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科学家

【风云人物】北宋的建筑大师──李诫

阿哲;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纪元7月10日讯】
李诫,字明仲,曾经担任北宋的将作监,先后从事建筑营造管理十余年,并且主持过五王邸、辟雍、朱雀门、尚书省等十余项重大的工程。他的代表作《营造法式》是一本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专著,对中国后代的建筑营造有极大的贡献。

北宋时统治者奢侈腐败,动辄大肆兴建宫殿、苑囿、府邸和寺观等工程,而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等却都缺乏标准,不但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并且也使一些不法官员能趁机上下其手、贪污舞弊。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并保证营造的品质,于是朝廷指派李诫编写一本合乎规范的营造书籍,以作为日后营建工程的典范。

为了编好一部合乎规范、切实可行的书,他除了自己的实务经验与多方考究群书外,也不厌其烦地逐一听取工匠的经验。经过多年努力后,终于编成了一部周密而又实用的建筑工程专著—《营造法式》。编成之后,他又以严谨的态度做了多次审核,直到认为确实没有“未尽未便”之处,最后才定稿并且颁行全国。

《营造法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是理论的书,而是一本实践经验的书籍。来自建筑实际的经验,几乎占全书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因此这一本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经验的总结。另外,唐宋时的建筑设计,除了建筑外形和施工技术之外,“礼制”和“玄学”也是建筑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此书也是了解唐宋建筑艺术的一把钥匙。

《营造法式》举凡建筑物比例、图样设计、原料及人力分配等都写得很清楚也很完善,从而使不法官员无法舞弊贪污,也让整个建筑界耳目一新。此外,当时建筑工程的术语或物件的名称,十分混乱:或一物多名;或只有土语方言的术语、名称;或音同字异。李诫经过逐一考究后,统一了这些名词,有效排除了建筑技术传承的最大障碍。

中国历代有关技术的书籍,一般都只有文字叙述,少有图样。《营造法式》开创了图文并茂的先河,不仅内容严谨、丰富,还附有许多珍贵的建筑图样。这些图样描绘得十分精确细致,既有工程图也有彩绘画稿;既有分件图也有总体图,极具工程制图和美术工艺的水平。

总而言之,《营造法式》不仅集合了中国营造学之大成,而且也是一本古建筑最全面、最系统的书籍。故而此书不只是对古代建筑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代的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诫除了精通营造工程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都有相当的造诣。他所写的书法,无论工篆、籀、草、隶等皆有一定的水平,例如朱雀门下石碑上刻的《重修朱雀门记》,就是他以小篆写成的;绘画方面,他所绘的《五马图》即使擅长绘画的宋徽宗看了也赞叹不已。总之,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集建筑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风云人物。@*(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诸葛亮字孔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琅邪阳都人、身长有八尺、气宇轩昂、人称“卧龙”,隐居于龙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书生。在三国演义里,他不但能呼风唤雨,又深谙奇门遁甲,刘备三顾茅庐,好不容易的请出这位“卧龙”之称的奇士高人,也是一连串高潮迭起故事的开端。
  • 沈括,字存中,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浙江钱塘人,父亲经科考中进士,当了地方官,沈括自幼随父亲游历四川、福建、河南、江苏等地, 耳濡目染之下,对各地政经颇为了解;二十一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二年后,以父荫当上沭阳县主簿,因治理沭水水患有功,不久便升为江苏省宣州宁国县县官,后又调任河南宛丘县,沈括利用余暇潜心于医学及音律的研究,在宋仁宗嘉祐六年完全了“乐论”一书。
  •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种壮烈的胸怀!勇敢的乐运毅然“抬棺进谏”,虽然差一点丧命,但终究把皇帝点醒了。
  • 屈原,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代楚人。他出生贵族,文笔、胆识兼具,对国家更是一片赤忱。可惜不被楚王重用,再加上权臣靳尚等人排挤、毁谤,因此仕途多舛,二次被放逐。
  • 王祯,字伯善,元朝山东人,曾任旌德县与永丰县尹。他不仅将研究学问的精神落实到生活上,还透过亲身的实践,对于农业生产与活字印刷作了许多创新和改良。
  •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市长宁乡郝山下人,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先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 伏波将军马援,是帮东汉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将之一。据史书记载,马援像貌十分俊美,他还有许多名句流传于世,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及著名之《诫兄子严敦书》家训中的“画虎不成反类犬”等,都是励志名言也是为人处事的宝典。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学兴盛,才媛辈出,官眷闺秀的交游聚会,往往充满了儒雅和诗意。出身湖阳世家的恽珠,才思敏捷,少女时期的诗作《锦鸡诗》,独具娴静高华的气质,而且流露出化凡禽为神鸟的超凡脱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为梅花作诗,偏要说:“一枝留待晚春开。”沦落风尘的她,却因为这句诗,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华遇见人生伴侣。从此,二人诗画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