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人物系列——名将篇

【风云人物】诸葛亮效法的对象──乐毅

阿哲;图:志清
font print 人气: 33
【字号】    
   标签: tags: , ,

乐毅是春秋时燕国的大臣,他曾经率领大军击溃强大的齐国,可是后来遭受诬陷,以致功败垂成,逃到赵国避难。

攻陷齐国七十余城

春秋时齐国的势力强大,广大的土地约有千余里,但齐湣王残暴成性,邻近各国诸侯都受到他的欺凌。

燕昭王与齐国早有宿怨,见齐湣王昏庸无道,认为是讨伐的时机,于是问乐毅攻打齐国的胜算如何?乐毅回答说:“齐国是霸国,地大人多,单独攻取不易。王若一定要攻打,不如联合各国一起讨伐之。”燕王从而派遣乐毅以伐齐之利,游说邻近各国。诸侯们对于齐湣王的残暴不仁,早已忍无可忍,所以一致同意出兵伐齐。

燕昭王于是派乐毅为上将军,统帅赵、楚、韩、魏、燕国之兵攻打齐国。乐毅的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一连攻陷齐国七十余城。打胜仗后,各国军队陆续收兵回国,留下乐毅继续追击齐湣王。

燕昭王见大获全胜,亲自到齐国劳军,并将昌国赐给他,故乐毅又称昌国君。

拒绝受封为齐王

乐毅留在齐国继续攻打剩下的莒城和即墨,可是持续三年都没有攻下。有人向燕昭王献馋言说:“乐毅能在半年内,攻下七十余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两座城呢?实际上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的人心,然后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回答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话说,就是真的当了齐王,也是应该的。”从而派使者到临淄,要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的厚意,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

逃往赵国避难

燕昭王死后,其子燕惠王继位。齐国的田单知道惠王曾和乐毅发生不愉快,就使用反间计说:“齐国两座城屡攻不下的原因,是因为乐毅和燕国的新王有嫌隙,所以他想留在齐国称王。”燕惠王本来已经怀疑乐毅,受到齐国的反间,就改派骑劫代替乐毅,并把乐毅召回。乐毅知道燕惠王对他心存不善,害怕被杀,就往西投靠赵国。

田单后来在即墨打败骑劫,并趁胜追击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

以<报燕惠王书>抒发自己的赤诚之心

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导致痛失齐地,又埋怨乐毅投奔赵国,恐赵国用乐毅攻打燕国,故派人列举乐毅的罪状并斥责说:“你何以报答先王知遇之恩?”乐毅回信说:“我虽然不才,可是怕您听信左右不实之言,因此斗胆献上此信,望大王明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报燕惠王书>,此书想表达的主要有两点:

一、有才能的人要靠君王的知遇,才能建功立业。乐毅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相知相惜,并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也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效愚忠、不愿屈死。

二、主张为人要宽容,与人为善。燕惠王托词误会,他不揭短,依旧礼尚往来。末段以“臣闻古之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这段话是告诉燕惠王:你错了,但我不怪你,对你也没有恶意;虽然我很冤枉,可是我不会去申冤,而坏了你的名声。乐毅说到做到,不但没有挟怨报复,反而经常走动两国之间,互通往来。

太史公说:“从齐的蒯通和主父偃读乐毅的<报燕王书>开始,没有不受感动而哭泣的。”诸葛亮对乐毅也是极为推崇,且深受其影响。他躬耕于南阳时,曾自比为管仲、乐毅。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报燕惠王书>都是表达忠臣谋国的赤诚之心。<出师表>连称先帝十三次,与<报燕惠王书>称先王十五次,都是情意真切、令人动容。@*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万历十四年出生于今江苏省江阴县,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也是游记文学作家。徐霞客幼即聪敏过人,好读书,十五岁博览祖遗“绛云楼”藏书,对古文史册、图经志籍特别有兴趣,也渐渐萌生了遨游名山大川的志向。
  •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
  • 米芾出生于(西元一○五一 至 一一○七年),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县人。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米南宫等。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不失法度,苏东坡称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此外,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
  • 田单是春秋时齐国人,他原是临淄一名市掾(官名)的小人物,后来临危受命,以一连串的谋略,使齐国从亡国中恢复了过来,所以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 自束发从军到收复建康,岳飞征战八年,身经大小二百余战,终成一位统领精锐部队的青年将领。金兵撤退后,之前溃逃的宋兵沦落为匪寇,继续在江西、两湖横行作乱。岳将军来不及掸去一身征尘,毅然投入平定贼寇的战事。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大将岳飞,在一片哀音中谱出不一样的声调。
  • 公元1127年,赵宋的年号从“靖康”改为“建炎”。宋高宗登基称帝,历史正式从北宋过渡到南宋。20多岁的新天子,对金人是战是和仍然是举棋不定的态度。同样年轻的岳飞,却呈上一封言辞恳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飞早期从军抗金,虽然职位低微,却凭借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将宗泽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泽,却不赞同他的作战方式:“你的勇敢机智和才能武艺,远超古代的良将。但是你喜好野战,不是万全之计啊。”岳飞的回答,却有着过人的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