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淑梅:压力从何而来

蔡淑梅(医生)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5月29日讯】“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未解决!”一段“巴士判官”的手机短片,竟然掀起城中热烈的讨论,真是蔚为奇观,好不精彩。老实说,这条偷录的片断,令我异常恶心和反感,但它能吸引超过二百万点击,说明了大众对它的认同和体会,的的确确是一个社会现实的写照,再者,由此而带出来的这份集体反思,对社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压力”已经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甫出娘胎,便有压力。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成长的压力,行住坐卧,起居饮食,无一不是压力。虽说压力增加人生的痛苦,但实际上,它也是令人生充实和快乐的主要动力来源。没有压力,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就不会发达;善用压力,我们的潜能才能充份发挥出来,令人生更加美满。反之,如果被压力支配,个人心智将会被严重扭曲和破坏,最终失去人性和理智,走向灭亡。

所谓社会压力,不一定是由上而下,更有可能是由下而上的一种集体愚昧懦弱,所催生出来的社会现象。中国人的奴才根性,是独裁横蛮政治家暴行的润滑剂,市民的包容怕事与妥协,则助长了官僚的无赖与权贵的专横。人民屈服于压力,就会愈觉卑微和无助,终日自怨自艾,也于事无补,便惟有接受支配,坐以待毙。

巴士阿叔的行为,是一个典型弱者的表现,他对着貌似更弱的年轻人咆哮,简直到了忘形的境界,他要从这个骂人的过程当中,才能证明自我的存在,相信他平时一定是个被压迫得不似人形的可怜人。年轻人忍功了得,不吃眼前亏,却被民众骂为懦弱退缩,但其他旁观者又如何?即使有一个勇者走出来制止了这场闹剧,历史又会否改写?如此一幕鲜活的人性表演,对市民来说,不是更有教育意义吗?

其实,无论是压力还是动力,都不是外来,而是自发的。环境的因素,可以制造不同的条件和作用,如何应对,怎样配合,就因人而异。人的灵性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对外界的认知和感应,却可以有天渊之别。甲之良药,乙之砒霜,有人压力愈大,成就愈高,但也有人不堪一击,小小挫折,也会自寻短见,这正好说明人性的多样化,根本不可能用单一的理论来解释。

与其化解压力,不如好好地利用压力,视压力为洪水猛兽,最终必被吞噬无疑。社会对压力的误解,令我想起大家对胆固醇的谬误。胆固醇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有机物质之一,它是大部分贺尔蒙的原材料,既能保护神经细胞,又能帮助身体抵御压力的冲击。胆固醇指数过高,当然会加速血管的阻塞,但同时亦正好反映出身体遭逢重大压力,非正视不可。一般人视胆固醇为万恶之首,非要除之而后快,以为指数愈低愈好,谁知胆固醇过底,其实更加危险,患者不但情绪低落,更有自杀倾向的可能。市民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往往弄巧反拙,得不偿失,多无谓?

凡事都没有绝对,过犹不及,都可以带来反效果。压力与胆固醇,一直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硬道理,却同样是最常被误解和冤枉的好东西。我说他们是好东西,因为两者都是生命所必需,缺一不可,但讽刺的是,世人又总视它们为毒物,还要千方百计地对付之,结果弄得筋疲力竭,愈弄愈糟,何苦呢?

没有压力的人生,就不会长进;没有足够的胆固醇,生命也不能维持。无知和偏执,是导致人们自欺欺人的陋习,凡事从多方面思考,就能避免无谓的伤害;推己及人,大家就自然相处融洽,天下太平。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况且,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006/05/29(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蔡淑梅:孩子为什么会寻死?
蔡淑梅:发生了什么事?
蔡淑梅:“精英”与“通识”
蔡淑梅:“同理心”与“同体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