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月1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自强都柏林十五日专电)台北市长马英九欧洲行参访全球第一大软体输出国爱尔兰,吸取他国成功经验。未来,如何积极推销内湖科技、南港软体园区所建构的科技走廊,善用北市所拥有高科技人才、技术及便捷交通,做为优势竞争条件,考验着马英九在北市执政八年的绩效。
爱尔兰是马英九这次赴欧洲招商行程的第二站。爱尔兰原本以农牧立国,近年来经过积极努力,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软体输出国家,拥有雄厚竞争实力。马英九此行虽说是招商,实为“取经”,也让随行官员了解爱尔兰政府是如何赢得外商青睐,发展出成功的科技实力。
在爱尔兰,扮演爱尔兰工业发展推动角色的包括爱尔兰工业发展局、爱尔兰国家政策顾问委员会、爱尔兰学术基金会、爱尔兰数位园区发展局,透过这些机构努力,对投资外商提供良好服务。
根据爱尔兰工业发展局资料,包括戴尔(Dell)、凯采格(Kellogg Company)、微软(Microsoft)、雅虎(Yahoo)、武田(Takeda)、苹果(Apple)、藤泽(Fujisawa)等公司,都在爱尔兰设有欧洲总部,就是最好明证。
北市官员指出,爱尔兰工业发展局是爱尔兰重要的政府机关,负责推动外国企业赴爱尔兰投资,主要招商重点在于“有助爱尔兰经济发展新需求的产业部门”,让外商进驻后,能否在全球市场进行有效竞争。
以最近几年统计为例,这些外商公司在爱尔兰的总投资额已超过五百亿欧元,销售金额更超过七百亿欧元,外销值更超过六百五十亿欧元。
面对爱尔兰成功发展的经验,台北市目前所拥有的内湖科技园区与南港软体园区,是马英九担任市长后强力推销的重点。根据市府分析,两大产业园区所以吸引工商企业进驻诱因,包括看好外来扩充性、土地及建物成本低廉、完善公共设施且交通便利、聚落效应、生活机能较完善。
事实上,台北市经过多年招商行程,的确吸引不少外商,诸如在北市赴美招商时,包括Conexant、kolorific及Lightmaster等三家高科技厂商,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不过,市府官员也引述统计认为,包括协调改善公共设施及交通措施、协调增辟短程或通勤巴士、丰富生活机能、提供相关优惠措施及协调兴建停车场等,都曾是厂商希望市府提供的服务与需求。
如果深入检视厂商提出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实内科与南软已有足够硬体条件,台北市所处地理位置,也位于东亚的中心,成为海空运的中继站,甚至在工业产能方面,大台北地区也是电脑产业的集中地区,有关腹地更形成关系密切的支援基地。
至于人才的提供,也是北市拥有良好竞争的优势之一。台北市拥有众多大专院,不乏杰出研究人才,使外商投资设厂后,能轻易获取优秀的技术专才与服务人员,不致浪费投资资源。 尽管如此,空有良好硬体设备与软体人才,仍无法让台北市的科技产业发挥最大效益。
法界人士分析,问题的关键核心在于北市领导人马英九如何善用并整合北市高科技产业所拥有的资源,如果缺乏良好整合,有效串连点、线、面,突破法规限制与松绑,破除投资障碍,仍难让台北市成为东西方科技合作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