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读诗文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清朝人张之洞总督湖广时,常有士人呈献诗文。等到那人来拜访时,双方寒暄过后,张之洞就让人拿出那诗文来,在座间从容打开来读,从头到尾,一字不漏。读到好的地方,一一奖许;稍觉文中有称颂的意思,便致谦词。有时候文章篇幅长、韵律多,也是一样。读完后仍然交人保管,并叮嘱放在某处不要马虎。

张之洞生在乱世,为振兴民族致力一生,却能富贵长寿一生,大概是因为他处事待人宁静安详的原故吧。(《眉庐丛话》)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湖南巡抚张之洞第四代曾孙张忠正,荣任拉朋地Lassalette中小学校长,到任一星期,12月21日与家长会面,表示上任最重要的工作是实际以身作则、观察教师们教学方法、了解学生们需要加强及辅导之处,以尽快提升学校的改善与进步。
  • 阿Q 对小民哥说," 辜鸿铭主张拥护皇权; 张之洞 主张先中后西、以中为主与以西为次、中体西用; 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主张君主立宪,谭嗣同主张变法但不主张革命、道不离器、仁学;严复主张西学中国化、天演论;康有为、陈焕章主张以孔教为国教;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贺麟、牟宗三等主张走新儒家的路! "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纪元)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