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性格分析系列之七

【星座人物】固志守穷陶渊明(三)

魏菀 图: 欧阳画竹
font print 人气: 22
【字号】    
   标签: tags:

改朝换代,黑暗依旧

事实上,渊明是智慧的,因为三年之后,只见刘裕玩尽了手段,不但得到了皇位的禅位诏,让他名正言顺的祭告天地即了皇帝位,立国号宋,还不忘背地里赐毒酒闷死了当初禅位给他的目前已然无亲无势的晋恭帝。于是,东晋终被刘裕篡;而一直以来都为贫困所苦的渊明,却在文章的署名上起了变化,表明了自己在晋时名渊明,入宋后可能是因为见到刘宋的政治黑暗,欲有所“沉潜”而改名为“潜”了。

刘裕篡晋之后,对所有的人都有所震动,那是因为这是几百年一次的改朝换代;而作为躬耕不仕的渊明,他历经农事艰苦只为守他心中的“善”,这样却还不能拥有衣食保证,如果这不是因为勤劳不够才会导致家庭破败跟饥寒交迫,那这又是为了什么呢?由于渊明不认为这与天道鬼神或因果报应有关,他只是在实践中证明了他自己躬耕的善良行为未必得到好报,所以他在诸多的创作中常常会无奈又超然的感慨世上没有知音跟正道,但另一方面又以士大夫的骨气坚决的表示绝不怨天尤人吧!

至于渊明直接呼应于这场变革的,是他流传下来最有名的诗作:“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桃花源诗并记﹚,由于(桃花源记﹚就如同一面光洁的镜子,它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藉以批判、对比黑暗的现实;虽然在那里生活的都是实际的凡人,但是却被渊明缔造了那么美好的一片净土。这样人间天堂的理想,怎不令我们这世世代代的人,这些历代俗世都免不了要在战乱中浮沉茍延的人,个个都心生向往之呢?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相比于朝廷中宋主刘裕的子嗣自相杀戮又多次废立的多生事端,乱世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渊明却也走近人生的尽头了;人生已然一甲子,说一个人老了之后穷又致病,好像也是常情,一来是渊明的身子骨在上次大病时已经损了些,再加上以酒为命的人一旦无酒,也就是病了。所以当他的好友颜延之这个人这次凑巧回鄕来看他时,就不禁留了两万钱要他好好照养身子,可叹渊明却要他的儿子把钱全部都拿去酒家按日沽酒记账去了。就如他所言的“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也难怪后人统计他的文章写到“酒”字的频率竟然达到四十处之多,将近他全部诗文的三分之一呀!

隔了一年﹙公元425年﹚,那个一直以来都像铁人一般顶着陶家的翟氏去世了,陶家长大的儿子们个个外出流离也仅供糊口,又隔了一年﹙公元426年﹚五月,刚写完(咏贫士七首诗)的渊明骨瘦如柴的躺在家里,而刚刚上任江州刺史的刘宋名将谭道济正好这时慕名前来看他,在一番话不投机之后,谭道济就另外派人去给渊明送点肉跟粮来,可是因为渊明忌讳谭家子弟历事晋、宋二朝还能春风得意着,所以渊明鄙弃其物“麾而去之”,在饥饿面前还是表现了铮铮的骨气。而另一方面,当他还能走动的时候,曾经到浔阳里的巷里讨饭,不幸的是当年灾荒,“讨饭”变成渊明饥馁之下无可奈何的事呀!

隔年入秋﹙公元427年﹚,渊明写下了一篇说明“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的绝笔(自祭文)之后,就在秋末穷病而死了;这一位当时并不出名,后世却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心中理想的人物形象的人;这一位一生未曾有乐,但是他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放弃道德原则的人,终于在走过他贫病交加、卑微辛苦的63个年头之后,一代诗人陶渊明就在元嘉四年悄悄的谢世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所以如果以上推论为真的话,那么文君的命宫﹙也就是上升星座或说第一宫﹚就是双鱼座了,这个上升星座的人会具有音乐跟艺术的天分,尤其金星在双鱼座的人,更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并且深富爱心。这可以说明文君竟由一首〈凤求凰〉的古琴曲,就许下了自己终生的行径,她对音韵太懂了,对司马相如身怀绝学却怀才不遇的孤寂也太懂了﹙就像对她自己一般时不我予的憾恨一样的深刻﹚,所以她才会觉得天涯茫茫,只有他俩人懂得对方。
  • 在您举目所见的一大票同事跟家人,甚至所有接触到的普罗众生中,如果全部都是为了保持苟安享乐的生活,而愿意对敌人“称臣割地”,步步退让,最后甚至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自己国家的前途与锦绣河山,都在长期所谓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送给对方的话。您会觉得如何?这就像南宋的覆亡一样,回看在这一段极为惨痛的历史里,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挽回社稷的命运,他宁愿为寸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直到战败被俘,仍然誓死不屈,这样的风骨与精神感召,您会好奇是否也表现在他的星图上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渊明很穷,他在这物质世界里的生活是一律匮乏的﹙衣食住行样样贫困﹚,但他很真,他忠于自我的固志守穷,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骨子里尽是一个落魄文士异常的潇洒;他的精神很独立,他并不相信宗教的抚慰及归依,他坚持要在那一片老庄哲学当道的乱世灾荒跟清谈虚无声中,谨守着自己忠孝节义的儒家风骨;他有一首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好菊花也好酒,酒是他在苍茫人世中的知真好友,酒是他在坎坷人生路上的寄托凭借,想他这一生“生而无喜、死又何悲”;他落拓潦倒、自鸣孤高、天性自然、挟傲终老,他确实是过了他自己想要的一生;那就是选择一个人要清清白白、不昧良知、光明磊落的活着,但他毕竟是壮志未酬,并且付出了他这一生在世时穷途末路、饥馑冻馁的代价。
  • 年轻时的渊明家庭为了嫁妹筹措妆奁而卖田,以致失去了祖田的渊明母子几乎到了无以维生的地步,幸好渊明之后有个机会在随后的五年时间内,都在故乡附近一户姓东郭的农庄里当家教老师;想不到在这期间的渊明反倒得到了东郭小姐的青睐,最后结成了夫妻。此后陶家也因这位贤内助确实精于农事的关系,让渊明一向寒窘的家境暂时得以舒展。然而此时婚后有子的渊明虽然内心崇尚自然,但并没有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他仍希望立善求名。所以当他母亲动用旧时的关系为他去求了一个官职回来时,他为了建功立业和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终于决定在29岁时尝试去做江州祭酒这个小小的学官看看,但没想到他将面临的却是时代的乱象与宦场的黑暗。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两句话可大有来历,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励学篇》中的诗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识,连皇帝为读书代言呢!那么,皇帝的话准不准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领域,最有趣的作家组合莫过于“酸甜乐府”。一个喜食酸而号酸斋,一个好甜食而号甜斋,恰巧又都擅长散曲创作,因而后人习惯将二人合称。多姿多彩的元曲,就这样增添了几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个风流儒雅、诗情画意的时代,文人辈出,也留下了许多文坛佳话。有“红杏尚书”之称的宋祁,因为两首诗词,竟然决定了他传奇的命运!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1]说的是元代后期两位以散曲留芳后世的大作家,“乔”即乔吉,“张”便是张可久了。
  • 俗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想评选出个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选,在历史上就争议颇多。不过对于谁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无异议,此人正是誉满天下的关汉卿。
  •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来说去,都是绕不过一个“吃”字。说起古代最会吃的名人,恐怕非苏轼莫属。他热爱美食,发明美食,甚至为美食写诗做赋。今天让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也是出自这位大文豪的手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