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8月16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六日电)在中国大陆吉林大学北门外,有个生意兴隆的特色食品区,这里的业者大都来自外地,因为牵挂孩子念书,不远千里前来打工兼陪读,形成一支壮观的“陪公子(主)念书团”。
中国青年报报导,这些打工兼陪读的家长大都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孩子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使他们感到沉重的压力,加上放心不下他们独自上大学,索性跟孩子一起来到学校,既可天天看得到孩子,还可以赚钱。这这些家长有的在学校周边摆食品摊,有的修自行车、修鞋,还有的在学校做后勤工作人员。
报导说,中国社会在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不断有父母加入陪读行列,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父母陪读现象。但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喜欢家长的这种关爱形式,甚至对此有些反感。
针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认为,有少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太差,迟迟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家长陪读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应该把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让他们学会独立而不是越来越依赖。
报导说,陪读父母和孩子之间要达成良好的沟通,找到真正有效的教育、关爱孩子的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