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民本治绩(下)

子泉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8日讯】一日,太宗跟大臣说:“朕年少就好弓箭,曾得良弓十多把,于是拿给弓匠看。弓人检视后说:‘都不是好弓。’朕问缘故,匠人道:‘木心不直,脉理都不会正;弓虽强劲,所发射的箭不会直。’朕才悟到,向日辨识不太精确。朕以弓矢征定四方,见识犹有如此差失,何况天下的事务,又怎能什么都知道呢?”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轮流住宿中书省内;然后一一延见,详问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又分遣大臣巡行天下:察官吏贤能或不肖,访问民间疾苦,礼慰年高长者,帐济穷困百姓。临行,太宗叮嘱:“你们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意思要他们重视,不可轻忽敷衍行事。
一次太宗与公卿语:“过去大禹凿山治水,而民无怨讟,因为有利于民。秦始皇营建宫室,人恨之而叛,因为这只是利己的私欲。大凡奇珍异宝没人不喜好的,如果放纵不已,那么危亡立至。朕想建造一殿,材用都已备妥,有鉴于秦而止。因此王公以下,应该深切体认朕的本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朴素,公私富给。

贞观三年,洪水为患,淹田千里。太宗遣使臣至灾区,帐济百姓,抚慰孤苦;民虽东西就食,却无人嗟怨。四年,天下谷熟丰稔,流散百姓都归乡里。这时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年经定谳死刑犯,才二十九人。人民乐于以强韧的生命力,持续为一个繁华的大唐,投入更多的心力。

太宗为了督导吏治,尝将地方都督剌史的名字,写在屏风上,把他们的政绩善恶,一一疏注名下,坐卧观看。并令内外官吏凡五品以上,堪任县令的都奏知朝廷以供参考。所以贞观朝的官吏,颇能“官得其人,民去愁怨。”

太宗对群臣说:“朕为兆民之主,都想使他们富贵。今教以礼义,使少敬长,夫妇互敬,那么人民就都尊贵了。轻徭薄敛,使他们各治生业,那么人民就都富裕了。能家给户足,朕虽不听管弦之乐,但乐已在其中了啊!”

所以太宗统治的二十三年间,他的以民为本的治绩,是东至于海,南极五岭,都外不闭户,路不拾遗,行旅不携粮,取给道路供应,虽野宿也无所顾忌,安全无虞。真是人民安乐,四海升平!

对外各民族,太宗以“仁恩结庶类,信义抚戎夷”。外族入侵,被创而降,或远邦慕德来归,都按意愿,以自属之地封王,作中国之藩蔽。有的拜为大将军,授兵为用;有的爵中朗将,布列朝廷。求婚的,许妻以公主或宗女。愿迁入内地者,有时达四、五十万人,分别划地安置,也有与原民杂居,都分地教他们耕织,设学校教他们读书。数年、数十年之后的外族人民,都在潜移默化中,在中华文化的熏陶、洗礼中,溶合而为一个文化丰富的中华大民族。

是时,异邦留学中国者,达数万人之众。四夷君长,不畏路途遥远艰辛,争相遣使入贡,每年元月朝贺常数千人。太宗曾引见诸胡使者,对侍臣说:“汉武帝穷兵三十多年,疲惫中国,所获无几;如今,朕只是抚德施仁,便使穷发之地,尽为中国的编户。”各民族都依太宗如父母,所以被他们尊为“天可汗!”

太宗逝世之日,四夷有在朝为官,及来华进贡的使臣,无不闻讯捶胸痛哭。有的剪发、剌面;有的割耳、切腹,血流遍地。有的请殉葬从之于黄泉,可证外夷怀德感恩之深,已到忘我忘身的地步。

唐太宗的一生烈烈扬扬,是灿烂的阳光,他让国人的每日,像生活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也温暖了域外夷人萧瑟苦寒的冬天。他释放出生命的最大能量,把中华民族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大黑暗驱散,让各民族在中国的大地上,交融出时空飞腾,历史文化走进另一页新的风韵,新的异彩,蜿蜿蜒蜒,永远哗哗作响!@*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玄宗率从臣与禁卫军游猎于郊野。适值冬临,猎猎朔风,凛冽剌骨。玄宗不禁打了一个冷颤,环顾左右,大家穿着厚重的服装,犹似不胜其寒。
  • 唐德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颇欲振衰起敝。奈藩镇割据,朝命与剿抚之双剪,都无法剪去他们已成不掉的大尾。骄兵悍将,纷纷称王号帝,为祸一方。
  • 武则天篡唐,改国号周,自号神圣则天皇帝。为示天子仁德,化及万物,命太监教猫与鹦鹉同器而食;拿去置放在朝堂上,令御史彭先觉在一旁监视。百官见了,都跪呼天子万岁。
  • 唐太宗李世民,年少就驰骋沙场,常在经营四方的哒哒马蹄声,看到了人民流离失所,哀哀无告的痛苦;在冲锋陷阵,血流漂杵的大地,体验到了百业萧条,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的惨境。所以在他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一切言谈,都以民之所想为依归;一切作为,都是以民之所需为张本。太宗曾说:“每临朝议事,无不三思而后行,恐有害于民。”
  • 古代帝王称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来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说是人间掌握了权力之人用来树立自己地位的“说词”吗?还是真有天命并以“吉兆”加持示现呢?
  • 东汉光武帝刘秀九岁丧父,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他身长七尺三寸,仪表堂堂,美眉须,鼻梁高挺鼻准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隐隐隆起的日角,显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简朴勤勉,喜爱耕稼农事,对家人重情重义,从来没有想过在政治上出人头地。这样一个勤朴宽厚温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样当上中兴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师回朝,唐高祖为儿子举行庆功宴。喝到酒酣之处,本是喜庆的场面,高祖的脸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云。
  • 齐王逃回长安后,唐高祖李渊第一时间得知了刘武周进犯的实力,误以为唐军不敌武周大军,于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陕州总管于筠、内史侍郎唐俭等人,联合助剿吕崇茂,同时发出一道敕令,命关中守将,严行堵御,所有河东一带,暂行弃置。
  • 隋朝末年,刘武周割据一方,自称皇帝,定国号大汉,是大唐的一大劲敌。刘武周为与大唐争雄,屡次进攻幷州。齐王李元吉作战的能力,远远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便给齐王添了一个行军总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练达的裴寂,能帮着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败涂地,反而使唐军失去了晋州以北的全部城镇。
  • 说唐高祖即已定都长安,但天下还未一统,群雄割据地方。李渊称帝,传檄天下。长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标。陇西薛举想趁着李渊帝位还没坐稳,就趁机出兵,攻打长安。薛举雄踞陇西,拥兵十几万,声势颇为强盛,是李唐的一大劲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