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周围综合报导)英国一女子在1937至1972年间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这位女子貌不惊人,却办事稳妥,而且她轻视金钱,没有从苏联领取一分一毫的报酬。俄罗斯连塔网日前报道了这位名为梅利塔•诺伍德的英国女子的传奇的间谍经历。
93岁高龄的梅利塔•诺伍德于今年6月2日在其位于伦敦南郊的寓所中溘然长逝。这位貌不惊人的老太太却曾令英国军情六处名声扫地。她是克格勃安插在英国的最有价值的间谍。三十多年来,她一直为苏联刺探英国情报。
诺伍德1912年出生于英国,父亲亚历山大是拉脱维亚著名的社会党人,被迫移民英国。他积极从事左派活动,幷将列宁和托洛茨基的作品翻译成英文,还创办了激进报纸。父亲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诺伍德。
30年代,英国的社会主义思潮空前强大,不少年轻人对苏联怀有好感,认为苏联的政治制度是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借此良机,苏联在英国招募了大批重量级间谍,其中包括诺伍德。诺伍德青年时代就加入了英国共产党。她嫁给同是英共党员的数学教员希拉利,幷在有色金属科研协会谋得了会长助理一职。该协会负责合金及高技术研究的协调工作,是英国负责原子弹设计的核心部门。诺伍德职位不高,但能够接触到众多绝密情报,她将经她手的所有文件一一复印,或是拍摄下来。1937—1940年,诺伍德向苏联情报人员提供了大量科技情报。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看不见硝烟的间谍战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苏联情报战重心是搜集敌国和盟国在核计划方面的情报。事实证明,苏联人对情报的窃取相当成功,其中一部分情报来自美国,一部分则来自英国。英国于1940年开始实施名为“隧合金”的核计划,诺伍德自1945年起开始向苏联情报部门提供该计划的有关材料。她将翻拍的资料照片转交给伦敦的克格勃联系人。出于安全考虑,她每年与苏联特工见面的次数幷不多,但她提供的情报价值极高。英国人认为,斯大林对英国核技术的了解甚至强过英国首相艾德礼。因此,苏联在1949年便成功进行了原子弹试验,而英国则晚了3年。
诺伍德一直坚持自己的情报工作,幷为克格勃发展了若干能够提供军事和技术情报的新间谍。她与苏联的合作持续到1972年。
1979年,诺伍德与丈夫希拉利以游客身份前往苏联。当时,苏联政府要发给她一笔数额巨大的资金,但她拒绝了。而她欣然接受了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战斗红旗勋章,幷感到非常自豪。
二战结束后,由于诺伍德从不掩盖自己的党派信仰,英国反间谍部门曾对她产生怀疑。长期调查后,她被认定为克格勃间谍,但军情五处苦于找不到任何证据,无法控告她。当然,这是英国情报部门在90年代末诺伍德身份暴露后的说法。不少人怀疑军情五处是在为挽回声誉而自圆其说。
令诺伍德身份暴露的是苏联叛逃者瓦西里•米特罗欣。此人曾在克格勃负责国外情报的第一总局的档案处工作。1972—1984年,克格勃要搬到莫斯科郊外的新楼办公,米特罗欣利用工作之便,抄录了大量情报,其中包括克格勃在国外展开的行动,军官、间谍及情报提供者的姓名,间谍们从世界各国发回的形势分析报告。
苏联解体后,米特罗欣过着潦倒的退休生活,他萌生了出售档案,为自己谋得宽裕晚年的念头。1992年,他携带部分档案,前往里加。他在美国大使馆遭拒后,他又去了英国使馆。英国特工与他进行了多次交谈,意识到这批档案的价值,迅速通报了伦敦。伦敦为米特罗欣全家办好了所有证件、购好房屋、发放了很高的津贴。当年9月7日,他在英国特工的帮助下来到伦敦。当时,米特罗欣只带了一小部分材料,多数档案都藏在他莫斯科郊外的别墅里。伦敦派理查德•汤姆林森以外交官身份前去莫斯科,从米特罗欣别墅的地下刨出档案,运回伦敦。汤姆林森后来因在网上公开百名英国情报人员名单及军情六处一系列暗杀计划而名声大噪。
英国人仔细研究了米特罗欣档案,认定其中的“霍拉”便是诺伍德。1999年,上千页的《米特罗欣档案:克格勃在欧洲和西方》一书付梓,该书的出版在英国引起了轰动。诺伍德被称为“红色间谍奶奶”。
身份暴露后,记者蜂拥而来,诺伍德却显得非常淡定自若。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诺伍德幷不否认曾与克格勃合作了40年。她说:“既然做过,就应当承认……我不是为了金钱。我希望通过提供的材料,帮助苏联成为能与英国、美国和德国抗衡的国家。”
一名记者问她是否为所做的一切感到后悔,她干脆地回答:“绝对不会。”
1999年10月,英国内政大臣斯特劳表示,诺伍德理应接受法庭审判。但无论是米特罗欣誊写的档案,还是诺伍德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的事实,都无法作为法庭证据,而取得确凿证据的希望极为渺茫。当年岁末,英国司法部门宣布对87岁的诺伍德免予起诉。
她居住的仍是50年前与丈夫希拉利贷款买下的小屋,屋内贴满了支持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的标语。她告诉记者,她崇拜斯大林,认为苏联解体是个悲剧。
诺伍德是幸运的,因为她虽然做了几十年间谍却没有被起诉,她又是不幸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改变不了苏联必然灭亡的命运的,她只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