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就有桃花源(10)家与旅馆

第二章之3
游干桂
font print 人气: 5
【字号】    
   标签: tags:

俄国作家普希金《在风雨》一书中写过:“人生并不是以金钱为对象,因为我们的对象还有人。”

此处的人指的是家人。
有人的家是家,有人的家是旅馆。
不知你赚到了家?或者旅馆?

园丁跟主人炫耀:“我比你幸福。”
“那有可能!我是主人哩。”
“我还是觉得我比你幸福。”
“为什么?”
“这栋华宅,你花费多久赚到的?”
主人低头思量:“大约二十年。”
“一年住上多少日子?”
“大忙了,记不得,应该一百天吧。”
“这就对了,你瞧,我可是一下子就住进来了,一年住了三百多天,你还要按月付我三万元的管理费。”

园丁窃笑着:“我的幸福还不止这些,花团锦簇的花园引来许多鸟,我几乎天天与啁啾鸣唱为伍,花香我闻得比多,闲下来,我到池边看游鱼戏水,青蛙清唱,萤火虫飞舞,昆虫低语,蝶影憧憧……”

这个可笑的主人,让人一眼便明白问题出在那里?但我们每一个人却又不由自主的陷在泥淖里,统统像极了他,只知工作赚钱,住进豪宅,但却忘了如何享用,家了别人欣赏的道具,虚伪的假托,名位的表征,这么辛苦得来的产品,多数人只住它一宿,打明早就赶着出门上工去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体力不继,终老一生才被迫停歇,真是浪费。

我以前住的便是旅馆,回到家,灯都暗了,孩子睡了,只在静静的夜里,留下轻轻的打呼声。

现在住的是家了,天天莳花弄草,观星揽月,吻风听雨,虫声唧唧,内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识得。

我再问一次:
你赚到了家?
还是住进了旅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个误解一直存在人们心灵,以为什么事都非钱不可,于是很努力于赚钱这一件事,忘了用心更重要;多数人因而只活在咫尺之地,奔驰在家、公司之间,用车当流动监狱。
  • 波斯作家蕯迪说:“幸福的人既播种也有收获;不幸的人努力至死,留下所有的财富。”这大约便是与富有者的分野了;有钱的人,一生努力赚钱 却绝少用它,死前才明白自己的一生一无所有。富有的人,生前花用这些钱,是个有闲人。
  • 生活的乐趣很简单,也很纯真。善意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在人意想不到的空间瞬间共鸣,那是温暖明亮的瞬间,带有似乎肉眼可见的明亮色彩。
  • 经常会遇到亲人、朋友、同事等人会和我们谈对一些事情的感受,其实这时候我们经常会大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结果就是让对方非常的反感。因为对方根本就不需要我们的建议,只是想和我们分享一下,或者说发一下牢骚。
  • 在我心中,Makafer是这座城市的武士,守护着这片土地。当世界沉浸于温暖与安宁中时,总有人在风雨中负重前行,让幸福变得理所当然。
  • 新的一年,愿我们都能以更加轻盈的姿态,拥抱未知,与天地共舞,在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 初升的太阳为氤氲云层染上了一抹亮色,杜伊塔马的层叠山峦如画卷一般铺陈在天空下。座落在山脚的小城披上了一层淡淡的微光,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教堂的钟声悠然回荡。而我,已经在一座半山腰上举着相机等待。当晨光初现,我按下快门,将这一刻的光与影定格。
  • 飞机降落时,哥伦比亚的夕阳正将大地染成金色,下了飞机,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携着青草和湿润泥土的气息,熟悉得像记忆深处的某个片段。和煦的风伸出双手,轻轻包裹住我,整个人瞬间松弛下来……
  • 《阿甘正传》剧照(Shutterstock)
    人年轻时,要看懂充满美国近代史的《阿甘正传》,是不容易的事。我年少时,就不解阿甘和珍妮的爱情。分分合合,纠缠不清,不明白这样不平等的关系是要说明什么。
  • 对我而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真是一本适时出现的书。书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把它走出来,完成自己的天命。(绘图:北翠╱新纪元)
    请倾听内在心的声音,不要让它湮没在尘世的噪音中。太多的噪音总是试图诱导你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却从未告诉你生命的真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