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辛慧新加坡报道)自今年5月起,新加坡因骨痛热症而必须住院的患者就不断在攀升。今年以来已发生了超过1万起骨痛热症病例,其中8人死亡。环境与水源部长雅国在19日国会发表部长声明中透露,新加坡目前正经历自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
骨痛热症是通过受感染的雌性伊蚊,把滤过性病毒传染给人类。为了控制疫情,目前新加坡正发起历来最大规模的地毯式灭蚊行动。但是令当局无法理解的是,伊蚊减少了,骨痛热症病例却不断增加。
* 骨痛热症疫情日益严重
据最新消息,从19日下午3 时到20日下午3时,新确诊的病例是156起,比前一日多了92起,创下最高的单日纪录。
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5月间,骨痛热症患者分别占据了国大医院0.8%的床位,以及陈笃生医院与传染病中心2.7%的床位。到了8月,其他公共医院也开始接收骨痛热症患者。
目前国大医院和中央医院有3%的床位由骨痛热症患者占据,陈笃生医院和传染病中心、亚历山大医院及樟宜综合医院更有6%的床位全躺满了被伊蚊叮上的国人。
雅国在声明中透露,新加坡目前正经历自1980年以来,最严重的骨痛热症疫情。
* 最大规模的灭蚊运动
制止伊蚊滋生以及防止病毒透过伊蚊从患者传给他人,被认为是两个制止疫情蔓延的有效方法。因此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疫情,新加坡正发起历来最大规模的灭蚊行动。
环境局官员检查伊蚊滋生处的次数,已经从去年每月平均5万5000次,增加至今年每月平均5万9000次。而所发现的伊蚊滋生角落从去年的平均每月1600个,减少至今年每月平均1100个。
同时,政府动员全体人民,一起灭蚊,并开通热线,让公众发现伊蚊处后,可立即通报。
国家环境局规定所有16个市镇理事会最迟在下月雇用伊蚊控制公司。环境局也规定市镇理事会雇用至少一名环境卫生官员,与害虫控制公司密切合作,负责策划和推行区内灭蚊行动。
近日,多位部长和超过700名政府官员及基层义工分批到宏茂桥、后港、义顺和马西岭这四个骨痛热症黑区,展开历来最大规模的地毯式灭蚊行动,除了向广大民众宣传灭蚊之外,也在各区实地检查伊蚊滋生的地点。
另外新加坡政府还成立了跨6部门的部长委员会,制定相关政策,专门对抗骨痛热症问题。
* 伊蚊减少,疫情仍不断升高
据环境局公布数据,伊蚊滋生角落从去年的平均每月1600个,减少至今年每月平均1100个。但是骨痛热症疫情仍然严重,19日下午3 时到20日下午3时新确诊的骨痛热症病例是156起,比18到19日的64起多了92起。
新加坡卫生部长许文远指出,这40年来,新加坡的骨痛热症的疫情变化很大,60年代疫情相当严重,然而在环境部采取有效防疫措施后,受感染的人数逐渐下降。
但是如今情况有所不同,政府至今仍无法完全理解:为何伊蚊滋生的现象减少了,骨痛热症病例却反而激增?难道新加坡面对的是变种的“超级伊蚊”?雅国认为,这当中有很多可能因素,包括气温上升、病毒变强、蚊子习性改变或叮人的频率增加等。
对于多个部长都公开表明骨痛热症是因为公众缺乏道德乱丢垃圾造成大量伊蚊所至,一名公众人士向记者发表不同见解,他说新加坡是一个以清洁卫生著称的国家,虽偶有乱丢垃圾的现象但不足以造成这样结果,况且滋生角落减少,病例却不断增加,这个原因本身就没有说服力。政府这样耗财耗力地灭蚊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位先生还表示他是信佛之人,相信行善积德,灾祸自无。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