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转不停 转出舞台惊奇 舞蹈家不晕大解码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12月17日讯】一般人如果立定站好转圆圈,大概转个6、7圈就会头晕目眩。然而,舞台上的舞蹈家们,为什么能够一转几十圈、甚至几百圈,不但没有腿软还能保持漂亮的肢体动作?

台湾舞蹈家在舞台上转圆圈最有名的,当属已逝编舞家罗曼菲所跳,撼动人心的“挽歌”。“挽歌”是一支悼念年轻生命的独舞,舞蹈家要在舞台上成为不停自转的圆,全长11分钟。舞蹈家时而仰望、时而俯视,在天旋地转的11分钟内必须在下坠与上升的力量之间维持绝对清醒,表现绵延无止尽的哀伤。这支舞作已成为罗曼菲最具代表性的影像,去年开始由云门舞集早期舞蹈家董述帆诠释。

董述帆回忆,第1次练习时,转不到30秒她就躺在地板上,很久之后才能站起来,当天回家躺了一整个晚上,动都不能动。但是等到第2次练习时,却大有进步。转到一半的时候她曾想吐,云门艺术总监林怀民鼓励她转完。等到第3次练习时“就完成了”。

她说:“练习很重要。”而且她觉得每个人都做得到。

找出中心线 晕眩变朋友

董述帆分享她自己转不停、转不晕的绝招。她说,就技术性而言,旋转的时候要找到身体的中心点,“唯有从身体中心出发、找到身体中心线才能不停地转与平衡。”

她说,同时自己找一个定位点像是灯之类的,转的时候眼睛不一定闭起来。“当然到某个临界点会转不下去,而且每一次状况都不同。”但是,“就跟晕眩做朋友,因为晕所以更清醒,因为晕所以反而激发潜能。”

因为本身就是晕眩体质,所以直到现在,董述帆转的时候偶尔还会想吐。曾经有一场表演中她感觉到有片刻的晕眩,但立刻很快的把自己找回来。

董述帆在1998年时,曾跟着罗曼菲学跳“挽歌”。要在舞台上有层次有情韵地不停自转11分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到现在她依然每天练习转圈圈,因为“万一停下来不练,以后要花更多时间恢复。”此外,她认为旋转可以“让身心灵得到平衡,自己与自己对话”。

刘若瑀静心 方位法助阵

优剧团2006年新作“与你共舞”接近尾声时,也有一段神圣舞蹈,也是转圈圈的知名片段,几十位舞蹈家在舞台上不停自转8分钟,场面相当壮观。艺术总监刘若瑀说,神圣舞蹈有两种功能,对跳的人而言,有修行的功能;对观众而言,旋转群舞会在视觉上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美学。

刘若瑀说,她大约是在12年前去印度奥修社区时第一次接触到神圣舞蹈,“第一次转就当场呕吐。”后来跟着老师听录音带学。刘若瑀说有一种初学法叫“四个方位法”,初学者先半圈、半圈慢慢转,最后才整圈旋转,主要目的是为了“静心”。真正开始转以后也不能转太久,“耳朵要听音乐,脑子才不会想别的事情,就会固定在同一个位置转。”

耳朵听音乐 眼睛看实体

刘若瑀说,转的时候,左手掌朝上,先往左边伸直,再往上抬高到接近眼睛的位置;右手掌朝下,先往右边伸直,再往下斜45度。头部向右偏,眼睛要张开,找一个实体看,可以“看手或者瞄裙䙓”。在旋转的过程中,要觉得只有裙䙓边是没有变的,“当外界浑沌一片时,手、裙䙓就是实体。”

因为当耳朵专注听音乐,脚步身体跟着音乐动作,眼睛放在实体上,“此时眼耳身只有一个焦点,就可以达到静心的功能。”而结束的时候,身体一定要趴下,腹部朝下,绝对不能仰躺。这样可以很快收住天旋地转的状况。

刘若瑀说也有很高竿的人,像优剧团音乐总监黄志群“焦点就在心中”,根本不需要向外找实体看。转圈圈到后来变成一种能力,身体自己可以调整呕吐晕眩。

如处台风眼 无风也无雨

阿襌师父说,转的人好像台风眼,当外面糊成一团,世界变得浑沌,“内在却好似有一只眼睛冷然看着头手脚这3样东西在和谐工作。”

静心方法是优剧团团员长期以来必做的一项功课。刘若瑀说,动态均衡方式对表演者更具吸引力。刘若瑀打算两年后重做“与你共舞”,她说这两年优人一定会进步,现在优人的功力是知道自己在转,在哪里;两年以后,会知道别人在哪里,“到时就可以换位置”。换句话说,现在是“自转”,两年后就要“公转”了。
转载自【中时电子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湾会馆圣诞秀
因艺术复活 昔日工业重镇首迎神韵
洛杉矶港庆祝建港百年环保受关注
许芳宜新舞作37 Arts 明年1月12日宜兰首演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