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2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台北特稿)陈水扁总统今年新春提出考虑废除国家统一纲领及国家统一委员会以来,除国内朝野意见分歧外,也引发美国与中国的严重关切,后续处理将直接冲击台美及两岸关系。而其中最令美国及中国忧心的是,如果废除“一没有”,台湾是否将进一步冲破“四不”的藩篱。
自从陈总统释出“思考废统”议题后,外界关注陈总统是否将改变公元两千年“五二零”就职演说提出“四不一没有”承诺中,有关“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一项。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教授张五岳接受中央社记者访问时表示,陈总统的“废统”行动似乎已成定局,时间大约在今年三月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一周年之前。依目前趋势来看,美国与中国关注的是“废统”后的台湾宪改议题,会不会进一步违背“四不”的承诺。
张五岳认为,如果下一步的宪改议题有可能冲破“四不”藩篱,两岸关系及美台关系就会出现紧绷;如果只是“废统”,且宪改议题不会使美国及北京认为台湾想突破“四不”的限制,两岸关系虽然不佳,但还不至于出现大的负面因素,可以说华府及北京是将“马其诺防线”放在“四不”议题上。
他分析,“四不”及“一没有”的位阶和重要性不同,“四不”才是华府及北京划定的红线,如果只是“废统”,还不至于触及北京的反分裂法及美中红线。
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建民认为,“废统”不等于法理台独,但对北京而言,“废统”绝不表示台湾更接近中国的统一目标,而是朝向另一方偏移。究竟中国将采取何种行动作为回应,还要观察台湾的实际作为而定。
赵建民说,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对于“废统”发表的谈话,虽然提到“废统”是向“法理台独”方向升级,但在会见台湾在野党立委访问团时,依然强调持续推动两岸客货运直航以及中国观光客来台等两岸交流事宜,这显示现阶段中国采取的政策仅止于口头反对而已,还不会扩及实际行动。
面对去年底“三合一”选后的政治情势,陈总统今年元旦谈话在两岸关系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宣示,加上有关二零零七年新宪公投的谈话,各界已预期新的一年两岸政治关系似乎很难令人有乐观的期待。
而一旦台湾宣布“废统”,等于改变了“四不一没有”这个目前为台美中三方共同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又为两岸关系增添变数。
对于北京的后续性动作,张五岳说,“废统”加深中国的疑虑,北京方面必定在言辞上做出一些强烈反应,特别是三月就要召开人大及政协“两会”,中国民意将会出现一些看法。
他预期,中国方面不至于将“废统”当成反分裂法的红线,因为中国一再宣称,反分裂法及“胡四点”对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挥积极正面作用,“怎么可能才宣称一年,两岸关系就兵戎相见,甚至动到反分裂法的红线,北京将如何自圆其说,这岂不代表胡四点及反分裂法是失败的产物?”
因此,学者分析,在“废统”议题上,北京希望引起台湾民意关切,并透过美国对台施压,当两项做法完全失效后,北京才会考虑自己的作为。
至于美国的反应,美国国务院官员近日在记者会上一再重申,美国反对两岸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近日有媒体报导,美国总统布希指派白宫国安会亚太代理资深主任韦德宁担任特使来台劝阻“废统”一事,结果无功而返,双方为此事陷入僵局。
观察美国的做法,可以预期美国仍采取预防性外交策略,以“预防重于治疗”思维处理台湾“废统”问题,同时防范台湾在废除“一没有”后,“四不”承诺进一步松动的可能。
赵建民认为,现阶段美方需要面对及处理许多问题,包括中东、伊拉克、伊朗、北韩以及美国内政和期中选举等问题,假如台湾的做法达不到美方的预期,或是美方认为台湾有可能改变现状,因而促使美国与中国加强台海问题的联系、沟通或对话,这对于台湾将是不利的,台湾方面应审慎思考此一问题。
此外,学者主张,“废统”已是台湾执政当局既定政策,政府就应提出相关配套措施,才能去除台湾内部、中国及国际社会的疑虑,降低可能的风险。
学者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发展两岸关系的主轴,政府应提出类似和平发展纲领取代国统纲领,如果国统会不能反映当前台湾主流民意,或国统会当初未完成法制化,就应成立另一个机构加以取代。
另外,在台湾民众最关心的经济议题方面,政府也应提出振奋台湾经济及人心的的配套措施,让外界认为政府不只是废统,对经济问题的重视同样不遗余力。
事实上,从公元两千年民进党执政以来,“四不一没有”可以说是陈总统在处理两岸问题最基本的原则,不过,在若干因素影响下,两岸关系仍未能有效开展。
如果维持台海和平与稳定是两岸民众的共识,将来无论“废统”与否,两岸政策仍应坚持和平稳定这项主轴,才能顺应两岸民众的期望,谋求两岸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