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此次调升人民币利率的国内国际影响

胡少江

标签:

【大纪元4月29日讯】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从今天起中国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零点二七个百分点,由现行的百分之五点五八提高到百分之五点八五。这是自一九九六年五月以来,中国第十次试图利用利率手段调整国民经济,也是自二零零四年十月升息以来,人民币利率的第一次变动。

与以前的利率调整相比,此次调整引起了国内外更多的关注。这是因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住房,所以贷款利息的变化不仅会直接提高他们的还贷成本,也会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其他消费行为;同时,当前美国、欧盟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正通过各种渠道,要求中国政府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政策,放弃非经济干预,让人民币根据市场的预期实现较大幅度的升值。此次人民币利率的变化为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冲突增加了新的变数。

此次利率调整最大背景是,中国政府自二零零四年以来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收效甚微。自胡锦涛主政以来,此届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新思维”。这个新思维表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去那种竭泽而渔的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做法,已经对中国的资源、环境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根本无法持续。但是,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方针遭到了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的抵制,巨大的失业压力也增加了贯彻调整方针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其是,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与过去数年相比有增无减。以投资和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扭曲的经济结构日益恶化。这种趋势正是此次调升利率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此次利率调整的一个特殊做法直接损害了中、低收入者的利益。那就是,此次利率调整仅仅上调了贷款利率,并没有调整存款利率。这种做法不仅与国际通行的调整利率的做法不尽相同;也与中国以往利率调整的做法不同。这一做法显然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有着很强的针对性。这是因为,多年来中国金融系统的存贷差额日益增大,一方面是居民存款的大幅度上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银行无法为这些增长的存款找到有效益的去处。这种易进难出的局面,使得银行系统的效益十分低下。

但是这一做法是中国国有银行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一次霸道的掠夺。中国的居民存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收入者们的剩余收入。其实,许多私有企业主和政府官员的剩余资金或是投入了盈利的企业,或是寄存于国外的银行,还有的通过购房来进行投资。只有剩下的少部分存在中国的银行中。另一种居民存款则是中、低收入者的预防性存款。这是由于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这些人需要存下一部分收入用于子女教育、家人的医疗、和退休后的生活必需。由于中国没有完备的资本市场,中低收入者只能指望银行的利率来为这笔存款保值。现在,由于贷款利率的上涨,他们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拥有自己的住房,与此同时,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相比相对下降,他们不得不接受国有银行向他们转嫁其效益低下的后果。

此次调升人民币利率,也会进一步增加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诸多影响汇率的因素中,一国货币与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利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国际投机资本倾向于购买利率较高的币种以提高收益。调整前的人民币利率已经高于美元利率三个百分点左右,这种利差使不少国际投机家的“热钱”流入中国,一方面利用利差盈利,另一方面又期待人民币升值后进一步获利。此次人民币利率的调升虽然只限于调升贷款利率,但是,人们普遍认为,长期巨大的存、贷利率差额是难以持续的,因此他们会将宝押在存款利率的调升上。而这无疑将加剧了货币投机者投机人民币的动机。

如果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而中国政府又想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中国政府必须向市场投放更多的人民币购买市场上涌现的美元。而这一扩大货币供应的举动,则会降低调升人民币利率对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这一点也充分显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无论主观愿望如何,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总是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的。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少江:城市里的两极分化更具有爆炸性
胡少江:二零五零  难以实现的美妙预言
胡少江:两个完全不同的“改革”
胡少江:社会权力阶层主导的改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