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奕采访报导)前几天,台湾华侨协会总会常务理事沈大川先生拜访纽约中华公所,在场的有华埠人瑞中心的伍宝玲女士,会上谈到一段温馨的往事,原来沈大川三十四年前在纽约读大学时,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刚组建的华策会人瑞中心伍宝玲手下做记时工,当时的伍宝玲只有一个秘书和一个社工总共三个人,再加上他这个兼职的学生。沈大川拿出华埠人瑞中心当年的四个开荒牛的照片,那时他们都还是年青人。
伍宝玲在会上回忆了三十多年前,沈大川与她们共同为老人服务,有一次他们两人深夜去敲一个老人的门,将生命垂危的老伯送入医院。而这样的故事对于伍宝玲来说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她在这个服务老人的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难得的坚持
中国城知道伍宝玲故事的人很多,老侨民们对这位身材娇小的妇女最一致的评价就是“她有难得的毅力”,伍宝玲自己也这样告诉记者,“看准的事,我会坚持下去做,中国的老人讲养儿防老,美国的老人讲福利,年轻时对家庭对社会贡献很大,现在老了靠政府,我们社工就是要要帮助他们,过幸福晚年,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十分有兴趣做好这份工”。为此,她全身心的几十年如一日,付出了近一生的精力和青春年华。为了华埠人瑞中心一万九千多平方呎的会所,她带领大家锲而不舍的和巨富的房主打官司,请愿游行喊出Open Door的口号,坚持了十二年,终于敲开了格兰街168号的大门。
*爱心无界
伍宝玲用爱心工作,因而感觉非常快乐,“和老人打交道,就要有耐心,常言道老小孩,其实老人们就像孩子一样,要别人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可能就会使刚刚还发火的老人破涕为笑。”伍主任款款道来。
该中心护理员都经过训练,一听老人电话,就知道病情。谈到和老人相处的技巧时,伍宝玲说一定要有耐心,如果老人有不合理要求时,当时不要说不,等他静来下时再说,就像幼儿园里的顽童似的。
有一个老人家,没有身份没有福利,人瑞中心的社工天天给他送饭到家,老人希望能吃粥,尽职尽责的宝玲找到金马车饼店的老板赞助,天天去取粥给老人,她表示会一直送到老人百年。宝玲建议老人还能动时,不要送老人院,因为他们可以送服务到家。在一般养老院,华裔老人没有安全感,没有自己的空间,不习惯吃西餐,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一个不开心的人,很痛苦,他们不需要到老人院去,可在自己家里得到护理,在家能可享受福利。
*老人的信任
宝玲的办公室放了很多该中心会员做的各种手工,非常精致,是老人们的心意。老人生病了,只要能走动,都愿意来中心,因为到老人中心就有依靠,中心可以打911电话,而他们自己家里没有人,有什么事很危险。
有个老人对宝玲说,我可不可和你谈一谈,我快走了,往生后的仪式怎样做,都告诉宝玲,托宝玲他身后的具体事宜。“但他的钱都留给他的孩子﹐”宝玲笑着说。老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快要死的老人都找老人中心,不找孩子,他们如没钱中心帮其筹款。我觉得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快乐的晚年
宝玲兴致勃勃的介绍,八十多岁的老人还能翘起腿来跳百老汇舞,他们能记住每一个舞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他们真的很厉害。这里还提供各种课程,有各类琴的课程,绘画课程,书法课程,计算机课程等,每半年给会员们颁发证书,开PARTY,在这里老人的精神面貌大改观,个个鹤发童颜。而老人们都和孩子一样,很听话,跳舞时,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跳得最好,都喜欢站在前头,有时还像孩子一样争执。
老人中心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服务,5毛钱可享受很好食品。老人一同吃饭很开心,他们说,“现在是我们的第二个人生环节,年纪只是一个符号,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我们感觉自己只有十八岁,在这里,我们有归属感。”
宝玲希望社会上的人,关心老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经济允许的话,出钱出力,钱不在多少,你捐一块钱,用在老人身上,其意义深远,每个人都会老,中国人尊老爱幼品德源远流长,今天你的一施,也许可以还来明天的一得。(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