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漫谈】单纯的茶趣

一木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一对茶联,描写乡下农民用扫来的竹叶煮茶,以松根煮菜的清苦情景。

印象中古时文人饮茶,用的是上等茶叶,煮的是各地的名水,喝茶的地方不是溪旁亭榭,就是林间茅屋,总有青山环抱,流水潺潺,一边品茗,一边吟诗作对,饮茶在读书人的世界里,可说是一种高尚清雅的心灵享受。

贫苦农家可无法如此一般附庸风雅,他们每天辛苦务农,忙完农事忙家事,若能偷得片刻空闲,烧锅水,茶叶一把,抓了就煮,一大锅,省得麻烦。哪还能计较茶放久了不对味,一天可能就只容你有空煮那一次。观茶色,品茶汤,哪来这种闲情逸致!

话说回来,这也不代表清贫的农人就不能有饮茶的乐趣,工作累了,田旁树荫下随地一坐,喝碗茶提神,清风拂来,吹干身上的汗珠,也吹凉热茶入喉。看着田中谷物的成长,想着秋天的丰收。三五伙伴,闲话家常,东家大儿下月娶亲,西家媳妇怀胎已六月……虽然就那么一刻半晌,饮茶却是繁重生活中的最佳调剂, 它的乐趣,不是来自浪漫文人的诗情画意,而是体现于最贴近生活的实在与单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饮茶习俗一般视为起源于神农氏,陆羽茶经就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中也提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传说中,神农野外尝草中毒,毒性发作,半晕半醒之间摘了几片身旁的树叶放进嘴里,嚼了嚼,片刻后,毒性渐散。神农知道了它的叶子可以解毒,于是记载下来,传给了后人。
  • 蒙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西部,由上清、玉女、井泉、甘露、菱角等五峰组成。五峰峻峭挺拔,状似莲花。蒙顶山苍翠秀朗,长年重云积雾,拥有生产好茶的地理环境,诗云:“蒙山之岭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

  • 传说安溪有位茶农叫魏饮,在魏饮的茶园附近有一座观音庙,魏饮礼佛至诚,每天都会将庙里庙外打扫干净,而且晨昏泡茶供奉观音,事茶余暇,魏饮也常在庙里打坐读经
  • 张巡带兵军纪严明,陈琳檄文文笔俊美。
  • 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在过去三四千年间,其下游决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滥大改道共26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为此,历朝历代政府都要派官员治理黄河。有清一代,出了几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为成功之一的当属道光年间的河道总督栗毓美,清史稿是这样评价他的:“实心实力,卓为当时河臣之冠,不独砖工创法为可纪也。”
  • 历史上的北伐战争,既有晋代祖逖中流击楫的豪放意气,也有蜀相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尽瘁,更少不了岳飞北上抗金、收拾旧山河的壮怀激烈。正因为这些千古流传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赋予锐意进取、统一国家的意义。
  • 梁国边亭的人暗中帮楚人灌瓜而使两国友好,曾参耕耘误斩瓜根而被父亲杖打。
  • 汉武帝在位时,版图辽阔,国力强大,对横行于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采用汉高祖时代的和亲政策,而是对匈奴发动一波波的大规模反击。在对匈奴长达几十年的征战中,卫青、霍去病、李广三人,是抗匈奴名将,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战功最大者。
  • 康熙年间,大阿哥允禔曾掌管养心殿营造事务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进殿拜见,并与康熙皇帝闲谈。
  • 外驱金虏,内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飞以忠义许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绍兴五年(1135年),岳家军平定杨么的洞庭湖之战,可说是岳飞军事生涯中一部惊人的杰作。
评论