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德谈施与受

李瑞木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7日讯】助人可以带来受惠者的感恩、自己心灵的喜悦、及社会的肯定赞扬。因此,助人为快乐之本,乃常人社会的法理。宗教界更进一步,阐述功德及施受的神国之理;佛教要人铺桥造路、济贫救苦,基督教讲施比受有福,都认为帮助须要被帮助的人,因为有功德,都会得到福报。

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与耶稣出来传法讲道时,当时的原始社会,民风纯朴,道德高尚,社会关系简单;看到有难,伸手加以帮助,受者受惠,施者获得功德及福报,法理简单明确,适合当时社会需要。

当今世风日下,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道德败坏、善恶难分;功德及福报的法理受到严重的扭曲及挑战。譬如:台湾有人以企业方式,控制滋养一群孤苦伶仃的残障者,每日用车载送他们到人多的定点,骗取路人的捐款;并订定赏罚的标准额度,这些可怜的乞讨者,为了得到微薄的奖赏和避免被毒打责骂,必须学会哀嚎哭哮的演技,以博取同情捐款。美国有人广设慈善机构,向社会募款,赚取高额行政费用。美国联邦福利救济金由于没有配套设施,造成很多少女多生小孩、过度依赖救济金、及缺乏独立自救的弊病。邪恶中共利用不知情的华人,在举办济贫救苦的晚会中,要求演出者合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是中共在劳教所血腥迫害、摧残法轮功学员心灵的歌,却被中共利用来散布邪恶信息。济贫救苦,赈灾救病,本是美事一桩、功德无量。但是碰到以上情况,施舍者可能助纣为虐或让受惠者深陷不义,不但没有功德福报,甚致有制造罪业(基督教的 Sin 与佛教的业相近) 的可能性。
济贫救苦,赈灾救病,本是美事一桩、功德福报无量。但是碰到以上情况,施舍者可能助纣为虐或让受惠者深陷不义,不但没有功德福报,甚致有制造Sin或业的可能性。基督教的 Sin 与佛教的业相近,Sin 不应翻为罪 (Crime),过去我曾主张 Sin 可译为过(Fault),都不恰当;因为 Sin与业是神国的理,而罪(Crime)与过(Fault)都是常人社会的概念,与神国的 Sin 与业不同。

当年耶稣只谈到施比受有福,没有提到受助者得到什么?其实,如同物质不灭或能量互换定理,施舍关怀、爱心、钱财、或生命,去助人救人之所以有功德福报,是因为可以将本身的业或Sin转化成功德福报,或以受惠者的功德福报去交换施者的业或Sin。施舍时施者也许没有回报的心意,但“吃人一口,报人一斗”,有债须还,乃宇宙的定律。因此,施者会得到功德福报,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受惠者仍须推已及人、以爱心关怀别人、及时行善、回报社会,来消业积德。如果用诈欺的手段受惠,则Sin或业大矣,岂可不慎乎。

天下最须要施舍救援的志业,不外济贫与救病,而贫又多源于病;但贫病均有因缘关系,救济只是救急的治标办法,很难彻底解决贫病问题。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老师以度人的慈悲心,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免费洪传法轮大法,让人自己学法、炼功、修心性、消业、返本归真,这是正本清源的治本方法。已有成千上万的事例证明,修炼法轮功能祛病健身,可以节省不少建盖医院、购买健保、及救济病患的经费与麻烦。身体健康了,又能提高心性,逐渐同化真善忍,就能自强、自觉、自主、自立,自愿不要靠别人的救济。推广法轮功可以增加人类自助自救的能力,减少社会的医疗及救济需要。

如果,多数人都能修炼法轮大法,社会道德及人类贫病问题,泰半可以获得提升或解决。则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不难梦想成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袁安雪天僵卧而不敢劳烦他人,狄仁杰望见白云孤飞而思念双亲。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包拯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清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家里还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包拯的长媳崔氏。
  • 谢敷是有才德的隐士,宋景公是贤明的国君。
  • 十年间不经科举,方观承从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纪元)
    在祖父、父亲被贬谪到黑龙江时,方观承还只是个少年,但他与兄长每年轮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亲,徒步往返万里。有一年,他辗转先去了浙江宁波,打算找一个富裕的亲戚借点钱再北上。
  • 都说水火无情,当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子被大火无情的焚毁时,那种声嘶力竭的悲恸实在难以形容。可历史上,却记载了不少“反风灭火”的故事,它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大火并非无情之物。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司空图预先挖好墓穴,沈彬的墓中有灯火等候。
  •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在水边隐居的高人,经常亲近自然,日常活动都能保持心态纯净。徐明义画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义 提供)
    谁是古今“茶神”“茶圣”呢?爱好茶道之人都会想起陆羽(字鸿渐、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陆羽的足迹踏遍中国种茶名山和名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成了《茶经》传世,开导后人茶文化的风尚流传至今,并使得中华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经典。陆羽对茶的研究为何能脱颖而出留下千古的功业呢?陆羽是怎样和茶结缘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经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响的一生。一起来探索陆羽的生命之《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