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小故事

【艺术家小故事】米开朗基罗与《圣母悼子像》

作者:秋月
font print 人气: 860
【字号】    
   标签: tags: , , ,

米开朗基罗的学生、同乡和密友瓦沙利﹙Giorgio Vasari,1511年~1574年﹚在其所着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列传》中盛赞,是神赋予这位艺术家道德的内涵和诗质的才华,使米开朗基罗在生活、创作各方面都受到众人的赞赏和追随。

有关陈列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礼拜堂的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圣母悼子像”,流传着一个小故事。

这座神像从一块大理石里展露出丰富感人的艺术性和自然的美感,令人难以相信一位年轻的艺术家竟能有此创作,很多人正在观赏并议论纷纷时,其中突然有人问:“这是谁刻的?”米开朗基罗正巧经过,听到有人答复:“米兰来的克里斯托浮罗·索拉第。”于是,某个夜里,米开朗基罗就带着凿子和一盏小灯,偷偷的把自己的名字刻上;从此在圣母胸前的饰带上有了米开朗基罗的签名。

这件伟大的作品虽然广为世人所赞叹,却也有一些人质疑抱着耶稣的圣母的面貌似乎太年轻了。米开朗基罗听到这样的论调之后,回答说:“难道你不知道坚守贞节的妇女总是能永保青春的吗?上帝也会利用这一点来证明她的美德。”

事实上,根据希腊以降的古典美学精神,经常认为作品的美感和高贵精神超过现实的逻辑性。所以,悲伤的圣母不但显得年轻美好,而且表情相当平静,并未像一般丧子的母亲那样涕泪纵横、号啕大哭。除了不破坏美感,米开朗基罗同时也借此表现了圣母超然的神性。@#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米开兰基罗在完成大卫像之后不久,一位收藏家安乔罗·东尼表示希望能拥有一件米开兰基罗的作品来充实自己的收藏。于是米开兰基罗便着手绘制一幅圆形构图的蛋彩画《圣家族像》。
  • 钟繇是三国曹魏时的大臣,更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 鲜于枢早年曾向张天锡学习书法,常为不能超越前人而愧憾。有一次偶而漫步郊野,见两人车子陷于烂泥中,坎坷难行,才了解到写字要有奇态横生的趣味。他与赵孟頫和康里夔,互争雄长,当时许多人都曾向他请教过书法。
  • 从小莫扎特的家庭充着满音乐气氛,父亲雷欧波德.莫扎特在萨尔兹堡大主教的宫廷内担任管弦乐的副队长,也是一位音乐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础小提琴演奏法》至今还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后世对莫扎特的父亲揠苗助长的栽培方式有所责难,但是不可否认的,如果没有这位父亲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为莫扎特。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