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21日报导】(中央社台北二十一日电)宁夏省最近放归十只人工野化的狐狸至草原,担负起防治鼠害的“重责大任”。据了解,目前宁夏已成功野化放归六十五只狐狸,专责看管超过十万公顷的草原,严防老鼠继续为害。
新华社报导,宁夏拥有天然草原三百多万公顷,近年随着退牧还草、封山禁牧等生态保护工程的相继实施,境内的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然而鼠害问题也日趋严重。虽然传统投放药物毒杀的防治办法效果明显,但是剧毒农药对草原害鼠的天敌也形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在有效遏止鼠害的同时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宁夏决定实施“生态灭鼠”。二00三年,宁夏草原站启动人工野化狐狸控制草原鼠害试验项目,两年间先后野化放归狐狸五十五只,放归地覆盖盐池县、海原县和原州区等七个市县(区)。经跟踪观察,现在这些狐狸已经产下二十多只小狐狸。
据对首批投放狐狸的海原县南华山区域调查,二00三年五月,黄鼠等地面鼠密度为每公顷六十九只,鼢鼠密度为每公顷十四只,而到二00四年四月,黄鼠等地面鼠密度已下降为每公顷三只,鼢鼠密度下降为每公顷八只。当地农户也普遍反映,狐狸野化放归后,周围草场害鼠数量明显减少。
今年宁夏草原站计划野化放归二十只狐狸。站长王洪波表示,狐狸奔跑速度快、动作敏捷、活动区域相对比较固定,按其目前的活动半径计算,每只年可控制草原鼠害面积一千公顷至一千两百公顷,平均每公顷防治费用仅人民币一元五角左右,且不危害草原生态环境。
狐狸正常寿命为十年至十四年,野化放归防治草原鼠害非常符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