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澳洲这片大陆,本来是留给未来的人类的,却被提前发现了;又听说,若干年后,澳洲中部的大沙漠,都会变成绿洲……
曾有过开车往返于悉尼和墨尔本之间的经历。这两个全澳最大的城市相距约900公里,一路都很平坦。公路最高限速为110 公里。若有两个人轮换开,12个小时左右能到,不算太辛苦。在大陆时曾听说美国是驾车的天堂(那时油价还没涨吧?),到了澳洲后,觉得澳洲也是开车的天堂。别的不说,至少从不堵车(有事故时除外)。在澳洲这块广袤的大地上,不开车出远门驰骋一番,未免辜负大好河山。这两张图片即摄于悉尼至墨尔本的路上。不出城市,不知有此美景!成片的油菜花,只于儿时在四川见过,都快成依稀的梦境了。但四川的油菜花,一定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与同样是一小片一小片的葱绿小麦地间杂排布,嫩黄的油菜花借了小麦的青翠,显得分外柔媚。澳洲的油菜花则在蓝天阳光下一望无际地灿烂,好不辽阔奢侈大气也!怪不得澳洲《国歌》骄傲地宣称:“对远涉重洋而来的人们/我们有的是地方与你们分享!(注:曾铮版乱译本,原文为”For those who’ve come across the seas/We’ve boundless plains to share” 。)
|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990年时人均拥有9头羊,现在也还有4头多,总之是羊比人多就是了。所以这样的牧场风光,在悉尼至墨尔本的沿途随处可见。畜牧业、矿业以及旅游业,都是澳洲的支柱产业吧?为什么称福地呢?就是因为这些条件都是天赐的。不过,澳洲人也没有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近年来,教育业、高科技业、各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正越来越大,悉尼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股市规模是除日本以外最大的。 |
|
大学时期读到三毛的《相思农场》,几乎也要像她一样为那些“牛房猪舍”、“果树蔬菜”发狂,但到底还知道那只是痴人说梦。 |
|
到了澳洲,遇到的第一个室友居然就曾经营过农场,还很大!据说在离墨尔本城区90公里的地方。 |
|
在澳洲,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全民所有”,比如房子或土地,每一座,每一块,都是属于张三、李四或王五这些具体的人的,张三、李四、王五等等这些人加起来,就构成了“全民”,他们可是真正拥有这房、这地、这农场,或这矿山啊!而大陆的所谓“全民所有”,结果却是谁也没有。 |
|
“春花烂漫”的景致,在马路边及最普通的住宅旁都处处可见,算不得什么奢华。 |
|
记得以前在北京,每年的春天第一次见到任何春花绽放时,都不免有“惊为天人”之感;而在澳洲,花儿似乎一年四季都在开放,慢慢地就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起来。 |
|
以北京的标准算起来,澳洲根本没有冬天,因为气温从来达不到让百花肃杀的程度。在悉尼,穿一件最薄的化纤类毛衣,或稍厚点的夹克衫,基本就可过冬了。 |
|
这是墨尔本郊区一所普通的民宅。不但树上是花,连地上的草地也开满了小花。每日进进出出于花儿的包围之中,这才叫艳福不浅。 |
|
这张本没什么特别,拍下它,只因为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刚刚买下的一块地就在其中。亲戚到澳洲的时间不足十年,勤奋的工作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机会,已经使他成为“地主”了。除了已拥有两三处房产外,还买了这块地。他满心喜悦地带我去看,但还没有想好,是在上面盖个养老院好,还是建个度假酒店好。 |
|
这个,是墨尔本著名旅游区“大洋路”的“十二门徒”景区了。从市区出发,有260多公里的绵延山路,到达时已是午后了。阳光很强,逆光拍过去,却成就了这种剪影效果。 |
|
其实很早就听说“十二门徒”,也就是这些矗立在海边的巨岩,但一直无缘去。有一天忽然听到“十二门徒”又倒掉一个时,心不自觉地向下一沉,说不出地怅然。有人说,地上的石头与天上的神是对应的,如果真是这样,“十二门徒”倒掉一个,意味着什么?“斗转星移”的宇宙空间所发生的事情,对应在人间是什么?是生命,是很多很多的生命吗? |
|
最前面那座,应该就是倒掉的门徒。如今十二门徒中,只有八个“健在”了。 |
|
大洋路景区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天气的不断变幻所带来的神秘莫测之感,特别是那阴晴不定的云雾。 |
|
站在一望无际的大洋边上看海浪层层涌来,拍打着千年矗立的“门徒”,心中空空的,有些落寞。“天父再来”时,它们还认得出自己的主吗? |
|
从“十二门徒”回来的路上,经一名西人导游指点,抄了一条近道回墨尔本,不曾想有许多惊奇的发现,比如,这样的牧场。那一片明净的水溏,据说是给牛羊们贮的饮用水。 |
|
汽车经过这里,发现一群花奶牛在静静地吃草,早年的“相思农场”病后遗症立刻发作,于是要求司机停车,急急跳下来拍了这张。 |
|
其实风车只是发电的实用之物,但放在镜头之下,就算是三毛复活,也得再被醉死。 |
|
到了这时,已经在与光线赛跑了。太阳将落,就让我的图片游记也定格于这树与农舍的剪影之中吧! |
(所有图片由曾铮提供)
<--ads-->(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