰物都承袭儒家的思想进化,目前市面上的玉器多用于摆设和饰品,也是财富的象征。一场名为“古玉风华展”即日起到三月四日在高雄市历史博物馆展出,业余玉饰设计师张正芬有一百一十八件作品,历经多年的创作,镶工精致、饶富趣味。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